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華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合作學習已經(jīng)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常見、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想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需要結合現(xiàn)狀尋求解決對策。本文將就語文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交流
新的課程理念以及新課程標準都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充分發(fā)展學生,那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靶〗M合作學習”簡單理解是指小組內的成員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也是學生在組內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而組織的一種學習方式。某些問題上,學生會出現(xiàn)分歧,此時小組合作學習就發(fā)揮出巨大作用。學生先把自己的觀點講出來,然后由小組成員進行判斷,通過討論交流,正確答案會顯露出來。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
一、科學設計合作學習內容。
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
(一)合作內容的設計應適合合作學習。
語文課本上的識字教學就適合學生合作交流,孩子們互相交流識字方法,小組內四名學生對同一個字的識字方法會有不同。教師可以設計識字教學,激發(fā)學生合作交流的欲望。例如:在教學《識字家園》(一)時,我設計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課堂上,有一個小組的三名學生爭著交流“省”字的識字方法。一個孩子說:“我用加一加的方法,‘少字加‘目字念‘省”另一名學生說:“我用猜字謎的方法,少一眼(打一字)”其他成員一下就猜出“省”字。還有一名學生說:“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看字去掉‘手字旁,換成‘少字,就是‘省?!庇纱丝梢?,只有孩子們從別的孩子那里有所學,并有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自然激發(fā)起了學生合作的欲望,增強他們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合作的效率。
(二)合作的內容一定要是孩子感興趣的。
因為感興趣才會喜歡。學生喜歡“玩”,教師設計適宜的“玩”的活動,就是對學生的尊重和激揚。課堂才會成為學生盡情展示的舞臺。比如:在學習《孫悟空大鬧蟠桃會》一課的合作交流活動,我沒有設計書寫活動,只是讓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章節(jié)講給同學聽。課堂上,有的小組講《大戰(zhàn)二郎神》,有的小組講《猴王出世》,有的小組覺得不過癮,幾個學生像模像樣地合作表演了一出《三打白骨精》!教室里掌聲笑聲不斷,學生興趣很高,孩子們在這里收獲滿足,“玩”得“不亦樂乎”!
(三)合作學習內容的設計要遵循簡單、開放的原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
讓每個學生都可自主決定思考的角度,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來。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參與討論,參與探究,是要以自己的見解作為基礎的,而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替代的。針對預學案中的問題,學生自己能訂正的就自己訂正,對于學生不能訂正的錯題和自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講究實效,保證全員積極參與。
二、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
合作學習是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的,經(jīng)過多次的課堂實踐后我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多樣,人數(shù)不是固定的,可以靈活選用各種形式。
(一)兩人合作式。
語文學習內容豐富多樣,有些內容有合作的必要,但是難度不大,就可以采用兩人互助式。比如:古詩文的朗誦上,就可以讓同桌互讀,互相交流。
(二)四人合作式。
這種形式是我們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合作形式。小組成員是固定的,由一名優(yōu)等生,兩名中等生,一名后進生組成。分工是組長、匯報員、記錄員、紀律員。但是四名成員的分工不固定,一段時間后,我會調換他們的任務。這次是組長,下次可能是匯報員。比如:在學習《春天的小雨》一課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合作學習的內容。把你搜集到的象聲詞在組內交流,記錄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纯茨膫€小組搜集到的象聲詞多。聚焦課堂,小組長有序地組織成員交流,記錄員認真記錄,匯報員邊聽邊查字典。合作交流的場面異常熱烈,但又不亂。
(三)大組縱隊式。
我是以縱向兩列為一大組,由一名學生擔任縱隊長。所有合作學習由縱隊長一人組織。在教學中我把這種分組形式用于詞語接龍比賽。學生積極參與,沒有一名學生愿意給小組丟分,合作的興趣高漲,競爭意識也培養(yǎng)起來。比如:在完成調查數(shù)據(jù)的內容上,采用大組縱隊式就會使調查更快捷準確。
三、合作學習要求必須有明確。
小組合作學習紀律容易亂,學生不知道該怎樣合作。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持續(xù)研究,我發(fā)現(xiàn),只有合作要求明確了,才會有效改善這種現(xiàn)象。
1.活動前要明確提出合作目標及要求。許多老師認為小組活動最難管理,一旦放手就很難再收回來。課堂氣氛看似熱鬧,但沒有實效性。其實是學生在進行小組活動時,還沒明白要討論什么,解決什么問題,就開始活動了,這樣的合作就會流于形式,課堂紀律也會混亂。學生們并不是不想活動,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所以每次小組活動前一定要提出明確的目標,我會寫在小黑板上或課件上,讓學生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比如:在學習《最后一片銀杏樹葉》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道合作問題---仔細閱讀課文,如果讓你向銀杏樹爺爺提請求,你想要什么?這個問題看起來沒什么特別,關鍵就在這句“仔細閱讀課文”,課文里的孩子們所提的請求沒有一個是為他們自己提的,都是為了別人。所以,我讓學生閱讀課文再向銀杏樹爺爺提請求的目的就很明顯,學生自然明白。
2.對學生的紀律,合作方式提出要求:例如:我班的合作交流要求就是“小聲說、認真聽、及時補”。每次合作前,我都會提醒同學們,我們的合作交流要求是----(學生接下句)
四、恰當評價學生的合作學習,制定合理的評比制度。
1.建立評價機制,不僅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要評,還要評小組。在班級黑板的右下角設立“評比臺”,小組成員表現(xiàn)優(yōu)秀不但個人得分,小組也要加分,在小組合作學習完成時,教師及時評價、激勵、表彰。
2.建立學生互評機制,讓小組與小組之間互評,在評價時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更好地向別人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與小組之間的競爭,這種成長的氛圍給了孩子們成長的助力。
學生的合作能力有很大提高。首先表現(xiàn)在語文課上的學生的思辨力口語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訓練,許多原來不敢開口說話的學生,現(xiàn)在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聽別人的發(fā)言,學生能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共同提升。優(yōu)化小組合作,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進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