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把眼光放到了人的存在的終極關懷上。教育由此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單純的傳授知識和技能轉向生命的意義的更高層面。教育思想上的巨大進步,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景教學因此誕生并逐漸被接受。情景教學現(xiàn)已變成了我國高中語文課堂上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本文通過分析高中課堂上情境教學的內涵和現(xiàn)狀,對如何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一些建議。
高中 語文教學 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8)33-0000-01
在教改大潮的推動下,情境模式的教學方法進入了高中語文課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目標外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更加直觀的把握形象,創(chuàng)造出更生動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先感受再表達,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求知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巧妙的設計教學情境來優(yōu)化高中語文課堂。這不僅僅是枯燥的灌輸知識,而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情境教學的內涵闡述
情境教學,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一切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或者制造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場景或者氛圍,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迅速且正確的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簡單來說,情境教學就是指教師人為的創(chuàng)設出和課堂有關的情境進行教學。其中“情境”的概念是相當豐富而廣泛的,它不僅存在于教學的開頭階段,還輻射、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情境除了指外部環(huán)境之外,還包括主題的內部環(huán)境,不僅僅可以在教師中設計情境,還可以將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大課堂中去,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觀察、體驗生活,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fā)學生求知、求真,引導學生探尋真善美的真諦。情境教學的概念是廣泛的,并且表述眾多,但是都是把“情境”作為情境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切入點。
從學科教學的角度來看,“情境”是一種以情感調節(jié)為手段,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fā)展為目的的優(yōu)化學科教學與生活環(huán)境。情境教學是非常
重要的,它能夠從全方位、多角度來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這不僅對語文學習,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于學生的綜合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2.情境教學的特點
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情境教學的核心,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調動自身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使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并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對學習的熱情,以便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語文教學與情境教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語文教學要想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情境教學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1)形象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越鮮明,越具體,越活潑就能越快的感知到存在,從而引發(fā)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充分調動起人們對于形象感知的興趣。一個具體的事物總是有一個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來作用于人的感官,這種外在形式是由很多東西構成的,包括聲音、色彩、線條、形體等組合而成為物體的外在形式。所謂情境是指具體的場合、景象或者境地。情境的構成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進行創(chuàng)設的。無論是人還是物體,都是具體的存在,既然存在就是可以感知的對象。這些對象都是可以感受到的,人們通過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對象傳達出來的信息,可以用眼睛看到,也可以用耳朵聽到,也可以通過觸摸來感覺,或者五感同時感覺到都有可能。形象性是情境的首要特征,形象在情境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形象,情境無從建立,情境教學就更加無從談起。情境教學中的形象可以幫助學生帶來認知的直覺性,而這種直覺就是情境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
(2)相似性
相似性也是情境教學的主要特征之一。情境教學可以制造條件,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可以將學生帶到具體的場景里面親身感受體驗情境。例如在知道學生如何描寫景物的時候,就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體驗,這是比較直接的方式。因為教材中的景物、人物不能直接搬到課堂上,因此教學情境不能夠要求完全一致,但是卻可以追求一種意象的相似性,可以以虛寫實,也可以虛實結合,也可以通過描述,制造意象,渲染氛圍,盡可能的將學生帶入課堂之中,制造相似的情境,從而引導學生觸景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這種相似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感知和理解課文,增強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從而優(yōu)化學習效果。
3.高中語文課堂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與方式分析
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是非常豐富的,教師根據(jù)課文和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fā),對合適的方式進行靈活選擇,有的時候在有些課堂中還可以采用幾種創(chuàng)設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利用故事巧設情境,引發(fā)學生興趣
長期以來高中語文課堂一直都深陷應試教育的泥沼,這就形成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十分枯燥,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將所要教授的語文知識結合學生熟悉的故事進行講述,這樣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在開頭階段,能夠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引人入勝,這樣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馬說》這篇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提出有關于馬的成語,或者講出和馬有關的故事,然后教師講有關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文,充分在課堂上渲染有關馬的氛圍,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發(fā)學習興趣。因為在進行情境教學的課堂上,可以觀察到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為學生更容易將自己投入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產生巨大的積極性去探求知識、解決問題,身臨其境的融入到情境之中。
(2)聯(lián)系實際巧設情境,增強生活氣息
課文來源于生活,卻也高于生活,高中語文中的課文實際上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映,只不過經過了文學藝術的加工。高中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實踐,對于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高中語文授課不能脫離生活,教師在情境設計時可以結合有關實際。例如在學習老舍的《茶館》這篇課文時,可以設置我們日常生活中茶館的情境,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為了防止沒有角色扮演的學生無事可做,可以分成小組的形式,每個小組代表一個角色,選出一個代表來扮演。還可以創(chuàng)設競賽,因為高中學生競爭意識強,在排練時會更加認真刻苦,生動表現(xiàn)。
(3)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綜合能力
成功的教學并不是教師一言堂,而是更多地讓學生參與進來。所以說,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例如話劇表演、辯論還有演講等活動,這些活動能夠充分鍛煉到學生的表達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在自己創(chuàng)設情境的同時,還有利于師生間溝通,增進師生感情。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了本課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能夠讓學生的思想受到啟迪,情緒受到感染,認識上得到提高,同時使學生的情商也得到了提升。這有助于學生視野的開拓,更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本文通過闡述情境教學的內涵和特征,分析巧設情境的方法,期以對高中情境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求教師能夠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一切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考慮,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學生不斷進入新的知識境界,誘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獲得更優(yōu)、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巧妙創(chuàng)設方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8(40):50-50.
[2]余芳莉.情境創(chuàng)設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7(12):64-64.
[3]劉飛.高中語文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與實踐方法[J].語文建設,2018.380(08):20-23.
[4]楊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巧妙創(chuàng)設方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8(4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