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焱
“真好!有了它,孩子回家就看,我不僅省了家教錢,還更省心?!?/p>
“真好!今天它里面有動畫呢,雖然全是文言文,我拖動反復看了兩遍就懂了,掩耳盜鈴的那個人真笨,我可不能像他一樣?!?/p>
“真好!自從用它上課,我再也不用耽誤課堂寶貴的時間,一遍遍的講解最基礎的知識,我把課堂重點放在關注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一對一'就是扎實,就是有效啊。”
“真好!張老師,這個知識點你講解到位,背景畫面也優(yōu)美,比我在班里說的更透徹,學生更容易接受,你把它發(fā)給我唄,讓我們班的學生也學習學習。”
現(xiàn)在,校園里、家校群里都在談論著“它”,那“它”是什么呢?
沒錯,它就是引起教育界大變革的“微課”!微課,一種以5-10分鐘甚至更短時長為單元的微型課程。它以視頻為主要載體,具有時間短、內(nèi)容精、模塊化、情景化等特點,特別適宜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相結合,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為學生提供移動化的學習新體驗。
那么微課對于語文學習的作用究竟有哪些呢?
一、有效預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預習是學生學習語文中的重要一環(huán)。但是作為農(nóng)村中學來說,多數(shù)家長為當?shù)剞r(nóng)民,知識水平有限,在家無法輔導學生學習,教師可以制作預習類微課程,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基礎知識和篩選出學習重難點的雙重功能。比如在教授議論文之前,教師可以制作關于議論文小知識的微課:議論文三要素,論證方法,論據(jù)分類等等。這樣形成一個微課系列。當學生開始學習議論文的時候,已經(jīng)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議論文知識,對這一領域不再是一片空白,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除了知識類的講解之外,微課還可以提供與文本有關的寫作背景或者是文學常識,初步感受作者在寫作這篇文章時的心情,感同身受,為下一步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微課中要求去讀準字音,通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
通過一項項遞進式自主學習任務的完成,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學習,一步步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其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得信息,分析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突破重點,精準攻克知識壁壘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圍繞著教學目標展開對重難點的教授,而班級學生眾多,并且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掌握速度各不相同,教師很難精準的輔導每一個學生,按照每一個學生的能力來定位整個課堂,只能是按照大部分學生的學情來進行講解,所以往往一節(jié)課上下來,就出現(xiàn)了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消化不了的情況。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優(yōu)生提高難,學困生倦怠情緒重,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微課則能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微課的特點就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展開講解,內(nèi)容精簡、主題突出,并且能夠隨時暫定,反復播放,留有足夠的空間,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思考、理解,從而真正的掌握,攻克知識的重難點。
三、學會合作,真正享受學習樂趣
通過課前教師投放的微課程的學習,學生對需要教學的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對作家生平、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也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在小組內(nèi)就可以更充分地經(jīng)歷表達、展示、交流和論辯。通過輪流發(fā)言的方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部分后進生或是不夠自信、不擅表達的學生被課堂邊緣化的問題,從而關注到了每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筆者所在的學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按照“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進行分組,這種同伴間的合作從“微課”學習之初就已經(jīng)開始了。同伴之間分工明確,同學們會通過班級群里進行線上交流、分工,你查閱資料,我尋找寫作背景,他作相關比較……進入課堂后,大家的任務更明確,目標更專一,展示更充分,學習熱情更高漲,合作更高效。
四、擴大視野,豐厚學生知識儲備
古語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本有限,語文生活無限,及時的給學生補充與所學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豐厚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學生的眼界。
比如我在教學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蘇州園林》一文,本篇為說明文,要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但是我們作為一所農(nóng)村學校,很多學生并沒去過蘇州園林,單憑閱讀文本,有部分學生無法明白蘇州園林的布局及其特征。如果播放整個園林的介紹片,時間又過長,因而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這時我從網(wǎng)上下載了一些關于蘇州園林的照片,制作成一個關于《蘇州園林》的微課,生動地向?qū)W生展示出文本中“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角落門窗的設計”等,同時,我運用文中的語句,作為解說詞插入微視頻之中,將畫面文本融于一體。學生不僅欣賞了蘇州園林的圖畫視頻,而且從文中尋找相對應的景色描寫,來體會園林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觀看視頻增加了學生對園林景色的實體感受,又經(jīng)過文本分析、解說等過程,學生較為容易體會到蘇州園林的特點,切實感受到了設計者及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人們在無“微”不至的時代里,脫離信息發(fā)展孤立生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我們更需要從細微末節(jié)入手,努力做到見微識遠,以微知著,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將一個個知識點高度的濃縮或富有創(chuàng)意的展現(xiàn),用積聚能量的小微課,為農(nóng)村學生展現(xiàn)精彩的大世界!
【參考文獻】
[1]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31(4):36-42.
[2]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zhì)疑及回應[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3]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5-19.
[4]廖穎. 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淄博市張店區(qū)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