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麗
摘要:翻開琴譜,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力度變化的提示、標記最多,它們不時閃現(xiàn)在你眼前,不讓你有喘息的機會。這也可看出,作曲家們最擔心的是演奏者在彈奏他們作品時,在力度變化上不能與其共鳴。于是乎,譜面上到處可見他們給演奏者留下的有關力度的印跡和指示。
關鍵詞:鋼琴彈奏;力度;控制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094-01
一、前言
根據(jù)鋼琴發(fā)音原理和音響物理學原理,彈奏者彈下琴鍵的速度越快,帶給琴鍵的能量越大,相應來說擊弦的力度就越強;手指觸鍵時的速度越慢,相對來說擊弦的力度就越弱。同樣重量的物體,以同樣的速度下落時,上下距離大下落,能量強;上下距離小下落,能量弱。據(jù)此,在鋼琴彈奏中,用掌關節(jié)抬高指彈音符或用臂高舉手彈和弦,比貼近、挨靠鍵盤彈奏更容易感到有力,出音量,音量對手指觸鍵的速度和高度是一個乘積的關系。
二、用力部位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從古典時期流行的“手指彈奏”到浪漫時期用臂力再到用全身的協(xié)調(diào)性“重量”彈奏,這一彈奏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彈奏發(fā)力部位,對力度有著不同的影響。正如匈牙利的音樂理論家約瑟夫·迦特在《鋼琴演奏技巧》一書中所說:“我們增加動量,就是使下臂或手部代替手指進行揮動,音量可以得到加強。”一個手指的力量和一種來自肩部的力量是不同的,即重量不同影響著彈奏力度的大小。
手指觸鍵時的彎曲和伸直程度也直接影響著音量的大小。當手指彎曲時與伸直時相比,等于縮短了手指在彈奏中的長度,也明顯縮小了阻力臂的長度,這有利于力量傳達到指尖,更有利于音量的發(fā)揮,使音量變大,使彈奏更加堅實、穩(wěn)定有力。
三、手指觸鍵的位置對彈奏力度的影響
鋼琴中的擊弦機構是一套復雜而靈活的復合杠桿,當手指彈下琴鍵,通過杠桿傳動,鋼琴的琴槌就敲擊琴弦。如果手指觸鍵的位置在琴鍵較靠外的部位(近身部位)彈,聲音容易發(fā)出,音量也較大;觸鍵位置在琴鍵靠里(遠身部位)彈,聲音不好控制,音量也較弱。這就好像我們平時推門,在門把手附近用力,就容易把門推開,而在門合頁附近用力推門,要推開門就比較費勁。這是因為:推動杠桿需要的動力與動力臂的長短有關,動力臂越長,需要的力就越?。粍恿Ρ墼蕉?,需要的力就越大。鋼琴的琴鍵和琴槌等組成的擊弦機構,我們可以簡化地看成是一個杠桿機構,而手指觸鍵位置的變化,直接改變了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關系。觸鍵位置越靠里,等于杠桿的動力臂縮短,音量就越小。反之音量也就越大。在鋼琴彈奏中,觸鍵位置的選擇受很多因素制約,但盡量使觸點靠外則有利于節(jié)省力氣,彈出效果。
彈奏時,手指的三個關節(jié)支撐是保證彈奏力度大小流動的基礎,無論強弱,指尖都要有支撐力的感覺。這就好比開采石油通向油層的輸油管,因為管內(nèi)有了管壓,石油才源源不斷流出地面。管內(nèi)的管壓就好比彈奏中的支撐力,有了這個支撐力,在我們彈奏中,在力量積蓄后觸鍵的一瞬間,才能把力量很快地傳遞到琴鍵上。如果彈奏時手部松懈,指尖偏軟,力度就只有少部分傳遞到琴鍵上,大部分就會因手部的疲軟、塌陷造成的力度通道不暢而被化解、堵塞掉。此時彈奏聲音也會出現(xiàn)發(fā)虛、模糊、不集中。
用不同力的觸鍵就是在同一時間,一只手用不同的力度彈兩個(雙音)或兩個以上(和弦)音,這是彈奏多聲部音樂技巧之要訣,目的是使多聲部進行的聲部清晰與流暢。它是若干單旋律在橫向進行時相互交錯、協(xié)同的組合,難度也會是成倍增加,也是我們學生比較頭疼的一門必修課。要練就彈多聲部的技能和修養(yǎng),首先要求彈奏者的每個手指充分獨立,也就是有較好的手指基本功,然后就是在每個人自己的聽力指引下,反復科學地練習在各聲部中運用不同力度的支持力和控制力。我們說科學的練習,經(jīng)常也指要求學生先單獨練習各聲部,尤其對突出的聲部而言,練好后再把臨近的聲部相互融合一起練,最后是全部聲部的合成彈奏。
四、身體的運動姿態(tài)與力度的關系
鋼琴演奏時,全身各部位要靈活協(xié)調(diào)成一個整體。手指、手腕、小臂、肘、大臂、肩是彈奏時主要操作部位,但我們的背、腰、腿、腳同時也起到發(fā)力和支撐作用。我們在彈奏強的力度時,必然要把腰部的力量調(diào)動起來,同時要有腿部的支撐,如果腳不能放在地面上而懸著,身體沒有穩(wěn)定的支點,這就非常容易引起緊張,造成手指過度的負擔,不利于身體力量傳達到指尖。
蘇聯(lián)著名鋼琴家列文回憶:“魯賓斯坦演奏協(xié)奏曲時,他的聲音在整個管弦樂隊的極強奏中歷歷可聞。他的鋼琴所發(fā)出的高吭、壯麗的音響,儼然是整個管弦樂隊的首領。他能做到這點也是因為他演奏時總是對著鍵盤向前傾著,他每逢彈奏強力的段落,總是運用全身和肩部的力量?!?/p>
美國《鋼琴季刊》發(fā)表過的《論身體的位置與鍵盤形成的角度與聲音的關系》一文中指出:“在一般音量時,人體可以坐正,聲音越大身體就越需要向前傾向鍵盤,而身體若有微微后退傾向也是在最輕時……如果彈奏時人體后傾顯然是不合理的。
反之,身體很大程度前傾也是格格不入的?!彪m然我們不能教條地說,強奏時必須要前傾,弱奏時一定要后仰,但這一理論也反映出身體的協(xié)調(diào)動作與彈奏力度的一定關系。
五、結語
總之,在鋼琴彈奏中,力度結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有人說一份曲譜就如同一冊邀游音樂天地的導游圖,那么力度結構就是這導游圖中的行程索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