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苑
摘要:三明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建寧宜黃戲”源于明朝,以其獨特的宜黃唱腔在中國戲曲史上顯示出耀眼光芒。在經(jīng)受了幾百年的歷史沖刷與沉淀,如今的藝術(shù)形式仍具有獨特的、重要的藝術(shù)價值。
關(guān)鍵詞:流程;戲譜;角色;服裝道具;臉譜;演出時長
1.演出流程
建寧宜黃戲完整的演出由吉龍鬧臺、開臺、西皮鬧臺、正本戲、雜戲三部分組成。鬧臺是正式演出前表演的,大概十幾分鐘,作用是用來暖場,召喚觀眾,同時也供演員們化妝準(zhǔn)備,鬧臺是一段單純的器樂表演,在鬧臺快結(jié)束的時候具有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特點。在開臺之前還有個規(guī)矩,將“青元祖師”四個字寫在牌上,演出之前演員們都要去拜一拜,以紀(jì)念青元祖師對于戲劇的貢獻。開臺是一撥戲的開幕儀式,演的是鐘馗驅(qū)除鬼的場景,鬼一般由一個鬼王四個小鬼組成,“吉利吉大似金剛,四大金剛把四方,把手東南西北路,妖魔鬼怪誰敢當(dāng)”是開臺當(dāng)中的臺詞。雜戲一些劇目中比較精彩的選段,是表演完一個正本戲附贈的部分,和今天的“返場”類似,看戲的人意猶未盡要求演員再唱一個。正本戲則是一個完整的劇本。一個正本可細分為大本、小本、選段三個部分。大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唱本。小本是大本里面的一個片段。選段是最小的單位,是小本里的一個片段。
2.演出方式及語言
演出費用一般以一個正本來算算。演員把可以上演的劇目寫在牌子上掛出去,由觀眾選擇,想看哪個戲就將牌子翻過來。
建寧宜黃戲最初的演唱語言是龍頭村本地話,后來由于為了讓觀眾都能聽懂則改為為半普通話半本地話的形式。
3.劇本
建寧宜黃戲無戲譜,只有劇本,因此主要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承,主要用以端正的大字來記錄歌詞,用傾斜的小子注明了曲式結(jié)構(gòu)如“引子”“過場”;還標(biāo)注了角色如“正生”“老生”“二花”;表演方式如“白”;板式如“落板”(代表結(jié)束),“倒板”“緊板”;腔調(diào)如“下江”,“西皮”;道具如“一盆火”;器樂標(biāo)記如“排子”,代表器樂的敲打。龍頭村宜黃戲團的演出劇本有:《碧玉簪》、《珍珠塔》、《龍門陣》、《龍鳳配》、《乾坤帶》、《二度梅》、《下南唐》······等十余個傳統(tǒng)劇目。 宜黃戲唱腔多用上線調(diào)(二黃),以《碧玉簪》、《珍珠塔》最為著名。
4.演出角色
建寧宜黃戲的角色與京劇類似,四生、四旦、四花臉。生行正生、老生、小生`,副生;旦行有正旦、夫旦(老旦)、小旦、二旦;凈行有大花、二花、三花、四花等。建寧宜黃戲的曲調(diào)主要是下江上線(二黃)、下線(西皮)、南腔、北調(diào)。小旦小嗓,小生半小嗓。板式有快板,慢板,倒板,正板,散板,緊板。另外在一段曲調(diào)的結(jié)束處還有獨具特色得四字韻。
5.伴奏樂器
宜黃戲的伴奏樂器也很豐富多樣,管弦類樂器有京胡,二胡,笛子,嗩吶。京胡與二胡為八度關(guān)系,兩把嗩吶為八度關(guān)系,意為一公一母。二胡與笛子同為一個人演奏,京胡和嗩吶同為一個人演奏。打擊樂類樂器有板,梆子,堂鼓,鈸,鐃,大鑼,小鑼。其中堂鼓和板最為關(guān)鍵,起指揮的作用,控制全場。
6.服裝道具
建寧宜黃戲的服裝道具現(xiàn)由于資金限制, 在龍頭村戲班子簡易的道具間里只存有幾件常用的服裝。胡須的選擇頗有講究,根據(jù)飾演角色的年齡來選擇胡須,飾演的角色為年輕人或中年人就帶黑須,老人就戴白須。五十多歲至六十歲左右則戴斑白的胡須,六十多歲至七十左右就戴全白。從角色上來看一般武將或反面角色都戴紅胡子,比如大破天門陣?yán)锩娴拿狭己完P(guān)羽都是帶紅須。根據(jù)身份地位來看,長胡子一般是有身份的人才能佩戴,如比較年老的管家就是戴比較短的。宜黃戲古裝戲鞋分厚、薄兩種。厚底靴、朝方靴為官人富豪所用。虎頭靴為番邦武將所用??煅ァ⒑锉⊙檐娛?、俠客所用。云靴為神仙、書生、員外所用。繡花彩鞋為旦角所用。白襪子為丑角、和尚、道士、酒保所用。建寧宜黃戲道具就是舞臺上擺設(shè)的和角色手上用的東西。道具分為3類:大道具如桌、椅、板凳、茶幾、箱柜等。小道具則為放在大道具上的東西,如燈臺、梳妝臺、銅境、文房四寶、大印、令旗、令箭、酒壺、酒杯、書畫玩具等。隨身道具如槍、劍、鞭、錘、公文袋、行李包袱、馬鞭、折扇、茶盤等。宜黃戲傳統(tǒng)古裝戲中使用道具,大都是用輕質(zhì)材料制作的仿制品,它即便于搬運、布置,又適合節(jié)奏化、程式化、虛擬化的變化整體表演動作,同時還能喚起觀眾的豐富生活聯(lián)想。
而現(xiàn)在龍頭村的戲團簡陋的儲物間里的道具只有一把劍與一個矛。
7.臉譜
宜黃戲臉譜與京劇臉譜不同。京劇臉譜色彩鮮艷,五彩繽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妝譜式。而宜黃戲臉譜比較簡單明快,只用黑、紅、白3種對比強烈的顏色,體現(xiàn)人物性格與類型。白臉表示陰險奸詐、工于心計;紅臉表示剛烈血性、赤膽忠心;黑臉則表示忠勇正直、鐵面無私,或孔武有力、粗率莽撞。在譜式上多位臉部妝色基本一色的整臉,再按人物性格輔以蝶翅、燕翼等圖案勾眉眼面頰。例如李逵即勾黑臉,且鼻、眼、眉的勾畫集中于眉心,呈放射狀,表演時色彩花紋隨眉頭伸縮,把人物忠勇、暴烈的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因此,宜黃戲臉譜雖顏色、構(gòu)圖簡單,卻表現(xiàn)力極強。
8.演出時長與市場
建寧宜黃戲的演出時長隨著村莊戲曲市場的衰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十世紀(jì)以前戲班子發(fā)展的好的時候,逢年過節(jié)時必被邀請到各鄉(xiāng)各村演出,常常連演幾天,每次演出都是一整套戲演完,每套戲長則五小時,一般則為三到四小時?,F(xiàn)在民間市場幾乎喪失,只剩偶爾參與一些小型的文藝匯演,一般也只演一個三四分鐘的選段。
建寧宜黃戲在二十世紀(jì)以前,每逢任何一個節(jié)氣,比如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都會在村莊里熱熱鬧鬧上演,每家每戶每逢婚喪喜慶、祝誕拜壽也都會請宜黃戲團來演出。而現(xiàn)在受到電視網(wǎng)絡(luò)媒體的沖擊,人們漸漸喪失了對宜黃戲的熱愛,宜黃戲的發(fā)展與繼承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