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霞
在教學中,對于學困生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俗話說“十個手指也有長有短”。心理學告訴我們:由于先天和后天的因素會對人有所影響,會造成人的智力、能力、性格及學習態(tài)度等各方面的差異。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學困生。對此,我們必須找出原因,幫助學困生切實提高學習效率,重新找回學好英語的信心。結合十幾年的英語教學經驗,我從以下幾個步驟去實施轉化學困生:
一、分析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因此,形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我在小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三大方面的原因,即學生自身、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
1.學生自身的原因。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比較努力,花費的時間也比普通的同學多,然而效果卻總是不理想。究其原因,他們未能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幾乎所有的學困生記單詞都是不管語音和構詞法,通常是死記硬背,狂背一通。如此的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當然是事倍功半。
2.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所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是由家庭教育來完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起著引導和示范的作用。然而部分農村家長由于自身教育的層次比較低,自身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比較有限,因此很難對子女進行有效指導。
3.學校教育的因素。部分小學英語老師由于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上課僅僅依靠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傳統(tǒng)的聽寫、朗讀、背誦等教學活動。枯燥的教學方法,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只會讓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心理,喪失了學習英語的動機。
二、對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
學困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現象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不會是立竿見影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轉化學困生,這是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既現實又重要的問題。
1.用愛心疏導學困生
古語有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毙W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他們喜歡一位英語老師,也往往喜歡聽他(她)的英語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傳授的英語知識。因此,教師應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學困生在班級中常被學生鄙視,在家也受到家長的訓斥,心里早有一種壓抑感和厭學的情緒。所以,老師要多與他們接觸,進行情感交流,要主動采取適當的形式去栽培他們。例如:有些學困生反應較慢,有時一個簡單的問題講幾遍還不理解,老師要不厭其煩地再多講幾遍;有時把知識點編成公式和順口溜,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直到他們聽懂為止。如講be動詞的用法,我就教學生記口訣:I用am,you用are,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另外在教授新單詞后,我都會編一首兒歌讓學生記住新單詞。無數事實證明,學困生有消極性,也有積極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違反紀律的行為,也有守紀律的愿望。他們畢竟是孩子,教師一個寬容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會意的眼神、一個輕微的觸摸,都會令他們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
2.督促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教師首先應摸清班級學生的情況,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個別交流,相互溝通,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建立起學習信心;其次,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為此我在班級里實行小組合作,大手牽小手,小手牽小手,大家共同進步。每個班上都會有一些學困生,根據“優(yōu)差搭配”的原則,我把整個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出一位組長,由組長負責,各小組成員必須共同學習,相互合作,榮辱與共。每一周、每個月、每個學期都進行評“優(yōu)勝小組”的活動,而把學困生的進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從而督促他們主動互相幫助學習。當班級的學英語氣氛越來越濃,英語成績越來越好時,這對那一部分學困生也是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
3.努力發(fā)掘學困生的“閃光點”,重塑自信
法國教育家盧梭也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以成功的體驗克服挫折感和自卑感,是矯治學困生心理和行為的有效辦法。堅持恰到好處的多表揚、少批評,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都要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真誠地與他們分享成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發(fā)自內心的關心也贊賞。在課堂上對學困生的正確回答,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多用激勵性語言,例如:“Ok , Good , Well done , Try again , Thank you , It doesnt matter” 。 在課后的筆頭練習中,對做得好的地方可以打高分,或寫上“有進步”等批語。對在考試取得的進步,哪怕只有一分,都要當眾表揚,肯定他們的勞動成果。由于學困生有了成就感,對學習就會滿懷信心,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心靈之光,強化了求知的內驅力,盡快脫“困”。
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又有意義的工程,在農村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由于受到家庭和地域問題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更應該給予他們溫暖和各個方面的支持,并且調整自身心理狀態(tài),幫助他們提高成績。這就要求我們徹底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只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齊抓共管,成功轉化小學英語學困生的任務必將能夠早日實現。 正如一句英語諺語所說:“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