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部分,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對高校資金使用的整體效益產生直接的影響。近年來,高校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仍相對薄弱,存在著預算執(zhí)行有偏差、資金管理不嚴、缺乏資金效益評價體系等問題。因此加強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是高校財務管理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高等院校 專項資金 經費管理
一、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概述
所謂專項資金,是國家或有關部門或上級部門下撥給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具有專門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資金。在當前各種制度和規(guī)定中,專項資金有著不同的名稱,如專項支出、項目支出、??畹龋⒃诎ǖ木唧w內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別。各單位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應遵循“統(tǒng)籌規(guī)劃、突出重點、??顚S谩钡脑瓌t。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是指高等院校為完成特定階段的戰(zhàn)略目標或發(fā)展規(guī)劃,獲得的由上級財政撥款的具有專門用途的資金。財政專項資金為高校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資金保障,高校應當對財政專項資金實行專款專用、獨立核算、績效考評制度,以充分發(fā)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效益,為高校的事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一般來說,高校的財政專項資金支出按照內容可分為行政事業(yè)類支出和基本建設類支出;按照功能分類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yè)支出等;按照用途分類主要包括獎助學金專項、人才培養(yǎng)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技投入、基本建設等其他支持高校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專項資金。
二、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保障學校各項事業(yè)的正常運轉,促進學校飛速發(fā)展
在當前預算管理體制的約束下,我國高校的部門預算主要分為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基本支出預算主要采用生均撥款方式,嚴格按照在職人員、離退休人員和其他人員的實際人數來核定撥款數額,其資金只能保證高校的基本運轉需要;項目支出預算主要采用追加財政專項資金撥款方式,學校為完成其特定的工作任務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目標向上級單位申請財政專項資金,上級單位審批后追加財政專項資金撥款。高校應對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以保證學校在人才培養(yǎng)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科技創(chuàng)新、基本建設等方面的資金需要,真正發(fā)揮財政專項資金的效益以促進學校更高水平、更有競爭力、更具有影響力的建設與發(fā)展。
(二)有利于降低高校財務風險,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高校財政專項資金是高校除生均財政撥款之外的一個重要來源,是高?;I措資金的重要渠道。財政專項資金的的投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高校資金短缺的壓力,優(yōu)化了高校資產結構,降低了高校財務風險。高??梢猿浞掷秘斦m椯Y金,著力于解決由于缺乏資金制約學校發(fā)展的難事。如通過重點引領支持類專項資金,推動高校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大幅提升,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綜合實力和國內國際知名度;通過辦學條件類專項資金,有效解決高校辦學條件不足的問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驗教學中心以促進教育教學與科研的發(fā)展;通過獎助學金類資金,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問題,同時激勵學生更加重視學習成績及提升科研能力等等??梢哉f,財政專項資金對高校的益處體現在高校發(fā)展的方方面面。
(三)有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減少結余沉淀
現如今,財政專項資金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且所占比重越來越高。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績效會對高校資金使用的整體績效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環(huán)節(jié):專項資金的申報及預算管理、專項資金經費的使用、專項資金項目的決算和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高校對財政專項資金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 “用好資金、用活資金”,充分發(fā)揮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減少資金結余沉淀,以實現既定的目標。
三、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
目前財政專項采取的是申報制,部分學校為了自身建設與發(fā)展,一味地進行財政專項申報,將財政專項資金申請成功作為首要任務,而未能真正從學科、學校的角度進行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部分高校在申報財政專項時,缺乏科學性的立項依據,且未對項目可行性、合理性進行充分的調研論證,這也直接導致預算明細項目編制比較粗放,不夠細化。另外由于專項申報時間倉促,預算編制所需的材料較多,在短期內很難做到每個專項的申報材料完全符合要求,往往不夠規(guī)范、完整,缺乏嚴肅性。
(二)預算執(zhí)行存在偏差
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執(zhí)行進度緩慢,有來自外部的因素,如上級財政部門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下達時間跨度較長,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高校內部。部分項目負責人認為申請的財政專項資金是屬于自己的錢,資金的使用可以自由支配,預算項目明細可以自行調整;項目負責部門在申報時負有牽頭責任,但等資金到位后就撒手不管,這些“重收入、輕管理”的問題往往導致了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zhí)行不符合上級財政部門的批復,造成預算執(zhí)行進度的緩慢,形成專項資金結余沉淀。
(三)專項資金管理職能薄弱
雖然針對財政專項資金已經出臺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由于財政專項的類目多、數量多、金額大,仍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的情況。部分高校從校領導、項目負責人、財務負責人到基礎財務人員等,不能真正認識財政專項資金的重要性,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重視程度較低,導致管理水平較低。如領導人員缺乏對財政專項的全局性、長遠性管理;財務人員在財政專項的管理中只是承擔了會計核算和資金支付等簡單的服務性工作,而對具體的項目和決策了解的并不多。
(四)缺少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
目前來說,高校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缺乏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沒有建立相應的追蹤、分析和評價制度,存在“重投入、輕產出”的問題。除了上級財政部門要求的財政專項審計、項目驗收外,高校很少主動對重點或大額財政專項作出事中、事后的評價報告,未對財政專項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與批復預算進行對比分析,也未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結余形成原因或預算超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無法判斷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四、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改進建議
(一)嚴格規(guī)范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管理
預算編制是預算執(zhí)行的基礎,預算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預算執(zhí)行。學校要根據自身的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結合專業(yè)、學科、平臺建設等的發(fā)展情況,從學校大局和長遠的角度進行財政專項的申報。高校在申報財政專項時,要有充分的立項依據、設定項目具體任務和預期績效目標,并按照科學合理的標準和依據進行預算編制。同時,項目負責部門與財務部門要相互配合,根據項目預算明細、項目預算目標以及財務管理制度要求,結合項目實施計劃,對財政專項資金的需求量進行合理預測。這樣能夠保證預算的編制符合國家財經政策與法規(guī),在資金下達時能夠立即執(zhí)行,及時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使用財政專項資金,保證年度預算與學校中長期規(guī)劃緊密銜接。
(二)強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職能
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的管理需要學校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才使財政專項資金使用達到預期的目標。財政專項的項目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有直接責任,在財政專項資金下達后,要高度重視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zhí)行,用快用好用活資金;項目負責部門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有重要責任,應加強與項目負責人的溝通,定期了解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財務部門要按照財政文件及時建立財政專項并下撥經費,嚴格按照財政專項資金使用范圍以及財務報銷制度規(guī)定核算專項支出,保證專項資金做到??顚S?;審計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及其效益進行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及時傳達到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部門、財務部門等,充分發(fā)揮審計的監(jiān)督職能;采購、后勤部門對財政專項的設備采購、招標等進行全力配合,做到從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對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加強管理。
(三)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機制
一是積極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項目負責部門要設立以項目負責人為領導的專項評價小組,定期對資金使用明細、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考評,把握財政專項的效率性和有效性。二是制定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相結合,制定相關指標和標準,對財政專項的完成工作量、完成進度、支出使用情況、目標實現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并形成評價等次。三是建立績效評價等次獎懲制度。將部門預算安排與績效評價等次相掛鉤,對績效結果為優(yōu)良的,在安排預算時給予優(yōu)先考慮,并予以重點支持;對績效差劣的,暫停安排資金,并停止已安排資金的撥付,實現資金安排與績效優(yōu)劣真正掛鉤。四是及時披露績效評價結果。公開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結果,一方面能夠發(fā)揮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加快財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zhí)行進度,最終提高財政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參考文獻】
[1] 朱夏玲.高校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現狀與對策[J].財會通訊,2013(2):79-80.
[2] 鄭曉華,王紹靈,仇維昌.淺談高校專項資金經費管理[J].會計師.2015,16:57-58.
[3] 楊勇,何濤,陳偉,丁粒.高校專項資金管理思考[J].財會通訊.2015,19:120-121.
作者簡介:謝辛艷(1990,10-)女,漢族,籍貫:江蘇鹽城。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江蘇大學財務處,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