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 宋雯珺
摘要:高職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為主要培養(yǎng)目標,應針對崗位能力培養(yǎng)進行專業(yè)核心課程建設。文章介紹了上海濟光學院建筑設計專業(yè)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討了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設計類課程特色建設的途徑,提出高職教育應針對崗位能力培養(yǎng)進行課程建設。
關鍵詞:高職教育;建筑設計專業(yè);建筑設計原理;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TU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8)03-0106-05
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是建筑專業(yè)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主干核心課程。不管是本科層次的建筑學還是高職層次的建筑設計,除個別院校外,該系列課程教學一般都以不同“建筑類型”為載體,側重對學生進行設計訓練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各院校都形成了自己的設計類課程教學理念。
較之本科建筑學專業(yè)五年學制,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學制只有三年,設計類課程體系建設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1]。高職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本科不同,在專業(yè)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不能簡單復制本科模式。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主要定位在助理建筑師、專業(yè)繪圖員以及建筑設計相關行業(yè)工作人員 (如房地產、咨詢、政府職能部門等)。這樣的崗位需求,決定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學目標必須基于崗位能力培養(yǎng),在設計題目類型選擇、設計創(chuàng)意與設計表達等方面要與本科區(qū)別開來,打造高職院校自己的專業(yè)特色。
一、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學現狀
在傳統(tǒng)學科課程教學理念影響下,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的設計類課程體系一般為建筑設計原理(一)、(二)、(三)共三個部分,核心技能訓練也是以不同建筑類型設計為載體,如居住建筑的小別墅、公共建筑的幼兒園、大學生活動中心、旅館等都是常見類型。作為最重要的職業(yè)技術課與實踐訓練環(huán)節(jié),建筑設計原理課程(一)是高職設計類課程體系的第一板塊,是學生全面接觸中小型建筑設計類型及其方法的基礎,也是對學生學習最基本的建筑設計方法和建筑空間知識的檢驗。但高職的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和本科二年級設計課程一樣,教學中仍然采用小別墅和小型公共建筑兩個課題項目,這種選題類型廣而不精,對課時有限的高職設計類課程學習非常不利。高職學生的生源復雜,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不夠,傳統(tǒng)設計類課程的精英式教學理念與階段性草圖檢查的本科式教學方法,難以有效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二、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一)基于崗位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學理念
針對設計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根據市場需求,對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技術人才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梳理總結(圖1)。對建筑師助理,專業(yè)設計類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的核心技能為方案設計能力、施工圖設計能力與項目管理能力(圖2)。把施工圖設計能力明確作為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一項核心技能,反映了高職教育與本科層次人才培養(yǎng)在課程建設上的不同,也是高職層次專業(yè)課程教學基于崗位能力為導向的重要體現。同是專業(yè)設計必修課程,本科強調培養(yǎng)學生建筑方案設計的創(chuàng)新能力,高職教育更注重學生建筑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與實施的技術性,更重視應用性知識的傳授,強調與目標崗位相對應的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
(二)以教學單元模塊為載體,整合教學內容
根據上述課程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的定位,調整專業(yè)教學計劃中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內容,將以往2個建筑方案設計題目小別墅和小型公共建筑項目,調整為1個設計題目小別墅建設項目的2個階段“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方案設計與施工圖設計兩大階段又分成若干教學單元模塊,每個教學單元模塊編排的內容既有一定的連貫性,又相對獨立。別墅方案設計階段分前期調研、方案構思、方案成果表達、方案手繪表達四大單元模塊,每個單元模塊有不同的技能訓練目標。增加的教學內容要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如高職建筑設計專業(yè)培養(yǎng)的建筑師助理,對其軟件應用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過程草圖階段允許學生結合電腦和手繪來制作草圖。在方案設計成果表達單元結束后,專門安排一個為期兩周的手繪訓練單元,讓學生對優(yōu)秀手繪作品進行抄繪,最后要求將個人小別墅方案設計作品的電腦表現成果用手繪表達出來(表1),以集中訓練學生的手繪技能。施工圖設計階段分為2個單元模塊,也是先進行別墅施工圖案例的抄繪訓練,增強學生在建筑制圖、建筑規(guī)范、施工圖畫法等方面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別墅方案進行施工圖設計(表2)。
(三)優(yōu)化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大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差,也不善于獲取資料信息,因此應增設實地調研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通過實地調研獲得第一手數據,并學會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數據分析。通過課堂播放與講解東方衛(wèi)視的《夢想改造家》視頻節(jié)目,提高學生專業(yè)學習興趣和對實際項目的認知能力。針對大多數高職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勾畫設計意圖能力和手繪技能比較欠缺的問題,增設手繪表達訓練,以及草圖表達與電腦軟件體塊推敲相結合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等等。強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校企合作單位聘請企業(yè)技術人員進課堂,組織專題講座,拓寬學生專業(yè)視野等。采用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上海濟光學院是教育部第一批教學信息化試點單位,一直致力于精品課程教學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索實現專業(yè)設計板塊課程教學信息化技術應用,以拓展學生課堂內外自主學習的渠道,進一步構建師生交流互動的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真正實現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的共享,這也是建筑設計原理課程體系建設的重點。
(四)過程化考核的教學評價體系
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教學改革,強化了學生方案設計、手繪表達、施工圖設計等系列的訓練,使學生對獨立式小住宅類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作業(yè)整體水平也有較大提高(圖3-4)。教學單元的設置強調各個設計階段的學習過程,因此在課程考核方面可以按照課程設計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分項評分,再綜合考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出勤率,最后評定學生的成績。
三、高職設計類課程特色
高職教育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要與市場的需求相對接,要結合市場實際需要打造設計類課程特色。
一是對一年級基礎板塊的建筑初步課程大師作品分析作業(yè),將以前的各種建筑類型調整為大師住宅類作品(圖5)。
二是一、二年級的二周集中實訓周,要求學生對實訓基地的別墅實體大模型進行綜合表達,借此訓練學生熟練掌握相關軟件的技能。基礎板塊的課程和實訓項目圍繞別墅建筑類型作相應調整,旨在為二年級小別墅設計課程教學打下基礎[2]。
三是上海濟光學院2015級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設計,對原有小別墅任務書作了調整,結合綠色、節(jié)能、裝配式建筑等市場熱點,組織學生參加集裝箱小別墅建筑設計競賽,并有針對性地邀請相關企業(yè)的設計師來校為學生做講座和答疑,對學生設計作品進行評優(yōu)[3-4]。
四、結語
上海濟光學院建筑設計原理(一)課程建設以學生崗位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在同一項目中把方案設計與施工圖設計結合起來的教學過程,也是模擬建筑設計工作的真實過程。這種在項目引領下整合教學內容的做法,既符合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也突出了高職教育的特色,發(fā)揮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優(yōu)勢,使高職學生在未來職場更具職業(yè)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任聰敏. 近二十年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 2008(8):51-53.
[2]黃琪,鄭孝正. 整合與創(chuàng)新——獨具個性的上海濟光學院建筑設計基礎課程體系建設[J].華中建筑, 2015(4):160-165.
[3] 胡雪松,王欣,湯羽揚,陳靜勇. 專業(yè)特色框架下建筑設計課程的特色建設策略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建筑設計課程特色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建筑學報, 2010(10):18-24.
[4] 楊維菊,徐斌伍,昭翰.傳承·開拓·交叉·融合——東南大學綠色建筑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的研究[J].新建筑,2015(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