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圓圓
研究性學習,廣義上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也就是說,它只是一種學習方式。從狹義理解,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選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這里,研究性學習是指一門獨立的課程。通常我們說的研究性學習,是指狹義,國際上通稱為PBL課程。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門課程,我們首先要明白,研究性學習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它的價值定位是什么,以及它與學科教學,與活動課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研究性學習具有如下特點:(1)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著問題(專題、課題)的提出和解決來組織學生的學習?!皢栴}”是學生學習的載體,而在學科教學中,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載體。(2)研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態(tài)勢,它突破了原有的學科教學在時空、手段和內(nèi)容上的相對封閉狀態(tài),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要求學生形成開放性思維。(3)研究性學習是一門主要由學生負責完成的課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為研究課題的提出者、設計者、完成者。(4)研究性學習更強調學習的過程,注重課題實施過程中 生的感受和體驗,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重結果更重過程。
在價值取向上,首先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們往往會疑惑,研究性學習是社會調查嗎?研究性學習是否就意味著讓學生上街采訪、野外操作?確切地說,實踐在這里是指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感悟,自己解決問題,而不能把它簡單理解為地理上的一個空間概念。其次,研究性學習強調知識的聯(lián)系、綜合和運用,它不追求知識的加深和拓寬,不追求超綱超本。第三,研究性學習不是為了解答高難度練習題,不是對學生某一知識缺陷的課外補習,不是“奧林匹克”的競賽輔導,也不是對科研方法和知識的學習。第四,“研究”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一種重要手段,研究性學習目標定位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但不可能要求所有學生的研究成果都達到發(fā)明創(chuàng)新的標準,學生開展“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發(fā)展自己?;蛘哒f,研究性學習不是專門培養(yǎng)“小科學家”的課程,不是面向少數(shù)“尖子生”的課程,不是城市學生的專利,而是所有中小學生都要經(jīng)歷的一種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它與學科教學互不矛盾。在學科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不僅可能而且必要。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不是為了取代和削弱現(xiàn)有的學科教學,相反,它有贛于學科教學的質量,學科教學是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而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促進學生主動加深、拓展學科知識的學習。青少年學生對流行、時髦的生活話語特別感興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從生活中、從學生的口語中提煉話題,聯(lián)系語文課堂教學,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具有爭議性或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使“奇文共欣賞,異義相與析”,在唇槍舌戰(zhàn)中促其全力以活躍思維。例如在教學《項鏈》一課時,筆者引入電視連續(xù)劇《傳奇夫人》汪風嬌因一個偶然“機遇”從窮苦顛簸到成為一名出色而罕見的女外交官的故事與文中瑪?shù)贍柕卤弧芭既弧痹崴颓啻旱墓适孪啾龋髮W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就“有機遇是否就能成功”展開討論。于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得以長期處于亢奮狀態(tài),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常,教師們往往容易產(chǎn)生兩種誤解,一種認為,研究性學習等于科技活動課:一種認為,研究性學習等于科學研究。事實上,研究性學習與活動課價值理念不同,研究內(nèi)容范圍有別,課程實施流程也各異。活動課解決學生興趣發(fā)展和個性特長的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活動課活動要有結果,著眼于科學技術,而研究性毋需研究有果;不同的活動課的實施流程因活動內(nèi)容的不同而不一樣,研究性學習實施流程都是一樣的,即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后解決問題。
那么,作為一門課程,學校應當如何組織實施呢?我想,主要是抓好六方面工作。第一項工作是準備。國家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印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上已明確指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井作為必修課程,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睆V大學校教師要真正轉變觀念,正確認識研究性學習,特別是校長的觀念要改變,認識要到位。為了使這門課程順利實施,學校宜成立課程開發(fā)小組,確定相關人員分工職責,擬訂出本校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案;要開展教師培訓,提高師資水平,確保實施過程;耍通過家長會、致家長信等方式對學生和學生家長進行動員,確保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讓家長注意學生的安全及教育,讓家長成為社區(qū)資源開發(fā)的主力軍。
第二項工作是啟動選題。要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參與選題,保證選題的實效。
第三項工作是內(nèi)容設計。研究性學習沒有統(tǒng)一的研究內(nèi)容要求,也沒有統(tǒng)一的教科書,在內(nèi)容設計方面要注意依靠學?,F(xiàn)有條件,既有利于發(fā)展學校辦學特色,又有利于教師全面參與,學生全面訓練;要注意開發(fā)社區(qū)教育資源;要具體可行,能注意由易到難,形成序列。不僅耍有學生幾年學習的課程內(nèi)容的總設計,也要有每個學期的內(nèi)容設計和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設計。
第四項工作是課程實施流程。實施流程一般分六步:一是準備,包括背景知識的準備,課程信息的準備和方法設備的準備;二是選題,一般要經(jīng)歷選題意向、選題范圍、選題的課題、要解決的問題四個階段;三是開題評審;四是課題實施;五是總結展示;六是答辯和評價。
第五項工作是課程管理。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管理,重點是保證課程實施的安全有效和管理主體的多元化。要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把單純的校內(nèi)管理變?yōu)樾?nèi)外相結合全過程跟蹤管理。管理過程中,要注意調整和明確職責任務,真正體現(xiàn)相互協(xié)作、全員育人;要建立相應規(guī)律;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學生學習進行監(jiān)控指導;要注意將跟蹤、監(jiān)控和指導學生的學習視為教師教學工作的當然組成部分,并加強對教師這方面工作的管理。
第六項工作是課程評價。在課程評價時,須注意處理好過程與結果、個人與小組、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階段與整體幾對關系。
目前,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階段已初見成效,但由于對象的差異,這門課程在初中和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的實施不能簡單照搬,面臨的困難也更多更不易處理:同時,這門課程本身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如它反映不出問題在某一方面的發(fā)展,反映不出學生幾年中的立體變化,對學生評價需要進一步多元化等等。毋須置疑的是,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學習方式和一門富于活力的課程,它的未來會很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