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交
摘要:抒情散文是語文教材中的重要文體,在這類文體中,作者通過藝術化的方法融合于文本語言中,使作者情感與文本高度融合,讓事物變得有情有義。在抒情散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利于把教學和學習有效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本文以《紫藤蘿瀑布》一文的教學為例,分析了抒情類散文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鍛煉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關鍵詞:抒情類散文;教學方法;分析
我國散文具有悠久的歷史,抒情類散文的特點就是借景抒情,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強烈的感情色彩。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情感教學,在散文教學中以情感教學為主線,才能夠感動人、鼓舞人,打動讀者的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領學生體會作者在文中所抒寫的情感,尊重學生對文本的自我解讀,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在自主品味中理解文本。
一、了解散文背景激發(fā)情感體驗
每篇散文都是飽含著作者的心血和情感,它是特定時代、特定情境、特定經(jīng)歷、特定背景下的產(chǎn)物。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都是經(jīng)典之作,但是由于時代久遠,許多學生對于當時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不了解,因此無法體會作者所抒寫的情感。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時,因為學生不了解作者宗璞以及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因此在讀文章時,對于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始終無法理解。對于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在教學前要認真?zhèn)湔n,通讀宗璞的相關文章,努力了解作者的情感。在閱讀文章時把自己的情感參與其中,感受盛開的紫藤蘿花給作者帶去的寧靜和喜悅,體會作者拋開自己的情感糾葛思考對生命本質(zhì)認識的感受。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介紹《永遠的大家閨秀》宗璞《器小弟(節(jié)選)》和十年浩劫的有關資料,通過知識背景引領學生了解文章背景,使學生理解文中作者的特殊情感,憶花之際,睹物思人,由紫藤蘿花的昔衰今盛表達出作者對兄弟死亡的痛楚。作者借紫藤蘿花的不幸遭遇隱約道出自己在文革中曾遭受的不幸和苦難,并傳達知識分子曾經(jīng)蒙受的冤屈,通過對紫藤蘿花的再度盛開光彩照人的描寫,撫平記憶深處的精神傷痕。宗璞描寫的紫藤蘿花由無聲變有聲,由靜變動,使花由無情變得有情。教師把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介紹給學生,讓他們了解作者感悟人生的過程,并引導學生的情感進入到一個興趣盎然的境界。
二、品味語言增強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要品味作品中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文章的思想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通過閱讀文章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認真揣摩文章,體會和感受文章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才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促進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中,語言流暢感情細膩,富有余韻,在整篇文章中縈繞著一股柔婉之美,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細膩有色彩,有層次,有形態(tài),有芳香,筆墨富于變化,在教學時,教師要緊緊抓住散文中美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并且通過閱讀文章讓學生感受視覺美,如淡紫色、淺紫色、深深淺淺的紫色在文章中出現(xiàn)多次,通過這樣的短語不斷沖擊讀者的視覺神經(jīng),在文章中作者利用它的紫色而又不是單一的紫色,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還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語言修辭的巧妙。在這篇文章中,用瀑布來比喻紫藤蘿,形容紫藤蘿花的氣勢非凡,以聲奪人,讓讀者產(chǎn)生人雖未至而心已經(jīng)受到了震撼,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讓文章充滿了美感。此外文章中還使用了擬人的手法來描述紫藤蘿繁盛的特點。如:“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等,使讀者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感受著紫藤蘿花的生命靈性,使文章富有情感,變得朝氣蓬勃,富有青春的活力和快樂。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對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品味,引導學生觸摸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增強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
三、感悟人生升華情感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有益啟示。由于學生所處環(huán)境及個人素質(zhì)不同,因此在閱讀、感悟和思考散文的過程中產(chǎn)生的情感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體驗,讓學生通過閱讀感悟人生,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樂于體驗,為自己獨特的體驗而感到快樂。感悟是作者的心得也是讀者所要領悟的文章的主旨,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自己獨特的感悟。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中,作者一方面大力渲染紫藤蘿旺盛的活力以及它所帶給人們的視覺美,另一方面又交代了它過去的遭遇。通過花的過去和現(xiàn)在的對比,表現(xiàn)出過去的災難并沒有讓紫藤蘿花變得消沉反而讓它變得更加富有生機,讓人由花的生命聯(lián)想到人的生命,由花及人,由大自然到人類的世界,表明生命的活力及韌性都是相通的。我們在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體驗,通過閱讀可以引領學生感受生命,感受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并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像花一樣綻放,像傲立的青松,在生命的長河中頑強的揚起生命的風帆。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抒發(fā)的真情實感,并調(diào)動自己的生命體驗,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欣賞能力。
結語:
在抒情類散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從情感喚起開始,以情感貫穿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散文中的情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郜培芳,任強.從讀講出發(fā),探尋抒情散文如何教學[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2017,(6):101-103.
[2]郜培芳,任強.抒情散文有效教學之"三讀"——以高中語文教材《故都的秋》教學為例[J].景德鎮(zhèn)學院學報,2017,(4):95-99.
[3]李安生.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抒情散文教學的"散文味"芻議[C].//2011長三角語文教育論壇論文集2011:326-334.
[4]米學良.抒情散文要從言語形象感角度建構散文教學內(nèi)容[C].//2011長三角語文教育論壇論文集浙江岱山中學,2011:230-237.
基金課題:
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高質(zhì)量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研究成果,立項批準號FJJKXB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