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梅
摘要:文章從做一個怎樣的教師才能不負時代使命的話題入手,結合習總書記總結的好教師的四大特質,聯(lián)系實際從作為教師要有的理想信念是成為好教師的根本、道德情操是成為好教師的前提、扎實知識是成為好教師的基礎和仁愛之心是成為好教師的關鍵這幾方面論述了如何做“四有”好老師,當學生引路人的實效做法及其意義。
關鍵詞:時代使命;“四有”;好教師;特質;引路人
金秋九月,秋風習習、花香陣陣,筆者所在的校園迎來了一批嶄新的面孔,兩千多名來自各地的新生歡聚于此,“老師好! ”“老師好! ”的問候聲不絕于耳。她們興致勃勃,喜笑顏開,滿載著父母的殷切期盼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叩響大學殿堂的大門,準備揚帆起航。
作為教師,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責任、使命與時代的迫切需要。在學生的眼里,教師是神圣的,是智慧的象征,是正義感與道德標準的化身,是讓她們崇拜、信任、愛戴,并渴望接近和刻意效仿的對象。所以說教育力量是活的源泉,來自于教師的人格,也是教師的人格魅力。這一點,我們都有深刻的體會。由此讓我悟出了一旦選擇了教師職業(yè),就選擇了高尚的道理。教師就是于漪所謂:“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熏陶情感”。教師“肩膀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祖國的未來”,因為“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
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教師才能不負時代使命呢?
無疑,應該做一名好教師!在新時期,好教師的職責和標準是什么呢?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習總書記總結的好教師的這四大特質無疑具有時代的科學性。因為有理想信念是成為好教師的根本,有道德情操是成為好教師的前提,有扎實學識是成為好教師的基礎,有仁愛之心是成為好教師的關鍵。其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
我們?nèi)绾巫觥八挠小焙媒處?,當好學生引路人呢?
筆者身為思修課教師,教學多年,感悟良多。
首先,要有的理想信念是成為好教師的根本,就是把自己的教書育人事業(yè)同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前途命運緊密相聯(lián)?!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我們歷來重視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但伴隨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以及國際國內(nèi)復雜多變的形勢和社會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給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部分高職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明確目標,上課遲到、早退,逃課泡網(wǎng)吧、沉迷微信及網(wǎng)絡游戲,熱衷于吃喝玩樂,每天抱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態(tài)度,理想信念逐漸喪失。對此,筆者利用先進典型宣傳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杰出人物為榜樣,強化理想人格的塑造。如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成就了他輝煌的成就。作為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例子,引導大學生認識到理想信念在一個人成長、成功和成才中的重要性。同時也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問題宣傳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要用正面的宣傳表明,沒有遠大的理想信念,大學生產(chǎn)生不了強大的動力。在結合學生自身問題進行宣傳的時候,要突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性,弱化理論性,強調(diào)實用性,使得大學生切切實實感覺到理想信念對解決自身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再者,要有的道德情操是成為好教師的前提。知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宋代學者李覯也曾經(jīng)提出:“師者雖非人君之位,心有人君之德?!笨梢?,有德且德高方能為師,方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熏染學生的行為,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做到言辭舉止得體,對學生認真負責;教學認真,一絲不茍,從沒有因為課業(yè)和家務繁雜而抱怨,任勞任怨備好每一堂課;平時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不因遇事不順而遷怒學生,去污辱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學生友好相處是我長期保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學之中,要求學生寫好字,讀好書,我首先做出榜樣。我總是和學生和顏悅色,早晨以微笑迎接每一位學生,晚上還是以微笑送走每一位學生,處處以自己的文明舉止去影響感化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再者,要有的扎實知識是成為好教師的基礎。我國自古就有“學高為師”的古訓,這也說明深厚學識是好老師的必備素質之一。面對當前的信息化網(wǎng)絡時代,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日益多元、各種新知識不斷涌現(xiàn),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學識,努力提升自身的學識魅力,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綿延不絕的求知欲,促進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同時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比如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之外,積極參加一些新課程培訓和教師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等,抓住一切培訓機會,不斷為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和業(yè)務能力,及時將培訓所得知識與同行交流,并將其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所有的教學中心圍繞著學生學習的方便以及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讓學生有意義地學習。與此同時,在實際工作中,筆者還主動向其他教師學習,虛心接受別人意見和建議,并經(jīng)常主動地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從中汲取長處,常和同事探討教育教學方法,研究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者,要有的仁愛之心是成為好教師的關鍵。習總書記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fā)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們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比如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課堂活動、比賽等教學手段,充分調(diào)動她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讓她們的天性和個性得以自由健康的發(fā)揮,讓學生在視、聽、觸覺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相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外,我重視與學生的溝通,積極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
課堂和課后,我經(jīng)常與學生通過qq和微信溝通,輔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每個班級,我都定期征求學生意見,進行教學反饋調(diào)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采納學生提出的合理建議,適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這使學生覺得上思修課不再是一個負擔和任務,而是一種享受和充電的機會。
在教學的二十八年來,我不斷深化思政課的改革,形成了各學年主題鮮明、相互銜接的思政教育系列:即一年級作為學生角色轉變階段,其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人和情意并重的家庭人,即培養(yǎng)合格的大學生;二年級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階段,其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一定道德素養(yǎng)和職業(yè)理想的預備職業(yè)人;三年級作為學生實踐提高階段,其目標是培養(yǎng)具備良好職業(yè)道德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職業(yè)人。與此同時,我還注意在思想上以及生活上和心理上去關懷和幫助女大學生們,曾幫助200多位有心理問題的女大學生走出陰影。如大一新生往往為如何面對大學生活而困惑,大二學生為愛情和考試通不過而苦惱,大三學生為就業(yè)發(fā)愁。雖然這都是些瑣碎的事情,但是作為思政教師,只有小事情引導好了,才不會有大事情發(fā)生。如一些大一學生傾訴自己失去了高中時代的好朋友時,我就引導她們:生命的歷程就如一輛轟隆隆開過的列車,友誼是分階段性的,隨緣而來,不好強求。朋友如酒,越久越醇,朋友也如風景,你抬頭望望,還有更多更新更美的圖畫。當一些學生為前途不定、命運沒有厚待她們而痛苦時,我就開導她們:有的時候,生活中的苦難倒是一筆財富,尤其是年少的時候,會是你將來戰(zhàn)勝困難的無形資產(chǎn)?;ㄈC腿的人,風花雪月意氣風發(fā),但不適合騎馬闖天下;成就大業(yè)的人,不是溫室里的花朵。當有些學生為戀愛而舉棋不定時,我就這樣引導她們:一個人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不知道該往哪里走了。那就干脆站住不動,你不動就不會有車來撞你,你也就不會受傷。愛情就像花開的花期,這一期過去了,還有下一期;但學業(yè)只有一期,大學畢業(yè)了,還想重讀一遍大學不大可能。僅此一次的機會,不容錯過等等。我認為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戀愛等觀念,幫助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走出陰影,才能使她們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使他們健康成長。
總之,“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站在中國教育“由大向強”發(fā)展的關鍵節(jié)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伴隨著民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更高要求,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的教師理應努力做“四有”好老師,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只有這樣,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和學生的愛戴。
參考文獻
[1]金寒草.上海教育新聞網(wǎng)[J/OL].20l4-l2-09.
[2]張瀅.于漪:育無止境愛滿天下[J/OL].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2010-10-15.
[3]中國廣播網(wǎng)[J/OL].2014-09-09.
[4]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M].
[5]李覯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1.
[6]《荀子·大略》,荀子集解[M].北京沖華書局,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