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
摘要:在課改背景下,鑒賞課是高中美術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藝術作品的理解與鑒賞能力,也是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核心目標,如何有效的上好高中美術鑒賞課成為我們高中美術教師共同探究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探究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美術 鑒賞課 教學方法 探究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現(xiàn)狀
高中生因課業(yè)繁重、時間緊張、壓力大,導致一些學生對美術課存在片面的認識,自發(fā)性的理解美術不重要,所以學生上美術課的毫無主動性和積極性,更無從發(fā)揮,甚至一些學生片面的認為美術課就是繪畫課,理應畫畫,鑒賞課是毫無意義, 就導致美術課形同虛設,放任自流。 有些學生干脆忽略欣賞課,把美術課當作休閑課、放松課,這些等等因素都將導致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
2、教師現(xiàn)狀
大多數(shù)教師采取傳統(tǒng)單一的美術教學模式,采用照本宣科式朗讀課本方式向學生呈現(xiàn)內容,教法方法陳舊且老套,缺少思考和創(chuàng)新性,使得課堂氣氛沉悶且枯燥乏味,再者高中美術周課時少,師生缺少交流和溝通,單一的教學法使學生對老師沒有好感,有的同學還產生了抵御心理,這樣的課堂教學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探究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較為全面的了解中外優(yōu)秀美術作品,拓寬學生的美術視角,提高美術作品的鑒別和審美的判斷能力。同時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高中美術鑒賞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拓寬學生的無窮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筆者通過幾年的美術教學總結經驗,從以下幾點探討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
(一)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倡導自由的教學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知識探究者?!彼越處煈?chuàng)設探究性學習的情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美術欲望和興趣,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意識,使課堂變?yōu)樽杂商骄啃曰顒拥恼n堂。美術教師則更應努力的打破傳統(tǒng),采用多人討論式和問答式的教學模式。這兩類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我們在課堂上講到馬蒂斯夫人像時,設置問題:馬蒂斯的繪畫作品有哪些特征?馬蒂斯夫人像這幅作品采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小組自由討論,筆者觀察學生在自主交流過程中已將問題慢慢消化掉,而且他們印象更加深刻。顯而易見,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自由的教學模式效果則是立竿見影。
(二)引用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手段,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提出:美術教學應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美術課堂教學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圖像,以拓寬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加深學生的理解力與記憶力,美術鑒賞課應由一支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一張嘴的課堂走向“屏幕教學”。如筆者在上課時講到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這一幅作品時,首先將《父親》這副畫作呈放在大屏幕上,讓同學們對父親這一藝術形象的典范進行欣賞和分析,讓同學們討論這幅作品是照片還是繪畫作品?畫面中描繪的人物正在做什么? 在他的耳朵上放了一個什么東西?學生在接收到這些問題后帶著問題去欣賞畫作,他們分析更容易。故我們總結美術教育是一種圖式化的視覺藝術范疇,直觀的形象圖形語言能讓學生獲得體驗更為直接有效。
在傳統(tǒng)美術教育中,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是教師的理論講授,有時加上教師的示范就是教學活動的全部了,當下,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特有的教學情景,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在美術鑒賞課中,利用多媒體進行大量圖片演示,讓藝術作品本身特有的形象、色塊、線條、明暗關系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以達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美術教師還應充分結合網絡資源,讓學生從網絡中整合美術相關資源,并根據自身需要從網上找尋答案,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三)優(yōu)化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方式方法。
美術教育的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不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文化、審美教育融入美術鑒賞的教學內容。所以我們應積極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有效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潛移默化地將知識傳達給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更深入地挖掘人文內涵,學生除了積淀文化知識外,教師應采用各種媒介進行分析、解讀作品。將影視、動漫、音樂、戲劇等文化引進高中美術課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總結知識,這樣才能讓課堂增光添彩,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在美術鑒賞課中引入音樂欣賞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美術作品有積極的作用。如筆者講到《抽像藝術》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熱抽象和冷抽象,通常人會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舒緩,激昂的音樂,請同學們用線條去描繪他們心中的感受,同學們呈現(xiàn)出來的線條千變萬化,方式多種多樣,有曲線、波浪線、直線等。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音樂具有非常強的情緒感染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四)“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是由錢夢龍同志提出的,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辯證關系。教師應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美術實踐過程中積極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教學、把握教學設計、注重主客體的整合來對高中學生美術鑒賞的教育進行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結語
馬克思說:“藝術對象創(chuàng)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藝術的大眾”。學生應該通過鑒賞實踐來學習、提高并掌握的美術鑒賞的方法。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實踐活動和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讓學生們全面健康地發(fā)展。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的正確應用,對學生審美意識、美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深遠。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展現(xiàn)高中美術鑒賞課的人文精神與藝術情懷,進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 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實驗)準解讀[G],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