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昕 胡陽 徐瑩 孫飛虹
【摘 要】將經濟前沿熱點問題引入高校經濟類課程進行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來發(fā)生的中美經貿爭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文討論了結合國內總產值計算、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家經濟增長、貿易爭端解決方式等理論知識如何與中美爭端案例結合的問題。
【關鍵詞】中美經貿爭端;經濟類課程;案例教學;國際貿易
一、引言
在大學經濟類課程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將近來發(fā)生的經濟熱點問題融入課堂,以這些熱點問題為素材,結合經濟類課程的基礎理論編制教學案例,進行案例教學,會收到很好的效果。2018年初開始發(fā)生的中美經貿爭端,就是這種案例的優(yōu)質素材。2018年3月9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關稅——“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這一行動正式拉開了中美經貿爭端的序幕。2018年4月4日,美國發(fā)布了一份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擬對我國出口到美國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這一舉措不僅侵犯了我國的權益,也是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guī)則。為此,我國對美國進口的汽車等14類商品加收25%的關稅,“中美貿易戰(zhàn)”正式打響。次日,美國要求根據“301調查”對中國出口制美國的商品加征關稅,此舉已經嚴重違反了國際貿易準則。盡管在2018年4月10日,國家主席出席亞洲博鰲論壇的開幕式時提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但緊接著在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下達對中興通訊的裁決即熱門的“中興事件”,使得中美經貿關系再度趨于緊張。中美雙方通過積極協(xié)商,在5月20日凌晨,中美通過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達成共識。劉鶴表示,中美雙方不會打貿易戰(zhàn)并且會停止相互增加關稅。就目前形勢而言,爭端目前得到暫時解決。
將上述問題與GDP核算、國際貿易理論政策、經濟增長以及經濟爭端的解決方式結合起來進行討論,本文便是對這一案例教學問題進行的初步探討。
二、GDP核算的案例教學
GDP(國內生產總值)有兩種常用的計算方法,分別是支出法和收入法,用于國家核算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用支出法核算GDP時,凈出口(z)是GDP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需要計算出口量(p)與進口量(q)的差值。當出口量小于進口量即p 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將向學生闡述,GDP是每一個國家都關心的最重要經濟指標之一,這也是美國對貿易逆差焦慮的理論原因之一,中美貿易戰(zhàn)是解釋貿易逆差對國家經濟影響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tǒng)計,2017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逆差為1.87萬億元人民幣,可以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做進一步的細節(jié)探究,例如,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機電產品而言,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由富士康等公司生產然后運往美國,是否能算做中國向美國的出口;而美國向中國出口的芯片等高科技產品,首先在中國臺灣的企業(yè)進行生產,再運往中國大陸銷售,是否能算做美國向中國的出口。因而,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美國認定的中美貿易逆差是否有夸大的成分。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就該問題通過瀏覽美國商務部網站等途徑自行查找相關資料。 三、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案例教學 國際貿易理論屬于國際經濟學領域下的一部分,即微觀理論部分。這部分涵蓋了古典貿易理論、要素稟賦理論、重疊需求理論以及技術周期理論等。而在這些理論中,比較優(yōu)勢理論是最為基礎、經典的古典貿易理論。教師在教授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知識點時便可以引入中美經貿爭端的案例進行教學。比較優(yōu)勢理論強調國與國之間的分工,例如在正常的國際分工下,加拿大不需要自己種植香蕉,它可以進口東南亞等國生產的香蕉;再比如著名的蘋果手機它不需要自己生產零件,零件的生產可以依靠別的公司甚至外國的公司。但是值得考慮的是國際貿易政策對國際分工的限制,這也是一個容易引發(fā)爭議的話題。之所以采取政策很大程度是出于對國家安全的考慮,以中國和日本為例,這兩個國家都在農業(yè)方面有嚴格的進口限制,這因為農業(yè)與國家安全是掛鉤的,是出于對本國的農業(yè)保護以及我國自身的國家安全考慮。同時對于本國的幼稚產業(yè)也要加以保護和鼓勵,在這些產業(yè)也是限制進口以及加收關稅,為的是給這些領域更好的發(fā)展空間。而中美面對的危機不同,因此在加關稅的領域也是不一樣的。中國加收關稅的領域主要是一些美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領域(比如現(xiàn)代農業(yè))。而美國加收關稅的領域主要是在科技方面,采取政策手段來限制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并保護美國的科技優(yōu)勢,其采取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對外國進口的產品加收關稅。教師可以在課堂讓學生展開探討,從比較優(yōu)勢這樣一個較為簡單易懂的理論去研究中美兩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的不同,從而探索貿易爭端產生的緣由??梢约ぐl(fā)學生的探索樂趣,同時也增加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力。 四、國家經濟增長的案例教學 一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這三個因素分別是資本、勞動力和技術。從現(xiàn)在的工業(yè)化國家的發(fā)展來看,技術進步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有著更大的影響。技術進步使得生產函數(shù)發(fā)生變動,它帶來的變動與生產要素的變化無關,因此一點較少的技術投入甚至可以對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技術水平對中美雙方經濟進步都會帶來較大的影響,也是兩國都重視的方面。在講述技術的時候,中美貿易爭端也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對于美國來說中國的技術發(fā)展是一個威脅,美國在這次爭端中也是著實地將矛頭指向中方在前段時間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試圖遏制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fā)展。而在中美經貿爭端白熱化引發(fā)的“中興事件”以及對華為的警告和制裁也是在某種程度出于這樣的一個目的。“中興事件”的發(fā)生可以帶給我們一個思考,在電子工業(yè)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的同時,作為電子工業(yè)的“糧食“——芯片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視。就目前形勢而言,中國電子芯片的進口量已經大于了原油的進口量。技術進步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是至關重要,我們之前強調從比較優(yōu)勢的思維層面去考慮一個國家的進出口,但是中興選擇了美國芯片供應商卻面臨現(xiàn)在的困境,我們不得不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在課堂上引入這一案例,我們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中國的產業(yè)生產是否應該注重安全性的提高?中國是否應該自主研發(fā)“芯片”?怎樣才能做到在目前形勢下提高獨立自主水平來面對遇到的風險和挑戰(zhàn)?這些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鼓勵學生思考以及在課后進行探究,提升思維的靈活性,也是將理論問題應用于實踐的一個很好的案例。
五、經貿爭端的解決方式
眾所周知,世界貿易組織WT O、世界銀行W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被譽為世界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是協(xié)調解決貿易爭端很大幫手,除此之外,還有亞太經合組織APEC旨在以促進成員國經濟相互依存、減少區(qū)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維護共同利益。顯然,中美雙方應當積極采取通過對話磋商的手段來解決此類經貿問題。美國實行貿易戰(zhàn)絕不是解決貿易爭端的最優(yōu)方式,而且很容易引起另一方國家展開報復性措施,只能最終造成雙輸?shù)木置妗?/p>
2018年4月份,中國對美國的大豆加征關稅大幅減少了美國大豆的進口量。中方針對美國的“301條款”、“232調查”在WTO提起磋商。5月3日中美雙方代表團就中美貿易問題進行了談判,中美雙方相互指責并展開論戰(zhàn)。5月中旬中國代表團又赴美進行再度談判。
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zhàn),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通過阻礙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從而使得一些制造業(yè)企業(yè)到美國進行投資,其中涉及到的國際貿易投資問題值得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同時,現(xiàn)代社會上,懂國際貿易投資法律的人士比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的職業(yè)發(fā)展。
六、結論
一般來說,越是新鮮的案例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能力,案例教學很大程度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活躍度以及將理論性的問題實際化。就目前的形勢而言,中美經貿爭端暫時得到緩解,但是它帶給兩國的思考確是不容忽視的,兩國的協(xié)商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拋開政治經濟影響而言,其對經濟類課程的教學有著很大的意義。此次事件背后涵蓋了很多經濟學的理論,尤其是宏觀經濟學以及國際經濟學相關的理論,有助于學生將理論運用實際,更好地理解以及運用相關知識。
(1.天津商業(yè)大學經濟學院;2.天津商業(yè)大學商學院,天津 300134;3.南京審計大學,南京 211815)
參考文獻:
[1]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 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李坤望,張兵.國際經濟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胡靜寅.國際經濟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7.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研究項目基于價值嵌入的清潔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平臺效應溢出研究(項目編號:71472090)。
作者簡介:
李可昕(1997—),女,江蘇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
胡陽(1971—),男,湖南人,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從事證券投資、稅務籌劃、財務管理研究。
徐瑩(1998—),女,黑龍江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經濟學。
孫飛虹(1969—),女,江蘇人,高級工程師,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管理實驗系統(tǒng)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