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瓊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材第68~69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鴿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運用“抽屜原理”解決相關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說理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形成過程,體會和掌握邏輯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理解鴿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整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商數+1”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筆4支
六教學過程
①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料事如神”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嗎?今天老師也能做到“料事如神”,你們信不信?現在老師任意點13位同學,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個同學的生日在同一個月。你們信嗎?
②合作探究
(一)初步感知
師:你們見過鴿子嗎?鴿子是和平的使者,那么今天在鴿子身上又有什么問題要我們幫它解決呢?你們有興趣去解決嗎?
生:有
版書課題:鴿巢問題
1.出示課件:五只鴿子要飛入四個籠子,會出現什么現象呢?
師:聰明的一休來到了我們這里,你想聽聽它說了什么嗎?
生:想
師:好,請看課件
師:你們想不想繼續(xù)探索下去?知道其中的噢妙呢?
生:想。
2.出示課件:有4支鉛筆,3個文具盒(把實物擺放在講桌上),把4支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怎么放?有幾種不同的放法?誰愿意上來試一試。
3.學生上臺實物演示。
可能有四種情況:一個放4支,另兩個不放;一個放3支,另一個放1支,另一個一支也不放,一個放2支,另外兩個各放1支。
師:提出問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說得對嗎?“總有”是什么意思?“至少”呢?(一定有,不確定是哪個筆筒)。這句話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師:下面我們來看這個聰明的小女孩是怎樣擺的呢?
出示課件的四種擺法。
師:你們想知道小男孩的擺法嗎?
4.出示課件:咱們把這幾種情況總結一下:
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畫圖”、“數的分解”兩種方法列舉出所有情況驗證了結論,這種方法叫“列舉法”,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更為直接的方法,只擺一種情況,也能得到這個結論,找到“至少數”呢?
師:村長來到了我們中間,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說的?
5.出示課件:我如果每個文具盒只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的1枝還要放進其中的一個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鉛筆放進同一個文具盒。
師:我們來活躍一下自己的大腦好不好?
生:好
6.出示課件: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里呢?把26鉛筆放進25文具盒里呢?……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里呢?
師:剛才的這種方法就是“假設法”,它里面就蘊含了“平均分”,我們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過程簡明的表示出來了,現在會用簡便方法求“至少數”嗎?
生:會(請個別同學說說)
出示課件:把7本書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多少本書?為什么?
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呢?
師:對比算式,發(fā)現規(guī)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
下面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有信心嗎?
出示課件:至少數=商+余數( )
至少數=商+1( )
師:看了課件我們知道,至少數和余數有沒有關系
我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出示課件:抽屜原理
師:我們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下面我們來練一練好嗎?
生:好
出示課件:1.8只鴿子飛回3個鴿籠,至少有幾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籠里。為什么?
師:我們有沒有信心繼續(xù)完成課后的練習呢?
出示課件:
1.隨意找13位老師,他們中至少有2個人的屬相相同。為什么?
2.11只鴿子飛進了4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3只鴿子。為什么?
3.5個人坐4把椅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為什么?
4.把15本書放進4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4本書,為什么?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飛進鴿籠,筆放入筆筒的問題,把蘋果放入抽屜,把書放入書架,高速路口同時有4輛車通過3個收費口……,類似的問題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解答,說說自己有什么收獲。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師:今天通過學習我們收獲很多,就上到這里。
師:下課。
生:老師再見!
師:同學們再見!
版書設計:
鴿巢問題
7÷2=3(本)……1(本)
8÷3=2(本)……2(本)
物品數÷抽屜數=商……余數
商+1=至少數
(作者單位:廣西桂平市尋旺鄉(xiāng)先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