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46-0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 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lián)系,能用自己的語言說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2.讓學生感受科學小品文用詞的嚴謹、規(guī)范、科學。
3.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體驗和感悟三次科學試驗的過程。
2.理解蝙蝠夜間探路和雷達工作的原理。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淺顯的科學小品文,對于蝙蝠飛行的原理,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會比較抽象,但是用簡單的示意圖,把飛行原理畫出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以,在本課中,我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小組的學生讀起來、畫起來、說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原理。
教學準備:
Ppt輔助課件 三次試驗的表格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書寫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蝙蝠是一種什么動物?雷達又是一種怎樣的裝置呢?
3.引導思考:蝙蝠是一種夜間飛行的哺乳動物,雷達卻是一種現(xiàn)代化的探測裝置,它們是不是同一類事物呢?課題用一個“和”字把蝙蝠和雷達兩種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塊兒了,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二、探究解疑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想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哪些語句寫出了蝙蝠夜間飛行本領高?
3.讀句子,從“既……又,不但……而且”感受蝙蝠夜間飛行本領高。
(二)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過渡: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東西,難道是它的眼睛特別敏銳嗎?
2.自由朗讀四到七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下面學習任務:
(1)完成下列表格。
(2)畫出蝙蝠夜間安全飛行的簡單示意圖。
(3)用自己的語言概述蝙蝠夜間探路的方法。
(三)匯報學習成果
1.小組展示自學成果。
問:科學家通過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了什么?
2.齊讀: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里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3.品詞析句,感受科普文用詞的嚴謹性:
去掉原句中的“配合起來”,表達的意思和原句一樣嗎?為什么?
4.總結:不能去掉“配合起來”一詞,這樣說是不科學的。在第二次、第三次試驗中,分別給蝙蝠塞上耳朵,封住了嘴,單獨將耳朵或嘴露在外面,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領,說明蝙蝠在夜里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一起發(fā)揮作用,所以“配合起來”一詞是不能去掉的。本篇課文是科學小品文,用詞都是嚴謹規(guī)范的,我們在寫這類文章時也要注意用詞的嚴謹、規(guī)范、科學。(板書:科學小品文:嚴謹 規(guī)范 科學)
5.小組派成員上臺畫蝙蝠夜間安全探路的簡圖,其他成員簡述原理。
6.品詞析句: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胺磸汀焙汀敖K于”能去掉嗎?兩個詞各說明了什么?
(四)學習第八自然段
1.過度:科學家研究蝙蝠夜間探路的秘密是想干什么呢?
2.自由讀第八自然段。畫出雷達工作的簡單示意圖,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述。(請學生上臺畫圖)
3.從蝙蝠探路到雷達導航,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
( ) ( )
雷達的( )相當于蝙蝠的( )
( ) ( )
4.回到課題:課題為什么要把“蝙蝠”“雷達”用一個“和”連起來呢?
三、拓展延伸
1.總結課文,了解仿生學。
2.拓展知識:還有哪些科學發(fā)明是從自然界得到啟示的?
3.展示一些仿生科學的資料。
四、總結
同學們,科學家探索出蝙蝠夜間安全飛行秘密發(fā)明了雷達,造福于人類,希望你們用一雙慧眼觀察生活,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