單金鋒
摘 要:在全民健身運動得以落實的今天,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改革實踐。從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小學體育課堂活動與內容,能夠讓小學體育教育得以長遠發(fā)展。文章選取“從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探討小學體育課堂的變革”為題,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變革策略
隨著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創(chuàng)新體育教育的全新切入點。小學體育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強身健體,更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體育教學,落實德育教育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提高,教師要關注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結合。對于當前的小學校園來講,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科知識的傳播不同,德育教育具有隱形性。落實精神文化教育,便是落實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給學生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提高極為重要。以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水平,組織小學體育教學,教師就要關注德育元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落實,雖然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傳播的德育內容,但能夠通過體育學習規(guī)范個人道德觀念。在具有德育因素的課堂中,感受到愛與關懷。
比如,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經常會組織學生做游戲,趣味性的游戲是體育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同手同腳”游戲,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體育活動。學生通過兩兩配合或者小組配合的方式,將自己的手與同伴的手,自己的腳與同伴的腳綁在一起,通過共用手和腳完成體育任務。
師:今天大家要做同手同腳活動,用要的道具是各種顏色的絲帶。用絲帶將自己右手與身旁同伴的左手綁在一起,右腳踝與左腳踝綁在一起。
生:為什么要綁在一起?綁在一起之后呢?
師:同學們綁好之后就知道了。
在學生綁好手與腳,能夠做到同手同腳之后,教師要在講解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方面落實德育教育。
師:大家試一下,現(xiàn)在走路要怎么走,什么感覺?
生:要一起走,不如綁之前自由。
師:所以,你要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和你的同伴們配合好,一起商量找到最好的前進方法,并找到你們的秘訣,默契完成任務。
這一體育活動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平衡感,也能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建立起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在社會發(fā)展的今天,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二、利用體育教學,培養(yǎng)良好品質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建立起解決困難的決心,養(yǎng)成堅強的品格,對于體育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有積極影響。體育學科與競賽有著密切的關系。小學階段所涉及到的每一項運動,都有明顯的對抗與競賽元素。在競爭比賽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應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心理素質的支撐,學生難以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到快樂。在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輸贏看得十分重要。經常在體育課堂中“斤斤計較”,因為贏得比賽而過于欣喜,因為輸了比賽而產生自卑心理。從體育專業(yè)角度來說,一名運動員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心理素質,更要具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而這正是當代小學生所缺乏的心理素質。小學體育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具有絕對優(yōu)勢,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的設計,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在運動活動中拼盡全力去表現(xiàn)自己,贏得最好的成績。同時,也應當建立起健康的競爭意識,學會與自我競爭。
比如在學習長跑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在課堂中拼盡全力表現(xiàn)自己,與自己上一次的成績相比。體育教師要了解每一位小學生的體質水平,將同學分成一組與二組。一組學生體質較強,二組學生體質較弱。
師:一組學生,要完成800長跑,盡自己所能找到提高速度的方法。
生:可以多跑兩次,老師給計時嗎?
師:可以,只要你能堅持,老師鼓勵你們不斷嘗試,但不過于疲勞。
幫助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積極創(chuàng)新,在自己能力范圍允許的情況下找到新的突破口。
師:二組同學,要完成800米跑任務。不用過分在意時間,盡可能堅持到最后,堅持跑完。
生:那多丟人!
師:努力堅持就是最棒的,能夠跑完全程,下一次就可以超越自己這一次的時間做到最好了。
用鼓勵幫助學生打消心理芥蒂,多給予積極引導,能夠讓學生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找到克服困難的勇氣。
當有學生因為體力較差而中途放棄時,教師要通過安慰的方式,告訴他盡全力就好。而如果體力好的學生在中途想要放棄,教師則需要通過鼓勵告訴其堅持。教師需要通過身體動作,像給予微笑,拍拍肩膀,鼓勵學生。
三、利用體育教學,豐富生活習慣
用教學改變學生的生活,是再成功不過的教育表現(xiàn)之一。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就要關注學生課外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在課堂中學習體育技能,完成體育競賽,只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習慣的一種途徑。引導小學生從小建立起衛(wèi)生健康意識,讓學生能夠通過體育學習,了解正確的體育鍛煉方式以及相關的生理健康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成長。
比如在引導小學生學習“籃球”知識時,有的小學生一下課便去買東西吃,不洗手。在課堂結束時,教師通過對話向學生傳遞正確的行為習慣。
師:體育課后不可以馬上做什么?
生:沖涼,也不能快速吃冰棍。
師:需要做什么?
生:做放松活動,還要去洗手池洗手。
師:沒有洗手前能不能吃東西?能不能碰書本?
生:不能。
用這樣的對話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要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有助于習慣養(yǎng)成。
在學習了足球運動技巧之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多多參與周末的足球活動,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與家長開展親子互動,到公園的足球場地教爸爸、媽媽如何踢足球,這樣的方式,能夠給小學生指明生活中參與運動實踐的方式,讓小學生找到生活體育樂趣,豐富生活體育經歷。
結語
綜上所述,在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同時落實小學體育教育,重視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與性格塑造,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才能讓層次化與目標化的教學活動得以落實。允許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放飛自我,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本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組織教學,會讓小學體育教育的發(fā)展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楊占仁.小學體育教學之基礎——青少年的身心特點[J].學周刊,2012(07).
[2]史紅梅.淺析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成功(教育),2011(18).
[3]任仲奎,李西智.關于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