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崇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問題;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8-0069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教學效率偏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遲緩。其實,我們歸結起來,也許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性閱讀教學的一種忽視。因為目前高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兩種觀念。其一,是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突出語文工具學科性,而對人文性等方面缺乏重視,這樣,對語文學科而言,這種觀念導致一種錯誤觀點,即只要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就相當于掌握了語文學習能力。而且這種觀點影響巨大。其二,是在進行一定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中,過分強調(diào)閱讀的技能訓練,認為掌握一定的技能,就自然形成了語文閱讀和學習能力。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單方面考慮教師“教”的一面,而沒有考慮學生“學”中的學習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必然導致教學效果低下。這樣的觀念,也是新課改精神的對立。在上述兩種觀點的影響之下,我們?nèi)匀徊豢煞裾J,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郊區(qū)和鄉(xiāng)村語文課堂上,教師使用大量的時間來分析講解課文內(nèi)容,從段落到句子,從句子到字詞,貌似要把一篇課文精細解剖給學生,讓學生觀摩,而學生感受則是教師把一餐美食嚼爛之后,填鴨給自己。那么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必然導致語文學科的學科魅力大打折扣,更談不上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早已在教師的咀嚼后,由美餐變成了嘔吐物。
二、教學實踐中的閱讀方略實施
1. 閱讀方略之發(fā)生情景
發(fā)生情景,是針對文本創(chuàng)設情景的一種再現(xiàn),通過這種再現(xiàn)刺激學生學習情感的認同。通過創(chuàng)設發(fā)生情景,學生可以更好的調(diào)動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對當前問題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并促進學生情感參與的主動性。合理的發(fā)生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參與交流和學習,構建新的認知體系,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有研究表明,學生在兒童階段對知識的渴望,對解決問題的渴望,尤其是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但是不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校的學習越來越脫離現(xiàn)實問題,造成了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離,這種脫離也同時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活動,造成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缺失。我們通過文本發(fā)生情景的再現(xiàn),或者創(chuàng)設文本發(fā)生情景,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激發(fā)深層好奇心與求知渴望,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性,關注學生的主體感受,提高學生閱讀活動的參與主動性。
(1)多媒體參與教學
最有效的提供學生感性認知的工具就是多媒體教學設備。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重點高中基本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同時,多媒體教學也成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nèi)容。多媒體可以將無聲抽象的文字,變?yōu)橛新曈芯暗沫h(huán)境。如在《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中,課文本身是長篇小說的節(jié)選,而小說發(fā)生背景又是在法國的舊社會,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然而《巴黎圣母院》成為影視作品的改編則早已經(jīng)開始了,我們現(xiàn)在不但可以在多中選優(yōu),甚至可以得到漢譯版本,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時間和地域障礙,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課文精神內(nèi)容上,而不是對時間地域差異的克服上。同時,課文發(fā)生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理解課文重點難點變得更加簡單,在“人道主義原則”和“美丑對立原則”的理解上更加清晰。
(2)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情景
設置疑問有多種思路。比如從課文的發(fā)生背景,從課文題目出發(fā),從課文的語言特點出發(fā),從作者出發(fā),從文本對比出發(fā)等等。通過設置疑問,回歸發(fā)生情景,體會文章。比如學生學習了《致橡樹》后,體會到了學生的愛情觀,再學習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景:我們通過學習舒婷的《致橡樹》,了解到了她所崇尚的愛情,是一種彼此心心相印,相知相依同時有具有獨立平等特點的愛情,那么匈牙利的愛國詩人裴多菲又是如何看待愛情的呢?有什么差異呢?這個疑問的創(chuàng)設本身沒有任何的難度,但是卻包含了幾個重要的因素,比如設疑本身是從課文自身出發(fā),對比和回顧了剛學習的內(nèi)容,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如什么造成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愛情觀,這樣引發(fā)了對社會的理解,這樣的設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生通過回憶《致橡樹》回歸了對愛情的思考的情景,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對下面課文的理解有了積極主動的興趣。
(3)學生表演參與,體會發(fā)生情景
2. 閱讀方略之自主閱讀
閱讀方略不僅包括教師教學活動過程的指導,更應該包括學生自主學習中,通過自我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進行的閱讀活動。認定重要信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閱讀材料的重要信息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獲取。其一,從閱讀材料角度,作者通過文本給讀者提供大量的文字信息,然而其中作者要表達的重要意思卻是有限的,這樣的信息可以說是重要信息。其二,是從閱讀者自身出發(fā),閱讀是為我所用的過程,更多時候,閱讀者需要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信息。
(1)根據(jù)文體,確定側重點
比如,記敘文,我們要抓住以下幾個方面: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在這個大的框架之下,我們具體思考文本的特點時候,必然關注以下幾個問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在寫人方面:外貌,語言,行動,心理,人物社會關系,人物環(huán)境關系。在寫景方面:景物地點,寫景的特點,描寫的次序,表達的方式,作者對景物的情感。敘事: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關鍵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和表現(xiàn)。如果是小說:情節(jié)結構,人物性格,環(huán)境特點,主題價值等。這樣,在拿到一篇文本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首先了解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側重點,就有了思路,必然對文章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認識側重點,是對文章了解和認識的基礎。
(2)提取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學會在文本的關鍵部位找到關鍵句子。其次,可以根據(jù)閱讀的意愿來把握情節(jié),了解重要角色,明確說明次序,尋找理論依據(jù),這需要有確定重要信息的能力。這樣,有了側重點,我們就可以明確重點區(qū)域進行詳解。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中,學生在閱讀經(jīng)驗和指導下,可以確定的是,文本著重塑造了燭之武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忠臣形象,那么作為關鍵的角色,學生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他的言語,行動等關鍵處。這樣提取到了有力信息。其三,掌握邏輯推理的方法。在很多情況下,作者會使用一些特殊方法表達,如省略,模糊或者各種修辭,不直接表明觀點。這樣,我們就要在整體理解文本的同時,了解作者,了解作者觀點,領會關鍵詞句的含義,補充文本的空白意義。如曹文軒的《前方》,作者言語具有深意,我們就需要一定的推導。這在很多考試的閱讀理解題目中也存在。比如在魯迅的《拿來主義》中“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后呢?”我們分析:這里的“中國也不是”后面顯然有所省略。瞻前顧后,可以推出“中國也不是”是“中國也不是太陽”的省略。其言外之意是:中國也不是如尼采說的“太陽”,不能“只是給與,不想取得”。如果“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的話,中華民族將淪為帝國主義的奴隸,只能卑躬屈膝地向主子乞討生活。其四,注重培養(yǎng)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整理問題,記錄問題,然后通過細讀來解決問題,或者繼續(xù)通過與同學或者教師的溝通交流解決問題。在此,我們著重提醒要抓住問題的靈感,在閱讀過程中問題出現(xiàn)的第一時間,及時進行標記。同時,揣摩思考,設置問題鏈,打破砂鍋問到底,讓自己的思考深入。比如,同樣是描寫月光如水,為什么在《荷塘月色》中用“瀉”字:“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而《為了忘卻的記念》中用的是“照”字:“吟罷低眉無覓處,月光如水照緞衣”。
(3)閱讀方略之擴展閱讀
無論是一般的學習,還是我們的閱讀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曾經(jīng)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φZ文閱讀產(chǎn)生興趣是學習語文閱讀的最好老師。課堂的語文文本是極為有限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文本的選擇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們的教材選篇不可能全面覆蓋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更應該說,語文文本的魅力是需要通過課外的文本,才能有更深入的直觀體會。通過調(diào)查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語文學習愛好者都是語文閱讀的愛好者,他們幾乎都不把閱讀局限在教材范圍內(nèi)。通過擴展閱讀,我們可以更加直觀的體會閱讀的魅力,可以擴展閱讀知識的范圍,可以增加閱讀能力的訓練,有效的課外擴展閱讀是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支柱。如在教授魯迅的《祝福》時,我們可以擴展閱讀《故鄉(xiāng)》《孔乙己》等篇目,同時可以設疑。
教師可以通過設定閱讀參考書目的方式來指導學生擴展閱讀。好的閱讀參考書目,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指明方向,學生通過自我設定的計劃,按步驟有效閱讀,然后通過各種組織形式討論提高,也可以與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主要是語文閱讀學習小組,當然,也可以通過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等組織形式進行擴展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在中國已經(jīng)有一定的歷史。而語文閱讀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正確的引導之下的,學生自主積極建構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更需要一種教學的民主,也就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而不是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過程。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中學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