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摘 要: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學習方式和個性塑造等方面都受到了深遠的影響?;谛旅襟w下,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探索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途徑,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體被稱為數(shù)字化媒體,是以網(wǎng)絡數(shù)字化技術為媒介的新的媒體形式。因為載體、媒介及傳播技術等特點,它與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四大傳統(tǒng)媒體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化、數(shù)字化及移動通訊技術的發(fā)展迅速,大學生在新媒體技術應用中成為了活躍且覆蓋廣泛的領先群體。基于新媒體下分析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和成長,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新領域,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的影響
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的的影響已日益顯現(xiàn),它利用手機、電腦等載體已經(jīng)深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手機也演變成為了人的一種衍生感官、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生活方式上的影響。網(wǎng)絡的普及應用,便利了學生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借助于網(wǎng)絡論壇、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確實獲得了不少方便,溝通交流、通訊變得更加便捷自由。就互聯(lián)網(wǎng)而言,由于其線上可選擇的虛擬性,大家多以匿名的方式交流,一方面保護了個人隱私和維護了言論自由,同時也使得思想交流及情感的傳遞更為自在。因而大學生愿意選擇使用網(wǎng)絡去表達思想觀點和傾訴心聲,他們一方面希望通過表達自己意愿和想法,來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平等待遇,解決問題,但同時又害怕自我暴露的矛盾態(tài)度。所以當網(wǎng)絡的虛擬性和隱匿性呈現(xiàn)在他們面前時,學生在網(wǎng)絡世界里不拘束地放縱自己,在網(wǎng)絡上隨意塑造扮演其他角色,因此逐漸形成對網(wǎng)絡的依賴,使自己脫離了現(xiàn)實社會,喪失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導致情緒情感把控不好,自我認知缺失,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思維行為模式上的影響。大學生心的思維模式及行為模式也已經(jīng)開始受到新媒體的一些影響。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改變了大學生的知識和信息的接受方式。傳統(tǒng)出版物的信息傳遞量在下降,而大學生通過新媒體獲得的信息量在迅猛增加。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載體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大量的教育資源。形式多樣可以是文字、圖片、甚至聲畫結合的視頻模式,大大增加了大學生的信息獲取。且在遇到問題困難時,大學生已經(jīng)習慣性地向網(wǎng)絡、新媒體傳播軟件等尋求幫助。但是與此同時,由于受知識、經(jīng)驗、思維認識的局限,大學生看問題容易主觀片面,網(wǎng)絡上又充斥著各種色彩及正副面的信息,大學生在接受信息時很難做到各個篩選,也因判斷力、鑒別力不足,獲取到不良信息,導致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三)對大學生個性塑造、性格培養(yǎng)的影響。新媒體傳播的平民化、快捷化、簡易性等特性正是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個性化的需要,為大學生提供了許多可選擇的機會,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參與信息的制作和傳播。特別是隨著手機網(wǎng)絡的普及,新媒體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個性塑造與性格培訓與發(fā)展已是不爭的事實。往往會造成盲目追求個性及獵奇心理的大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而高職院校大學生正好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日趨完善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個性塑造及性格培養(yǎng)會因此產(chǎn)生一定 的影響。
二、新媒體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一)新媒體傳播開放性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平臺。新媒體依托計算機數(shù)字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形成了巨大的網(wǎng)絡體系,其信息容量大、資源豐富、傳輸快速便捷,交互性強、覆蓋面廣、形式多元等特點,相比較以往的傳播交流工具,都有根本性突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新媒體大規(guī)模地、積極地、迅速地傳播正確的政策、理論和思想,在信息發(fā)布過程中主動性強,無須受體質(zhì)和其它繁瑣程序的制約,無論傳播時間、地點、方式手段及面向?qū)ο蠡蚴切畔⒔邮斋@取,都獲得了突破性的改進,從而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嶄新的、開放性的廣闊的理論與實踐平臺。
(二)新媒體傳播的靈活性和便捷性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高職院校大多采用講座授課、團體輔導、個例咨詢、談心談話等傳統(tǒng)方式來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參與與接受程度。而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網(wǎng)絡論壇等以其靈活、便捷的優(yōu)勢,日益成為一種新式傳播載體并顯示出其獨特的優(yōu)勢。它能夠更為便利快捷地發(fā)布個性化信息、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文字、語言、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或雙方交流的方式,把內(nèi)容迅速地傳遞給受教育者,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直觀、更深入。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咨詢,而可以通過微信、微博、QQ、網(wǎng)絡論壇等方式在任何的時間地點獲取所需的信息及幫助,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效率。
(三)新媒體的隱秘性和平等性加強了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信任建設。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難點之一就是由于人的心理隱蔽性,高職院校學生很少愿意向老師講真話和說實情,師生之間的信任度,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學生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很多同學不敢或不愿去進行心理咨詢或參與相關活動,這是當前高校一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并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最大障礙。而新媒體的隱秘性與平等性剛好解決了部分學生不愿實名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這一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體傳播手段與學生進行非面對面的雙向交流,以此來消除學生的心理戒備和隔閡,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新媒體交流的平等性,加強雙方信任。通過心理健康論壇和微博等新媒體向?qū)W生及時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念,并啟發(fā)學生的求助意識,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體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對策
(一)樹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意識。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zhì)是以人為本,實施培養(yǎng)、塑造、發(fā)展、完善的一系列社會活動,是一種由社會、家庭、學校、政府共同參與的、面向全體大學生進行的素質(zhì)教育體系。在新媒體技術運用成熟的現(xiàn)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工作,更需要多個部門的協(xié)同合作。因此,無論是高校管理者、教師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要將思想觀念更新,樹立新媒體思維,了解新媒體的相關知識,充分意識到新媒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寶貴資源,樹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意識。
(二)提高教輔人員的心理素養(yǎng)及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從教師、輔導員層面開始,提高高職院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運用的能力和素養(yǎng),包括加強新媒體與教育相結合的理念,新媒體的運用技能,定期進行培訓和教學交流,保證教育工作者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知道學生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同時開展工作,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發(fā)展突破。
(三)積極引導高職學生對新媒體及新媒體載體的良好使用。有研究表明,智能手機作為新媒體傳播的一個載體,已然成為人們的一個衍生感官。作為站在潮流前線的大學生,新媒體及新媒體載體已然成為當代高職學生乃至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弱,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面對浩瀚如海的信息資源,信息真?zhèn)蔚谋鎰e能力較弱,甚至有些人分不清信息的好壞,逐漸走向接觸負面低俗信息,最終自我迷失的地步。高校在積極拓展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心理輔導與健康咨詢的教育功能的同時,應幫助學生認清媒體的本質(zhì),積極引導學生的網(wǎng)絡行為,使他們在虛擬的網(wǎng)絡空間中,明辨是非,把握自我,高自身的信息防御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律、自省的心理意識,保持思想的純潔。讓學生在接觸網(wǎng)絡信息的過程中,不僅增強對信息的篩選能力,而且成為網(wǎng)絡信息正確傳播的引導者。
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化、高效化和社會化,以及新媒體的開放性、靈活性、平等性等特點將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嶄新的發(fā)展機遇。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延伸和改變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構建適應時代的、有針對性的、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亟待解決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劉秀倫.大學生網(wǎng)絡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5).
[2]汪頓.新媒體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J].思想教育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