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大明
2017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著名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師范大學特約研究生導師,現(xiàn)任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副校長。曾獲全國首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一等獎,浙江省首屆教學技能競賽、首屆教師才藝大賽金獎。拍攝《中國名師》專輯數(shù)套。出版《我的語文教學求索之路》《虞大明與快樂教育》。近年來,在略讀課文教學方面作了較為深入的實踐和研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略讀課文教學越來越被一線語文教師所重視。隨之而來的可喜現(xiàn)象便是教學中“精耕細作”和“草草了之”這兩大極端問題也逐漸得以解決。這說明,廣大教師對于略讀課文教學的價值取向的認識也逐漸明晰。近十年,筆者一直致力于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實踐和研究。本文,筆者試圖結合自身的研究,以自身的視角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價值取向做出闡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基本呈現(xiàn)三種價值取向,即語文知識取向、閱讀能力取向和人文精神取向。一般來說,閱讀教學應當以突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為主要取向。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中,略讀課與精讀課并重,都是基本課型。略讀課文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重要分支和組成部分,更應努力實現(xiàn)讓學生善于閱讀。再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應當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與愛好,抵達“悅讀”的美好境界。
一、讓學生“善讀”
善讀,指善于閱讀,或者擅長閱讀,關乎的是閱讀能力層面的問題。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前言部分曾言:為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旁的書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為了需要與興趣,一輩子須閱讀各種書籍文章;這種閱讀都是所謂應用。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yǎng)成習慣,全在國文課的略讀。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在信息時代,略讀更能迅速、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讀比精讀應用更為廣泛,因為很多場合需要讀得粗一點,快一點。因此,略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也就是千方百計使學生“善讀”?!吧谱x”具體表現(xiàn)為:在閱讀某篇文章或某份材料時,能憑借默讀、瀏覽、跳讀、掃讀等閱讀方法觀其大略,知其大意;能取其精髓細細品讀,有感有悟;能聯(lián)系自我或生活實際,有所啟示;能汲取養(yǎng)分,使生活這座大花園草更翠,花更艷。概而言之,“善讀”就是指能夠合理選擇并運用適切的閱讀方法進行高效閱讀(包括略讀、瀏覽、跳讀、掃讀、猜讀、抓重點讀等),粗知文本大意,提煉概括信息,理解和應用信息,以此培養(yǎng)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提升相關水平。
學生閱讀方法習得的基礎是精讀課文,而對閱讀方法的運用和錘煉則往往是通過略讀課文進行。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彼月宰x課文的學習活動應注重對精讀課文學法的遷移,培養(yǎng)“善讀”能力。讓學生善于讀書,應當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基本訴求。
如何讓學生“善讀”?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從而促進學生的“善讀”。
1.化零為整,板塊推進教學
略讀課文教學,從整體層面可以分三個板塊推進:第一,讀準讀通,掃除障礙——為后續(xù)進一步閱讀感悟和探究實踐奠定基礎;第二,整體概覽,粗知大意——從整體層面,概覽文本大意,知其大略,并建立對文本的初步印象;第三,畫畫批批,交流收獲,積累語言——引領學生針對“那些印象特別深刻”的語言材料,憑借圈圈、劃劃、寫寫,注重對語言材料的概括和篩選,加深理解和感悟。習得實實在在的自主探究方法,學會用“筆”記錄初步探究的成果。此處的讀,不應是整齊劃一的集體朗讀,可以是自由讀、默讀、瀏覽等。在板塊推進的過程中,應注重基于個性化的閱讀感悟的充分交流。
2.先學后導,按需實施教學
略讀課文教學要體現(xiàn)“按需實施”,也可大致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學生先學,初步感悟;第二,交流成果,評價反饋;第三,按需指導,總結提升。此流程設計比較適用于第三學段。第三學段的學生,不論是閱讀方法的習得、閱讀能力的形成,還是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可以大膽放手地實行“學生先學”?!跋葘W”可以從以下兩條途徑去落實:一是“課前的預習”, 二是“課始的預習”。預習,是預先的嘗試性學習,語文學習應當從預習開始。教師應當引領學生樹立預習的意識,掌握預習的方法,養(yǎng)成認真預習的習慣。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憑借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學已初成。最后,教師針對課堂實際,拋出一些還需細細探究的問題,再次展開探究、交流和反饋,最終
“學成”。
3.指向“善讀”的教學關鍵點
要想讓學生在略讀課文的閱讀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善讀”的理想效果,教師還應努力做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重視“整體把握”。崔巒先生曾指出,略讀課文教學更需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略讀課文教學應注重閱讀的整體性,遵循閱讀教學“從整體入手”的基本原則,從而達成“概覽文本大意、完成與文本整體的、初步的對話”的目標。 筆者以為,此話很有道理,作為讀者,在閱讀文本時,首先關注的應是文本的概貌。文本概貌包括:文本大意、文本要點、主要事件等,是關于文本的整體的東西。從整體著手閱讀,才能為后續(xù)深入閱讀、對話奠定堅實的基礎。
落實“逐步聚焦”。略讀課文教學并非只是“略讀”,“粗知”也并非“淺知”,因此,在教學中還應引導學生依據(jù)文本的重要信息和表達特色,聚焦重點內(nèi)容和詞句談自己的獨特感悟,從而加深對文本內(nèi)涵的較深層次的認識,提升閱讀理解、感悟能力?!爸鸩骄劢埂睂嶋H上是一種更深一步的閱讀實踐活動,是“整體感知”“整體把握”之后的“重點回眸、咀嚼、反芻和回味”,是將閱讀從粗淺逐步引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凸顯“學生先行”。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閱讀實踐的先行者。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起到引導和調控的作用。重“導”輕“教”,引領學生深入閱讀,而不是代替學生閱讀。給學生提供自主應用閱讀方法的機會,以便學生在略讀課文的閱讀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善讀”的
能力。
淡化“朗讀訓練”。毋庸置疑,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和策略。重視朗讀,能很好地促使學生內(nèi)化信息,外化情感,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但是,略讀課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之一的“善讀”,并非“善于朗讀”,而是善于憑借“默讀、瀏覽、快速瀏覽、掃讀、跳讀”等閱讀方法,快速獲取文本信息,繼而理解、提煉、概括、運用信息,并從中得到啟示,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朗讀訓練可以淡化,留出時間,扎扎實實地將其他閱讀方法的訓練落到實處。
教是為了不教。如果教師能夠將略讀課文的教學真正指向學生的“善讀”,那么就可以為學生架設一道通往課外高效、獨立閱讀的橋梁,從而實現(xiàn)教師“不教”而學生“自能”的理想目標。學會“善讀”,從會讀一篇文章到會讀幾篇,從會讀幾篇文章到會讀一本書,意義非凡。
二、讓學生“好讀”
好讀,顧名思義即“喜好閱讀”。當今世界,愛好閱讀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文明素養(yǎng)高的、強大的民族。自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每年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起,各國政府愈來愈重視全民閱讀——日本政府推行每日“親子共讀”;英國政府各類閱讀活動聲勢浩大;委內(nèi)瑞拉每年免費發(fā)放數(shù)百萬冊經(jīng)典名著……有人將閱讀看作“文化的浸潤和傳承”,有人將閱讀視為“靈魂的洗禮”。
中華民族自古好讀——戰(zhàn)國的《蘇秦刺股》,西漢的《孫敬懸梁》和《鑿壁偷光》,西晉的《車胤囊螢》,南北朝的《孫康映雪》等,這些經(jīng)典的家喻戶曉的好讀故事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激勵著一代代炎黃子孫以書為友、以書為伴,在書香的熏陶下博古通今,繼往開來。然而,在當今世界趨于物質化、功利化、粗鄙化的氛圍中,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年人均閱讀量逐步下行,處于世界后列。這肯定是個問題。
任何優(yōu)良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都必須從孩子抓起,閱讀也是如此。如何讓兒童樹立好讀的意識?如何讓兒童養(yǎng)成好讀的習慣?如何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別是略讀課文的教學無疑要肩負起這一神圣使命。因此,略讀課文教學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解放學生,激活“好讀”動力
當下的閱讀教學課堂,很少聽到學生發(fā)自肺腑的、意味盎然的“聲音”。這跟不少教師不知道怎樣指導學生去閱讀有關。有的直奔主題,教化意味甚濃;有的抓住一點翻來覆去,糾纏不清;有的“掘地三尺”,把閱讀活動演變成脫離學生實際的“學術研究”;有的教學模式單一,教法千篇一律……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和應付的境地,自然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也會使學生覺得學語文、讀書索然無味,更何談“好讀”?因此,閱讀教學應當“解放”學生,略讀課文教學更應“解放”學生。努力促成學生的自主閱讀探究,呵護創(chuàng)造性見解,珍視獨特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多一點“生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少一點理性的分析,少一點“好心”的告訴,少一點嚴肅、冰冷的說教,留足時空,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多一點“以生為本”,多一份“創(chuàng)見”,多一份情趣,自然學生會多一點成功體驗,多一點快樂感覺。
多一點“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作為教師要學會尊重、包容、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略讀課文的教學來說,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多給學生體驗和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表達個人獨特感受的機會。若非太離譜,若非太不入流,絕不“妄加干涉”,更不“天下一統(tǒng)”。任何“以應師為基本點的閱讀教學”,任何“指向標準答案”的閱讀教學,都煥發(fā)不了生命的活力。
多一點“情趣”。兒童畢竟是兒童,兒童的天性是崇尚好玩,喜好新鮮,追求快樂。楊再隋教授曾在《呼喚本色語文》一文中提出“輕輕松松學語文”的觀點。因此,作為教師,在略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拒絕功利,把“兒童”真正當作兒童,多采用一些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多設計一些有效的激勵措施,激活孩子的閱讀動力。比如“不動筆墨不讀書”,雖值得提倡,但也應區(qū)別對待,新版課標提倡“少做題,多讀書”,不無道理。試想,如果任何閱讀活動都跟動筆做題聯(lián)系在一起,就像各種測試中的閱讀考查一樣,學生還會有多少閱讀的興趣和沖動?筆者在教學《刷子李》時,呈現(xiàn)了“由教師裝扮而成的粉刷匠”照片;在教學《金錢的魔力》時,呈現(xiàn)了“沙皮狗”的丑陋嘴臉;在教學《珍珠鳥》時,師生轉換角色,進行情境對話……這些舉動,目的相同,也就是讓學生們輕輕松松、有情有趣地讀書、學習、成長。
2.落實預習,養(yǎng)成“好讀”習慣
語文學習不是從語文課堂鈴聲響起、師生問好之后才開始的,而應當從學生的預習開始。略讀課文學習要達成預期目標,必須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的能力。略讀課文課前預習的任務指向可以包括“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憑借自主學習,了解文本大意;依托導讀提示,嘗試問題解決;踐行自主探究,提出疑難問題;廣泛查詢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等內(nèi)容。特別是“廣泛查詢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就很有落實并堅持的價值。因為要完成這一任務,勢必憑借廣泛的相關性閱讀查詢。而相關性閱讀查詢,本身就是一種積極、開放、研究性質的閱讀活動。而且,此類閱讀活動絕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更多地指向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閱讀、媒體閱讀等形式,學生大多興致盎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將預習堅持到底,則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課前閱讀的習慣,也終將讓學生走向“好讀”。
要使預習真正收獲實效,在實際操作上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倡導個性預習。如果將預習異變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的預先學習,終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而最終無奈應付。如何凸顯預習的個性化,需要教師有所作為。教師應當根據(jù)每篇課文的個性,科學、靈動地設計預習任務,并以“預習任務單”的形式加以固化,使學生對預習既感新鮮又可操作。
二是搭建交流平臺。學生在經(jīng)歷了個性化預習之后,很期待教師能給予他們交流、展示預習成果的平臺,很期待能得到教師以及學習伙伴的肯定和贊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盡量留出時間,展示、交流、評價學生的預習成果。或口頭交流,或書面展示,努力使課堂教學建立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之上,讓學生的預習成果成為教學的資源和嶄新的起點。
3.結課拓展,喚醒后續(xù)閱讀
閱讀活動大致有五重境界:一為讀好一篇文章;二為讀好幾篇文章;三為讀好一本書;四為讀好一段人生;五為讀好一個人。因此,一篇略讀課文學習的結束,應當是孩子們另一個嶄新的閱讀活動的開始。閱讀之“火”,從此開始“燎原”。 如果能巧妙、合理地處理好結課環(huán)節(jié),則一定能較好地承載起“喚醒后續(xù)閱讀”的使命。筆者嘗試過多篇略讀課文的公開教學實踐,但凡學生意猶未盡的,往往是那些在結課環(huán)節(jié)用心良苦指向課外拓展閱讀的課。
比如《祖父的園子》一課,結課環(huán)節(jié)師生對話如下。
師:蕭紅的童年是自由自在,無比快樂的,于是,她用筆寫就了一部童年生活的回憶錄,它就是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課件顯示《呼蘭河傳》的封面】你們猜猜看,在《呼蘭河傳》里,我們還能讀到些什么呢?
生1:我們能讀到蕭紅童年生活中其他快樂的事。
生2:我們能讀到蕭紅童年其他難忘的、自由自在的、快樂的生活。
師:同學們,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了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我被震撼了。他是這樣評論這部小說的。【課件顯示: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茅盾】你們一定知道,哪個詞深深震撼了虞老師?(生:凄婉)相信這個詞也一定震撼了你們。要解開心中的謎團,辦法只有一個,是什么?
生:去讀《呼蘭河傳》。
師:愿意通過親身閱讀去解開心中謎團的孩子,請舉手。
生小手如林。
綜觀這個課例的結課環(huán)節(jié),關鍵點在于指向了課文的出處,精心安排,營造沖突,點燃心火,并用心實施,將學生引上了“課后拓展閱讀”的意義非凡的發(fā)現(xiàn)之旅。需要強調的是,此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落到實處,切忌輕描淡寫、敷衍了事。
眾所周知,讀書是一件值得終身修煉的事情,用我們的智慧,用我們的熱情,用我們的責任,潛心研究和實踐略讀課文教學,使小課堂變成大語文,使一篇篇略讀課文變成一個個快樂源泉,最終讓學生擅長閱讀、喜好讀書、欲罷不能,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從而擁有幸福的人生。
責任編輯:肖佳曉
xiaoj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