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和運用能力,而且要在教學實踐中合理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責任感和誠實守信等德育理念。那么,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為此,我們應該在重視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加強德育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使德育工作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同步協調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滲透
中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為此,我們應該在重視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加強德育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使德育工作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同步協調發(fā)展。那么,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如何進行德育滲透呢?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優(yōu)勢和重要性
(一)是更好地實現中學德育目標、促進中學德育工作開展的需要。
從中學階段德育的目標來看,有許多方面與語言教學的要求和目標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都有著十分直接或間接的體現。所以,在進行初中語言教育過程中,根據中學德育教育的目標要求,有針對性地對語言教學的一些內容進行強化,將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道德水平,從而更好地實現中學德育目標,促進中學德育工作開展。
(二)是完善中學德育內容、充實中學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學階段德育的內容,在初中語言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并且更為具體化、直觀化。同時,語言教材中還有一部分內容,也對中學生的德育起到強化作用。另外,通過初中語文教學實現對中學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中學德育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強初中語文教育有助于充實中學德育手段。
(三)是解決當前初中語文在學生德育中作用發(fā)揮不夠的需要。
就整體狀況來說,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作用發(fā)揮仍然不夠,主要表現在:
一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一些中學不重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就難以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學對中學生德育的重要意義,不注意發(fā)揮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語文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上停留在單純傳授知識的層面,對教材的德育內容挖掘的不深、不透、不夠,不能有效發(fā)揮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語文教師功底不夠扎實,上課方式、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在思想認識上不注重通過初中語文教學加強對中學生的德育。
這些都影響到初中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中作用的發(fā)揮。面對這些問題,只有加強初中語文教育,注重發(fā)揮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實解決。
二、加強初中語文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師的培訓,提高利用語文課堂對中學生進行德育的水平。
首先,要加強對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政治和師德培訓,不斷提高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要加強初中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培訓,通過座談會、研討會、培訓班等手段,鼓勵語文教師之間加強交流、溝通、促進初中語文教師教學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后,要從整體上提高初中語文教師隊伍的水平,鼓勵教師自學,或者參加培訓班、進修班等,從整體上提高初中語文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二)在教學方法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素質的提高和情感的培養(yǎng)轉變。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及憑借語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及自我意識,多被動接受,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壓抑和扼制其創(chuàng)造性。新課程注重學生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去發(fā)現問題,大膽發(fā)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個性。
(三)在學生的學法上加強引導,獲取德育教育“活水”。
語文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學法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實效性。其方法中蘊涵著豐富的德育成分,讓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因此,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探究學法,鼓勵學生從德育的角度去置疑問難,竭力挖掘語文學科中的思想品德內涵和源泉,從而整合自身與文本以及作者與文本及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學習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編者、作者的思想品德,從學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內涵,使學生自然進入一片充滿美好的語文氛圍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這樣和諧的氛圍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養(yǎng)自然形成。
(四)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德育滲透的實效。
教師要正確引導、說服教育學生,用先進人物和實例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可利用活動課,帶領學生參觀學國主義教育基地,邀請革命前輩講革命傳統(tǒng)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身教重于言教,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
(五)開展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課堂應注重“活動教學”,語文活動是一個由認知到實踐,從實踐中學會做人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也就隨之而提高。從語文活動的目的任務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內容,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語文活動中得以實現。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手抄報,演課本劇等。語文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6、利用課外閱讀教學實施德育教育。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使學生收到實效。一本好書相當于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培養(yǎng)刻苦學習、戰(zhàn)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在教材處理中善于發(fā)現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內容,不斷地增強德育滲透意識,才能使德育在語文教學中做到“潤物細無聲”。利用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情感感染,反復品味"道"之所在。加強朗讀,以讀傳情悟道,滲透德育教育。使語文教學真正的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