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 甘彤彤 馬明倫
摘 要:近些年來,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不只是農村產業(yè)振興,還有教育脫貧。教育扶貧任務中的一個很大的難題是在農村的教學教育質量難以保障,特別是農村教學資源短用緊缺、教學觀念不能更新迭代,互聯網教學稀缺匱乏等,在傳統(tǒng)的教育扶貧方式之下,這一難題無法解決。因此,需要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育扶貧方式是現在迫在眉睫的事情。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互聯網發(fā)展日趨成熟,日新月異,互聯網+已應用于各個領域?;ヂ摼W+教育在社會人群的知識普及比較深入人心,在國家政策趨勢下,供給側改革的優(yōu)勢早已不局限于經濟范疇。農村互聯網+教育轉型與改革可以從供給側改革做起。
關鍵詞:農村;互聯網+教育;需求;供給側;教育脫貧
當今的教育需要扶貧來幫助改變現狀,改變固有的傳統(tǒng)觀念提高居民的基本文化素養(yǎng),已達到脫貧的目的。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來進行教育扶貧,而農村互聯網+教育急需轉型與改革則從供給側改革路徑考慮。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農村互聯網+教育需求旺盛,農村互聯網教育供求矛盾更顯突出。其中,農村中小學教育供給問題尤為嚴重。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網絡教育資源嚴重短缺,極大地制約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因加強農村網教育資源的供給側改革已成為發(fā)展農村學生培養(yǎng)教學的突破口。而改善互聯網供給側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年來,在農村互聯網+教育引入供給側改革的創(chuàng)新及其對農村教育脫貧的影響還沒有被教育領域的專家與教育家所關注。但農村網絡教育供給問題的總體局勢十分嚴峻。以前瞻的眼光看未來的農村教育必要而有意義?;诖耍疚拿懔Χ鵀?,試作探討。
一、農村地區(qū)教育現狀分析
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源供給一直存在諸多問題,資源的供給不足,致使農村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農村教育現存在師資供給缺乏,學校供給的基礎教學設備差,使用率低,教學觀念落后方式陳舊,新型的互聯網+教育嚴重缺乏等問題。
(一)學校網絡基礎教學設備差設備使用率低
農村小學應教育投入資金不足的制約,農村中小學的配備的設施質量不高,設備不能及時更新維修,存在設備使用率低的情況。以洛陽市汝陽縣的紅里村為例。紅里小學現配備的有投影儀,但并不能滿足互聯網教學的需求。而且由于農村教育設備昂貴,農村學校資金不夠,沒有足夠的人力來維修保護教學設備,如果教學設備損壞,就只能放棄不用。因此,學校會盡量減少教學設備的使用,教學設備也就成了一種擺設,教學設備使用率低。正如我們的調查所示,覺大多數的家長對學校的教學條件不滿意甚至是非常不滿。
(二)農村的互聯網+教育缺乏
互聯網加教育是新時期互聯網與教育想結合的產物,它具備著信息量豐富、方便快捷等優(yōu)點,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qū)的教育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新型的互聯網+教育并沒有在農村地區(qū)盛行。以在紅里村的調差情況來看,紅里村小學現在還沒有引入互聯網加教學模式的條件,紅里村的人民還沒有接觸過互聯網加教育,據我們的調查問卷分析可知,洛陽市紅里村的人群對互聯網加教育在農村的普及現狀滿意度極低。
(三)農村地區(qū)師資力量短缺
由于農村地區(qū)的條件艱苦,農村教師的待遇不高,農村地區(qū)的教師長期處于稀缺的狀態(tài),而且農村地區(qū)的教師的教學素質偏低。大多數農村教師并不會利用現新型的互聯網加教育教育學生,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上不強。農村教師大多仍采取鴨填式的教育方式,很少和孩子補充課外知識。
(四)農村教育觀念的落后
農村有部分家庭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他們并沒有意識到知識對于改變命運的巨大作用,不愿花太多的精力與金錢在孩子的學習上。以紅里村為例,村里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孩子的學習都靠自己,家長對于孩子的學習狀況并不了解。更不要說家長會投入更多的資金在孩子的學習上,因此紅里村只有極少數家庭會為孩子配備電腦等學習工具,而學校的老師因教學觀念的原因也一直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并沒有機會接觸互聯網學習。
二、農村互聯網加教育供給側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網絡機制建設不完全
由于農村地區(qū)偏遠,自然村落分布廣泛、散落,并且由于農村的觀念和地形等許多原因,互聯網的覆蓋工作也難以進行。
農村地區(qū)經濟水平相對落后,農民收入不高,開通網絡的費用對于農村家庭過高。以紅里村為例,紅里村人均收入低,雖然紅里村現有光纖集裝箱,但網絡費用過高,最低消費資費為月消費59元,不設主副卡為免費開通20兆寬帶,實際農村的20兆寬帶體驗網速相比于城市同頻帶寬網絡質量差很多。升級50兆費用則在百元以上。過高的費用使許多的村民放棄了開通網絡,網絡在農村的覆蓋工作受阻。
(二)農村教育資金投入低
農村教育的供給長期以來都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農村教育資源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地區(qū)的經濟落后,致使農村地區(qū)對教育資金的投入少。人力財力的不足使農村學校沒有能力引進網絡教學設備,即便少數學校現有基礎教學設備,但疏于對其的管理,教學設施沒有更新換代,損壞也沒有能力修復,教學設備被束之高閣。
(三)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
農村學校的老師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他們覺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足夠教育孩子學習知識。而且農村部分教師并不會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也不愿意花時間精力學習新型的互聯網加教學的方式。據我們調查情況來看,紅里村的部分家長對于互聯網加教育也持否認的態(tài)度,他們不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自控能力,能夠利用互聯網專心學習。紅里的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家疏于對孩子學習的管理認為學習就是老師和孩子自己的事情。
三、農村互聯網加教育的改革路徑
(一)加強農村的網絡建設
1、政府加大農村網絡的建設力度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改善農村教育網絡的基礎設施,全面普及互聯網+教育模式。對農村開通網絡的家庭進行補貼,減少家庭的經濟負擔,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
2、網絡運營商降費提速
農村人民現對于網絡的需求不高,過高的網絡收費阻礙了網絡在農村地區(qū)的普及。網絡公司降費提速,降低網絡建設的成本,將刺激更多的學校家庭加入互聯網+教育的陣營,打開農村的網絡市場。
(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
需要為農村引進更加豐富優(yōu)質的教師資源和硬件設備等教育資源。為農村引進網絡教學設備,同時也要注重教學設備的后期管理,加強對設施的使用,讓教學設備不在僅僅是種擺設。
(三)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觀念
要想改變守舊的傳統(tǒng)觀念,首先,要向農村人民普及互聯網教育知識,讓農村群眾認識到互聯網加教育將給他們帶來的益處,了解知識在改變命運上的作用不可估量。這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農村人民重視孩子的教育愿意發(fā)費精力在孩子的學習上。
四、互聯網加教學對農村地區(qū)的影響
(一)引進優(yōu)良教育資源,解決師資不足
由于農村的條件艱苦,優(yōu)良的教師資源的大量引進有很大困難。而互聯網加教育進農村后,農村的學校就能夠通過互聯網引進城市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農村學生就能夠享受與城市學生的同等教學待遇。極大改善農村的教學水平。需引進的優(yōu)秀老師的數量也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師資不足問題。
(二)提高農村孩子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人才
互聯網加教育作為新型的學習模式,能極大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孩子學習到的不僅僅只是課本上的知識。孩子的素質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都將提高,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三)加快農村教育脫貧進度
加快農村教育脫貧進度,互聯網加教育在農村的普及,將為農村引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幫助農村孩子的成才,帶動農村地區(qū)的發(fā)展,以達到農村地區(qū)的脫貧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淑慧,劉敬“互聯網+”背景下精準扶貧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 2017(09):23-27.
[2]趙會利.互聯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徑[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2):96-99:
[3]吳玲,劉玉安.我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問題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2,(2):64-67.
[4]高書國.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內在邏輯與政策建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8-13.
[5]“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扶貧模式探究[J].劉夢.中國市場. 2017(22):50-52.
[6]“互聯網+”給力教育精準扶貧[J].于淼,解梁秋.人民論壇. 2017(19):43-46.
[7]“互聯網+精準扶貧”問題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張強. 經濟研究導刊. 2016(27):51-55.
[8]“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教育行動[N]. 柯進,萬玉鳳. 中國教育報. 2017-05-16 (001):46-50.
[9]“一帶一路”戰(zhàn)略帶來教育發(fā)展新機遇[N].陳亞聰. 人民政協(xié)報. 2016-08-24 (009):21-23.
[10]“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教育新使命[N].瞿振元. 光明日報.2015-08-13 (011):72-75.
[11]協(xié)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N].江蕓涵,陽帆.四川日報. 2016-11-09 (0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