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杰,韓冬柏,劉曉宇,尹素鳳,郭春月,范紅敏,馮福民,胡泊
(1.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醫(yī)學統(tǒng)計與流行病學系,河北 唐山063210;2.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開灤醫(yī)院 呼吸內(nèi)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病,其發(fā)病后30 d死亡率超過15%[1]。呼吸困難是APE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2],肺泡動脈氧分壓差 [alveolar-arterial gradient, P(A-a)O2]作為血氣分析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能較早地反映肺部氧攝取情況,并與通氣灌注比例失調(diào)、散梯度和生理性分流等相關(guān)。大多數(shù)APE患者都會伴隨P(A-a)O2升高[3-5]。KEARON等[3]的研究顯示,在納入的78例APE患者中,77例患者的P(A-a)O2升高。OVERTON等[5]發(fā)現(xiàn),在入選的64例患者中,61例患者的P(A-a)O2升高??梢姡琍(A-a)O2升高是APE患者的常見表現(xiàn)。
目前,P(A-a)O2與APE患者預后關(guān)系的研究還較少。HSU等[6]在臺灣114例APE患者中,分析P(A-a)O2水平與APE患者出院后30 d病死率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P(A-a)O2≥53 mmHg時增加APE患者的病死率(O^R=2.25)。INCE[7]等在美國124例中危APE患者中的研究發(fā)現(xiàn),P(A-a)O2≥42.38 mmHg增加患者出院后90 d內(nèi)的死亡風險??梢姡琍(A-a)O2升高可以預示APE患者的死亡風險。雖然,APE急性起病,且其大多數(shù)不良結(jié)局在短期內(nèi)出現(xiàn)[1]。但是,APE可增加肺循環(huán)阻力,升高肺動脈壓,也可導致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慢性心血管疾病[8],而該慢性疾病可影響患者的遠期預后。因此,延長隨訪期,探討決定APE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因素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赑(A-a)O2升高是APE患者的常見表現(xiàn),且其可預示APE患者的短期死亡風險,本研究將探討P(A-a)O2水平對APE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
選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唐山市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yī)院、唐山市工人醫(yī)院、開灤醫(yī)院收治的原發(fā)性APE患者。診斷標準依據(jù)2001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8]。納入標準:①首次確診為APE;②18歲以上;③患者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臟瓣膜疾??;②間質(zhì)性肺疾??;③既往溶栓或抗凝治療者。
查詢病歷,收集患者信息:第1部分為患者基本信息和入院基本情況,基本信息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和飲酒;入院基本情況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率、一般癥狀和體征、既往史、家族史和治療史。第2部分為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生化常規(guī)、CTPA等。第3部分為住院期間不良事件及治療情況,不良事件包括院內(nèi)死亡、休克、心肺復蘇、機械通氣、出血、進ICU、下病危通知;治療情況包括服用藥物及其劑量、持續(xù)時間。
收集患者入院后未吸氧氣前的P(A-a)O2(丹麥雷度ABL-720型號血氣分析儀)結(jié)果;以及入院24 h之內(nèi)N-末端B型利鈉肽前體(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鈣蛋白 I(cardiac troponin-I, cTnI)、D-二聚體水平的檢測結(jié)果。其中血漿D-二聚體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動凝血儀),采用免疫發(fā)光法(美國雅培i2000SR儀器)測定血漿NT-ProBNP,血漿cTnI使用熒光偏振技術(shù)(美國Abbott公司Axsym化學發(fā)光分析儀)進行測定。
2016年12月電話隨訪所有研究對象,結(jié)局事件為全因死亡。通過隨訪,記錄研究對象出院后的全因死亡情況及死亡日期。隨訪結(jié)束時未有結(jié)局事件的出現(xiàn)或有中途退出者為刪失事件。生存時間為患者結(jié)局事件或刪失事件的日期與出院日期之差。
根據(jù)隊列研究樣本量的計算公式:
式中p0和p1分別代表非暴露組與暴露組(APE患者P(A-a)O2水平大于等于界值為暴露組,小于界值為非暴露組)的預期病死率,q=1-p。本研究的暴露因素為 P(A-a)O2升高。依據(jù)文獻[7],P(A-a)O2<53 mmHg和P(A-a)O2≥53 mmHg組的出院30 d病死率分別為3.5%和14%。因本研究隨訪期長于出院30 d,經(jīng)過咨詢臨床醫(yī)生,將非暴露組與暴露組的預期病死率定為:p0=10.0%,p1=20.0%;取α=0.05(雙側(cè)),β=0.20,計算得樣本量n為199例,考慮到失訪率(10%),則實際人數(shù)為219例,即暴露組219例,非暴露組219例,共438例。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判斷P(A-a)O2水平與結(jié)局之間的關(guān)系,并應用最佳截斷值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累積生存率曲線,用Log-rank檢驗進行組間生存率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偏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采用四分位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P(A-a)O2水平與APE患者預后的關(guān)系,并調(diào)整不同影響因素考察P(A-a)O2水平對患者全因死亡的影響。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432例納入研究。其中,男性219例(50.9%);平均(60.9±14.4)歲;住院時間為(18.9±10.0)d,生存時間為(29.7±17.9)個月。經(jīng)隨訪,發(fā)現(xiàn)30 d內(nèi)死亡26例,90 d內(nèi)死亡33例,截止到隨訪結(jié)束日患者死亡59例。
根據(jù)P(A-a)O2水平與APE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的ROC 曲線分析可知(見圖 1),P(A-a)O2為 41.5 mmHg為最佳截斷值,對應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881和 0.669。據(jù)此將研究對象分為 P(A-a)O2<41.5 mmHg組和 P(A-a)O2≥ 41.5 mmHg 組。
圖1 APE患者全因死亡的ROC曲線
表1 兩組APE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入院特征發(fā)現(xiàn),P(A-a)O2≥41.5 mmHg組的血糖水平和院內(nèi)不良事件率均高于P(A-a)O2<41.5 mmHg 組,且 P(A-a)O2≥ 41.5 mmHg 組的生存時間高于 P(A-a)O2<41.5 mmHg組。其他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隨訪發(fā)現(xiàn),P(A-a)O2<41.5mmHg 組和 P(A-a)O2≥41.5 mmHg組的全因病死分別為7(2.7%)例和52(31.0%)例,兩組病死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A-a)O2<41.5mmHg 組低于 P(A-a)O2≥ 41.5 mmHg組。見表2。
表2 APE患者生存狀況的比較 例(%)
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 P(A-a)O2≥ 41.5 mmHg組的生存期低于 P(A-a)O2<41.5 mmHg 組(P<0.05)。見圖2。
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調(diào)整年齡、性別、BMI、收縮壓、吸煙、飲酒、血糖、cTnI、NT-proBNP、D-二聚體、院內(nèi)治療、院內(nèi)不良事件、規(guī)范用藥、癌癥、慢性心肺疾病后,P(A-a)O2≥41.5 mmHg組的死亡風險是 P(A-a)O2<41.5 mmHg組的1.776 倍,其 95%CI(1.006,3.136)。見表 3。
圖2 APE患者預后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表3 P(A-a)O2水平對APE患者全因死亡的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P(A-a)O2水平可預示APE患者的遠期預后。P(A-a)O2水平升高,可增加APE患者全因死亡的風險。
目前,P(A-a)O2水平對APE患者死亡預測的風險界值還沒有確切結(jié)論。本研究通過ROC曲線分析,得出41.5 mmHg可以作為判斷P(A-a)O2升高的界值,該界值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可以有效篩選出具有高死亡風險的APE患者。同樣采用ROC曲線的方法,HSU[7]等的研究以53 mmHg作為判斷P(A-a)O2升高的界值,而 INCE[8]等則使用 42.38 mmHg 作為判斷 P(A-a)O2升高的界值。該差異可能由下述3方面原因造成:①研究入選的患者差異。3個研究分別納入不同種族的APE患者,而種族可能導致APE時P(A-a)O2水平差異。此外,INCE[7]等的研究僅納入中危APE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不同可能導致P(A-a)O2水平差異;②本研究的ROC曲線分析是以遠期結(jié)局來判斷P(A-a)O2的最佳界值點,而另2個研究分別以30和90 d的死亡計算P(A-a)O2的最佳界值,該差異必然導致所計算界值不同;③APE患者的P(A-a)O2水平必然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即使3個研究均是收集的入院后未吸氧氣前的P(A-a)O2結(jié)果,也不能排除這種測量時間差異導致的P(A-a)O2水平差異。雖然 3 個研究中 P(A-a)O2升高的界值不同,但這些界值非常接近,因此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P(A-a)O2水平介于(40~50)mmHg即可認為P(A-a)O2升高,且預示APE患者的死亡風險升高。
雖然APE患者在短期內(nèi)死亡率較高[1],但是遠期預后死亡風險也不可忽視。本研究中,30 d內(nèi)死亡的患者占總死亡構(gòu)成比50.8%,90 d內(nèi)死亡患者占為55.9%,即在死亡患者中44.1%的病例在遠期隨訪中出現(xiàn)結(jié)局事件。遠期預后病死率不容忽視的原因如下:①心肌損傷和心力衰竭是APE的危險性因素,同樣的,APE也會增加患者心肌損傷和心力衰竭的風險,增加患者遠期預后的死亡風險[9-10]。②出院后不規(guī)范用藥的程度也會增加患者復發(fā)死亡的風險[1]。因此,延長隨訪期,追蹤結(jié)局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對改善APE患者的預后有進一步的指導作用。
本研究病例都是經(jīng)三甲醫(yī)院經(jīng)專業(yè)醫(yī)師確診。但是也有以下幾點限制:①本研究的結(jié)局事件是APE患者的全因死亡,不能確診是否死于APE;APE的伴隨的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都會增加患者病死率,也可能是患者的死亡病因。②本研究是回顧性隊列研究,電話隨訪周期為5年,在訪問出院后的規(guī)范化治療時,會出現(xiàn)回憶偏移。③本研究的病死率是參考出院30 d內(nèi)的病死率和咨詢臨床醫(yī)生所得,樣本量的估算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應進一步探索P(A-a)O2對APE患者預后的影響。
P(A-a)O2水平可以預示 APE 患者的預后,P(A-a)O2升高可增加APE患者的全因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