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碧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只要抓住閱讀教學,就能占領語文教學的最主要的陣地,我們可以稱之為“大”閱讀??砷喿x教學也是最不好把握的,對閱讀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我們發(fā)現,小小的微課往往能起到大大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微課;閱讀
自2015年起,攀枝花市東區(qū)教育局語文教科室組織全區(qū)部分教師開啟了省級課題《微課程的開發(fā)與運用對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研究》,我有幸成為了參研人員。關于微課,人們早已不再陌生,我們可以把微課看做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補充形式,它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在研究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根據教學的需要,如閱讀文章中的知識點、重難點、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課教學視頻資料,繼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實踐,目的是實現微課對閱讀教學的有效運用,從中,我發(fā)現小小的微課實際上能解決我們諸多的閱讀問題。
一、解決閱讀課上朗讀的問題
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大多數的教學設計都把讀正確、讀標準、讀流利作為閱讀理解的前提。要想讀正確、讀標準,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掃清生字詞的障礙,有時還需要教給學生一些語音變調方面的知識。
我們發(fā)現,部編版一年級課文《秋天》一文中就蘊藏了“一”字的變調知識。正確朗讀課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文中,“一片片、一群大雁、一會兒”的 “一”讀四聲,而“排成‘一字”的“一”是讀一聲,面對一年級的孩子,除了可以采用對比讀的方式,在反復朗讀中感受變調帶來的音韻美這種方法外,更好更有趣的辦法就是做一個畫面感很強的微課給他們看,我們設計了《“一”的變調游戲》,通俗易懂地給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很快,他們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離開《秋天》,在別的課文里再看到 “一”,也能做到正確地朗讀了。
這節(jié)微課視頻制作出來以后,教師把它放在了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家里反復觀看,達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學生是否看懂了視頻,掌握了變調知識呢?課堂上,教師只需通過聽學生朗讀、做課外閱讀練習等形式就能做出檢驗。
這節(jié)微課不僅有效突破了朗讀指導上的難題,也省去了教師繁瑣的課堂講解,更為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提供了開放而自由的空間,同樣,在四年級出現的《桂林山水》中“啊”的變調,我們也用了微課,問題迎刃而解!
二、解決閱讀課中關鍵知識點弄不清的問題
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微課,為了讓學生掌握《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的修改符號,我們就專門做了《神奇的修改符號》,讓學生可以在家里反復看,反復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在人物刻畫中的作用,并實實在在地掌握這些方法,我們?yōu)樗麄儨蕚淞恕墩婷鑼懪c側面描寫——人物描寫一組》、《竊讀記——強大的內心獨白》等需要學生根據微課反復練習的微課。也有純技巧的,如《的地得在文章中的正確使用》、《有趣的標點符號》等等,都能在閱讀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們在課堂上穿插這些微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能翻轉課堂,讓學生回家后也能抓住核心知識進行有效復習或者預習。
三、解決閱讀課單調平淡的問題
《晏子使楚》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晏子三次與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現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氣。如果按照以前的課堂,就是老師問,學生答,反反復復,學生興趣不濃。為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課題組教師通過查找資料,制作了一節(jié)微課《晏子為何使楚?》。微課中,教師模仿評書大師的語氣,講述了春秋末期諸侯割據,齊國在外交上緊張的政治局勢,闡述出晏子出使楚國的必然性。這節(jié)微課深受學生的喜愛,尤其是評書講述形式,非常有氣勢和感染力。教師把微課的觀看設在了課前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晏子愛國的品質。這節(jié)微課不僅有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閱讀課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tǒng)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微課研究的優(yōu)點很明顯,就是課例簡單,學習內容與目標單一,學習和研究時間節(jié)約,教師從“微課”中可以受到啟發(fā),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遷移到自己的閱讀教學之中,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重視微課,捕捉恰當有效的教學點,制作深入淺出、淺顯易懂的微課,結合閱讀教學的有效時機,小小微課就能助力我們感到頭疼的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