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蕓
摘要: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效率,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幾點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并且加以詳述,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由于各個地區(qū)教育水平不同,特別是偏遠地區(qū)的小學教育還是比較落后,跟不上大部分地區(qū)的教育水平。因此,本文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是根據(jù)國內(nèi)教育的平均水平和大部分地區(qū)的情況進行表述的。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中圖分類號:6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258-01
小學語文課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課堂上,能夠引起學生思考和交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課堂提問。
一、提高課堂提問效率的必要性
1.有效提問是教學方法的開拓。從當前許多學校的小學課堂教學活動情況觀察,教師往往因襲了太多陳舊的教學方法,這是影響小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比如,相當比例的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都照著方法照本宣科,在一成不變的教學環(huán)境影響下,時間一長,學生變回產(chǎn)生慣性的麻木、疲憊,教學效果便大打折扣。而有效的提問可以給小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股清風,教師能夠按照不同的語文專題教學活動設計相應的問題來進行教學,這樣不但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更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讓教師的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
2.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小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一直是個難點,重要原因就在于語文鍛煉是“慢功夫”,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缺乏。筆者認為,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一人把握了整個課堂,換言之,教師占據(jù)了整個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聽指揮,從而提不起興趣。而有效提問則讓學生積極參與近來,讓整個可讓活躍起來,同時也增加了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點。另外,學生有了自己的主導地位,有利于引導他們主動探究課程內(nèi)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3.有效提問可以促進師生的交流。長期以來,小學課堂教學內(nèi)容主要就簡單幾種,卻缺失了精神素養(yǎng)教育,情感交流更無從談起了,造成了學生越來越遠離老師,對教學有抵觸情緒,自己的語文成績也越來越低。有效提問的重要特點是強調(diào)師生的互動,在充分的師生互動下,教師與學生通過語言上的交流、知識上的交流、情感上的共鳴,師生之間融洽的關(guān)系就漸漸形成,活躍的課堂也漸漸營造起來,教師更輕松的和學生接觸,學生也更愿意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學質(zhì)量、學習成績都可以得到提高。
二、有效提問的策略
1.設置問題要有的放矢。教師要有意識的設置問題,為了避免提問的低效,第一要清晰提問的目的。按照教學大綱中想要實現(xiàn)的效果,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試試提問。這是教師必須具有的基本意識,教師必須按照教學的目標,對其實施充分的、全面的、條理的分析,在此基礎上設計提出問題的方式,才能引導有效的提問。
2.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語文是一種發(fā)散式思維的學科,在教學中要進行有效的提問,所問的問題就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充分思考,并能思考后有所收獲。要做到有效的提問,就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根據(jù)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拓展思維、積極引導,能讓學生不只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積極思考,還能夠以此引導學習,同時提出新的問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3.有趣味的進行提問。小學語文內(nèi)容豐富,不乏內(nèi)容生動的課文,教師若能充分利用語文的這個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課文有趣的一面挖掘出來,以此引導小學生來提問,不但是對課文的高效利用,更是對學生興趣的促進。而且,在目前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下,把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充滿興趣,也是緊跟我國教育的前進步伐的。
4.提高課堂提問的參與度。學生的成績有高有低,性格也各有不同,這就造成了課堂提問中學生的參與度都不同。成績好的“明星學生往往樂于提問,課堂的參與度也很高,而部分學生則選擇沉默,甚至被集體遺忘。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偏頗,需要將注意力關(guān)注到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意識到提問的樂趣,讓后進生也能積極發(fā)言。
三、結(jié)語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其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正值發(fā)展發(fā)育的關(guān)鍵時期。教學中教師對他們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適當?shù)墓膭?、興趣會對其成長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促進。充分利用課堂提問,提高他們的交流能力、閱讀能力、思維探索的能力,會有助于他們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多方完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形式,積極挖掘有效提問的空間,讓每一位學生能積極參與其中,不但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更是學生、家庭、學校、教師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