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艷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抓好作文教學,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然而,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能令人滿意,在中、高年級,有相當一些學生,對作文課不感興趣,跟著老師活動的大抵總是那么幾個人,絕大部分學生不愿上作文課,缺乏寫作的基本功。不論是平時還是測試最怕寫作文。幾年前,我接的一個班也存在上述情況、第一次留作文時,有的學生皺著眉頭表現(xiàn)出十分為難的樣子。第二天,學生把寫完的作文交了上來。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的作文字數(shù)不到二百字,其中有兩名學生只寫了五六十字。有的作文里有很多錯別字和病句,有的作文語無倫次,十分混亂。針對此情況,要使學生的作文在短時間內有明顯提高,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下決心努力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哪怕學生的作文有一點進步,我的功夫也不白費。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要了解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的原因。只有掌握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的原因,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輔導。通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大體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有的學生在寫作文時不知道從哪兒著手;二是,有的學生寫作文時,沒有事可寫,沒有話可說;三是,有的學生在寫作文之前,心里想的挺好,可是卻寫不出來;四是,有的學生在寫作文之前不加思考,結果寫出的文章離題萬里。針對以上原因,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下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認識,受到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為作文打下良好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重視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要使學生正確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懂得詞語的意思,注意積累詞語并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我在教完每一篇課文時,紿學生找一些音近、形近字來抄,讓學生區(qū)別組詞,還給學生抄一些近義詞、反義詞等,以便豐富學生旳詞匯。同時還讓學生把課文中好的詞語找出來,回去練習。第二天我利用一定時間聽寫,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積累了詞語,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作文中的錯別字和用得不恰當?shù)脑~語。
2.要加強詞義教學。在詞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弄懂不理解的詞語和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有較大作用的詞語,以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作文時能恰當?shù)剡\用詞語。
3.要重視句子的教學。在句子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句子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要使學生學會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比較難懂的句子。對于含義深刻的句子,還要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要加強朗讀和默讀。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旳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能力。因此,我讓學生每天利用早晨30-40分鐘的時間練習朗讀和默讀。
5.要重視復述。復述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囗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復述課文。要做到囗齒清楚、語句通順,前后連貫。對于復述能力強旳學生,讓他們復述篇幅較長,事情比較復雜的文章;對于復述能力差旳學生,讓他們復述故事性較強、篇幅較短的文章。
6.要重視背誦。背誦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鍛煉記憶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課文中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作文能力。
通過以上六方面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有明顯提高,作文水平也會相應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應激發(fā)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我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強的特點,創(chuàng)造情境、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觀察事物。一次在預習《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我提出讓學生回家看我們這兒的日出,要求邊看邊做記錄,然后把日出有什么特點寫出來,并且與文中的海上日出進行對比。第二天,聽好多學生反應,他們?yōu)榱丝慈粘?,天不亮就起來了,并且在課堂上都說得很好。接著,我又提出誘導性問題:“同學們早上觀察了日出情況,觀察的很細。你們注意到日落的情景了嗎?”學生都回答說:“沒有注意到日落時的情景,只知道太陽是從西邊落的?!蔽揖o接著說:“既然大家沒有注意到日落時的情景,今天傍晩就請同學們細心地觀察一下日落時的情景,寫好觀察日記。”
學生有了觀察事物的興趣,還要有觀察事物的方法,才能提高觀察能力,使學生明確觀察目的,講究觀察方法,以便把事物觀察得完整、清楚。如觀察一種植物,要注意觀察整體姿態(tài)、顏色、氣味、生長季節(jié)及它的根、莖、葉、花、果等特征;觀察一件物品,要注意它的外形、結構、性能等特點;觀察一個小動物,要抓住其外形、活動方式、生活習性等特點;觀察一處景物,要把握住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的情態(tài)特點;觀察一個人物,不僅要注意他的外貌神態(tài)的特征,還要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狀態(tài)特征等等。
最后,還應該引導學生重點觀察,一個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度的,注意面也是有限度的,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重點部分,才能看得細致清晰。通過加強觀察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隨時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在社會生活中,既有真、善、美,又有假、丑、惡。為使學生在觀察事物中分清真假、善惡、美丑、是非,我注意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多觀察,勤思考。有個學生在日記中寫到:“一位大姐姐在上汽車時,由于人多擁擠,不小心把一男青年的鞋踩掉,這位大姐姐連忙道歉,但那位男青年卻破口大罵。罵得非常難聽,許多旅客都憤憤不平。我當時也很氣憤。有理也應該講禮貌呀!”學生在日記中表現(xiàn)了自己鮮明的愛憎。從而大大提高了他們分析事物的能力。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創(chuàng)造性思維,離不開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成了無翼之鳥。所以,應充分重視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我經常讓學生對原來敘述比較扼要、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或片段,進行合理的想象,作適當?shù)难a充,使之成為一篇內容充實,描寫具體、篇幅較長,結構完整的文章。對一些課文結尾,在不損害文章的情況下,讓學生給補充結尾。如《窮人》一課,學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桑娜拉開帳子后,漁夫看到兩個孩子會說些什么?以后的生活會怎樣?兩個孩子長大后,是怎樣報答養(yǎng)育之恩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