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致遠外國語小學樂山路分校 季 鋒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全面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然而,多年以來習作教學卻是一塊很多語文教師不敢觸碰,很多公開展示課或者賽課避之不及的“處女地”。無論是學校層面或者更高規(guī)格的賽課,大家關注的往往都是“閱讀教學”,對于參賽選手也是左一層、右一層地選拔。
如果我們的習作教學已經(jīng)到了這樣的地步,這真的要引起我們每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了。引領語文習作教學的研究,讓老師們愛教會教,讓學生樂寫會寫,真正讓兒童站在習作課堂的中央。2018年4月,《新作文》雜志社組織的全國小學作文名師工作室聯(lián)盟成立大會暨工作室團隊成果展示觀摩活動在溧陽孕育而生。在短短兩天時間里,9節(jié)現(xiàn)場展示課,4個專題講座,兩個沙龍研討,晚上還有說課、微講座等各種競賽研討的形式,讓前來參會的全國各地近500名語文教師受益匪淺。在習作教學中,兒童的位置與立場究竟在哪里?如何認識屬于兒童的習作教學,如何讓兒童回歸習作課堂的中央?我們似乎有了答案,有了策略,也有了更遠大的愿景。
本次觀摩活動緊扣“為兒童而教”的主題。蔣軍晶老師花了一個半小時介紹了自己的習作課堂改革。最讓人敬佩的是他一方面謙虛地強調(diào)自己教的班級成績不怎么好,一方面也高調(diào)地宣傳他帶領孩子開展的豐富多彩的與習作教學相關的各種活動。如他組織學生參觀展覽館、博物館;帶領學生研究PM2.5的前生與后世;安排學生與美國名師、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開創(chuàng)者雷夫先生見面……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學生有生活,寫生活,愛生活。
下午由管建剛老師主持的沙龍也緊緊圍繞“方法與生活”來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管特不但拋出話題,還追問話題。如在追問“一線教師能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開展自己的習作教學研究和指導”的時候還讓現(xiàn)場一度很緊張。而沙龍的參與者來自不同的層面,有學校領導,有領銜教師,有展示教師,還有校外輔導機構的教師代表……大家的觀點也真的做到了“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管特在最后總結(jié)中提到:“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好的,也是要的。但有生活也不放棄方法,兩者一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作為一線教師,只要堅持一條路,別去管他,吃瓜群眾一定是四面八方來的,堅持走,就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來?!币会樢娧攸c評和慷慨激昂的勉勵,引起現(xiàn)場老師的陣陣掌聲。
在兩天活動中,我們聆聽了九節(jié)風格迥異但又異曲同工的課堂教學展示。展示課有教材中指向?qū)懽鞯膶n},也有自主開發(fā)的習作課堂;有剛剛工作三年的年輕教師,也有經(jīng)驗豐富的全國大賽的獲獎者。幾乎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關注到寫作方法的滲透。
蔣軍晶名師工作室的高利佳老師從觀看動畫片入手,教會三年級的小朋友寫動作的時候要學會運用不同的動詞增加文章的豐富性。孩子們從一開始蹦出來的兩三個詞語,拓展到了勾、扯、抖、提、彎、拉、伸、倒、抓、扭、爬、擺、滾、翻……這么多不同動詞的使用效果。
執(zhí)教《手機》一課的董尚元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勸說的時候特別強調(diào)了具體路徑:對象、內(nèi)容、形式。言簡意賅的形式讓學生立刻解決了習作中最難的環(huán)節(jié)—— 構思。
“指向?qū)懽鳌钡慕虒W模式是管建剛工作室一直在研究的項目。來自管建剛工作室的錢海燕老師在執(zhí)教《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時候,通過多種形式強調(diào)了全文核心語句、段落中心句的特征與內(nèi)涵,還通過具體的運用和操作策略,帶著學生一步一步借助文本掌握遷移文本、導向習作的方法,讓人感覺水到渠成,輕松自然。
習作就是學生的生活。既然是生活,就是可以觸碰,可以想象,可以表達的。如果我們的習作教學與生活脫鉤,讓兒童的習作成為空中樓閣或者海市蜃樓,那以兒童為核心,為兒童而教學,讓兒童站在習作課堂的中央等于是空口白說。
一個智慧的教師在開展習作教學的時候,一定是精心設計一個或者幾個富有張力、能夠拓展學生思維、直抵學生心靈的話題,打開學生生活記憶的閘門,讓學生先對今天的習作話題感興趣,然后幫助學生完成“寫什么”的概念認知,隨后通過協(xié)助學生形成“怎樣寫”的習作構思,喚醒學生寫作的欲望和沖動,與自己和生活對話,進而達到“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的目的。在武漢胡滿紅老師執(zhí)教《別人家的孩子》一課中,一位男生對于自己的母親經(jīng)常在生活中數(shù)落自己發(fā)出了感人至深的吶喊:
“為什么您總是說我胖……(話音未落,學生已經(jīng)泣不成聲,授課舞臺和臺下一片沉寂)為什么您總是說鄰居家的王思辰動作快,行動快,而總是用最惡毒的語言諷刺和挖苦我?難道我不是您的孩子嗎……(學生已經(jīng)無法把作文念下去了)”最后在老師的幫助與安撫下,學生讀完了作文?,F(xiàn)場五百多名聽課教師感受到的不僅是胡老師精心選擇的話題和以生為本的情懷,還有孩子那充滿疑惑的聲音一直在我們聽課教師的耳朵里回響?!把杂尚纳?,這是兒童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也是他們最想表達的文字。說出來吧,孩子,說出來,心里舒服一些。
生活就是習作基礎,但是習作不僅僅是生活的重現(xiàn),而是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藝術加工。教師的教就是體現(xiàn)了指導學生學會提煉生活,尤其是運用語文的方式提煉生活。讓我們來欣賞本次觀摩活動中董尚元老師執(zhí)教的《手機》一課的精彩片段——
師:同學們,你們準備用怎樣的方法打動那些“手機控”?
生1:我準備通過一件具體的事情來設法打動他。
生2:我是回憶過去,準備用兒時的情結(jié)去感化他。
……
師總結(jié):以事感人、以情動人,這樣的方法很合適。
師:我們請一位同學讀讀她的文章,你們看看她的文章能不能打動被稱為“手機控”的媽媽?
生:親愛的媽媽,您好,我知道您的工作很忙,白天要忙工作,回家后還要忙我和弟弟的生活??墒?,隨著手機信息量的增大,微信、抖音、游戲……越來越多的信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你的視野,你的生活。我發(fā)現(xiàn)你變了!原本說要去干活兒的你,就癱在小沙發(fā)上,活脫脫的一個“葛優(yōu)癱”。有一次,弟弟不小心摔破了手,你不聞不問;還有一次飯燒焦了,你仍然無動于衷。你的眼里只有“手機寶貝”。媽媽,我們才是你的孩子。
師:這樣的故事能打動媽媽嗎?
生1:如果我是媽媽一定會被打動的。
生2:我覺得如果把弟弟受傷后的慘狀再描述一下,會更讓媽媽難受、內(nèi)疚而進行反思。
生3:我覺得事例方面寫得再有詳有略一些,做一些區(qū)別,效果可能會更好!
生4:我覺得如果把最后一句改為“媽媽,誰才是你的孩子?”這樣的問句,效果會更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弊鳛榻處煵坏龑W生寫作,更要指導學生進行互相評價,讓學生會評析別人的習作,這樣增長的同樣是自己的習作能力。
“夸!拼命地夸!使出吃奶的勁兒去夸你的學生!”這是第二天下午管特的講座中,讓大家銘記在心的話?!捌鋵?,不但要夸學困生,更要夸他們的父母,讓他們的家長一起為你的教學工作助力?!保ň唧w內(nèi)容省略一萬字,大家可以關注活動光盤。)同時,管特提出“夸”的具體策略和方法:欣賞中訓練,訓練中欣賞;挑刺中欣賞,欣賞中挑刺;欣賞中指導,指導中欣賞。他的這些觀點都在他工作室金潔萍老師的《我眼中的他》授課中得到呈現(xiàn)——
師:同學們,萬事開頭難,我們來看看這些小作者是怎樣寫的。
出示:我有一個擁有“七彩”性格的同桌。(指名讀)
師:你們覺得這個開頭怎么樣?
(師生交流)
師接著出示文章的第二句:他的性格連老天爺都猜不透。(齊讀)
師:這樣的句子是誰寫的呢?(出示作者姓名)一起讀讀他的名字。這樣的開頭直接告訴我們,這叫開門見山,很好的開頭。
師:再來看看這句話。
生(讀):她,是一個擁有如三月春風般笑容的女生……
師:三月里的春風有什么特點?
師:還有同學用人物語言開頭。
(出示、交流)
師(板書):開頭多種多樣。
師請運用這樣方法的學生上臺接受“創(chuàng)意開頭獎”,并和老師合影留念。
出示學生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種夸獎了,再讓其他同學讀背自己的文章更是一種榮耀,最后竟然還有機會上臺接受老師頒發(fā)的獎狀并和老師合影留念,這是多么至高無上的榮譽。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這樣的“夸獎”和激勵機制下,都能上課時全神貫注,下課后全力寫作。寫作的動力就是這樣被“管式”教學風格給調(diào)動起來的。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寫作就隨便讓他們寫吧,寫成什么樣子,再改。筆者認為:這樣不妥!江蘇省特級教師楊樹亞老師曾經(jīng)說:“學生習作需要先‘入格’。所謂‘入格’就是要指導學生運用常規(guī)的寫作框架及方法,而且是每次一兩點,在一兩點落實到位之后,再進行下一項,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能夠得到提高?!睙o獨有偶,管建剛、蔣軍晶、羅昆霞、宋道曄等多位老師也提及:和興趣比起來,寫作方法、寫作策略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本次觀摩活動中,李珍珍老師執(zhí)教《可以這樣想》時通過觀一幅趣圖、選一個角度、換一種思維、寫一段故事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感悟出了“我們要跳出慣性思維,以及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的學習收獲。
宋道曄工作室的石飛飛老師合理地運用教材進行了信息提取、總結(jié)概括、劃分板塊、有效選擇、適當改動的方式對文本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再造。由淺入深地將復雜的議論文表達形式進行了教學,深入淺出,讓學生學習起來絲毫不費力,課堂高效而自然。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筆者感到高興的是無論是雜志社還是名師團隊的領銜人對于習作教學應該為兒童發(fā)展服務的理念是一致的。沒有出現(xiàn)每人各執(zhí)一詞,各有各派的違和感。四位主旨發(fā)言的專家雖然在不同領域有自己研究的主題,但是對于當下習作教學的問題、困惑和具體操作及解決的方法還是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蔣軍晶老師強調(diào)要給孩子生活的同時,也需要給學生方法,這與管建剛老師平時在班級里開展的與習作有關的活動并通過“先寫后教”的方式給予指導、修改是不謀而合的。與此同時,武漢的羅昆霞老師的“真作文”研究與山東宋道曄老師多年的習作實踐研究也是異曲同工?;顒又姓故镜?節(jié)課,也用教學實際行動讓兒童回歸習作,讓習作為兒童的全面素養(yǎng)提升增效。這對于一線教師達成習作教學的共識,真正為每一個兒童習作素養(yǎng)發(fā)展服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兒童站在習作教學的中央。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我也有一種深深地擔憂。這份擔憂不是來源于別人,而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自己。目前,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的身上還存在以下幾個短板:
第一,小學語文老師掌握的寫作技巧有點兒缺匱。大家僅僅是記得自己上學時期或者很多年來形成的一些寫作技巧方法。如寫人物就是要刻畫人物的心理、語言、表情和動作;寫外貌就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要加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的能力不足以讓我們教會學生怎樣習作,更談不上提升學生素養(yǎng)。
第二,不少小學語文老師閱讀的書目數(shù)量有點兒缺少。蔣軍晶老師說他這幾年來讀了數(shù)百本書,看了數(shù)百部電影,瀏覽了大量的外國教師教寫作的信息和資料。如果我們每個一線語文教師都能像蔣軍晶老師這樣,先豐富自己,再造福兒童,那該多好啊。
第三,小學語文老師言語的內(nèi)涵挖掘有點兒缺失。我們一線教師不能做到人人都是管建剛,大家都是宋道曄。我們也不可能天天都上作文課,那么立足于日常的語文課,以教材為抓手,以課堂為陣地積極開展“指向?qū)懽鳌钡恼Z文課堂實踐就成為一種有效的策略。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具備挖掘教材中言語訓練點的能力,這一能力將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寫作教學導向和對學生的培養(yǎng)。
第四,小學語文老師生活的寫點尋找有點兒缺乏。語文教師不能埋頭趕路,還要抬頭看天。在自己和學生的生活周圍尋找到可以開展習作訓練的點,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對習作的熱愛,只有有了“樂之者”才會有“不倦者”,也才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者”。比如在羅昆霞老師的“真作文”實踐研究過程中,就開發(fā)了大量的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易于兒童動筆的習作話題,為兒童寫出屬于自己生活的“真作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無論是收獲也好,反思也罷。兩天緊湊而緊張的學習經(jīng)歷就這樣結(jié)束了,收獲是滿滿的,愿景是大大的。正如管建剛老師在總結(jié)活動時說的那樣:“習作教學,小步走,不停步。學生不可能通過一兩次就獲得寫作方法,一定要在每次的小訓練中,收獲成長?!?/p>
蔣軍晶老師也提出:語文老師要借鑒一些國外的先進理念。如寫好故事的“開頭”,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情緒,精心地設置環(huán)境,充分地表達觀點,不斷挑釁讀者并積極營造矛盾沖突等等,簡單地說就是要兒童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教他們寫作的技巧。羅昆霞老師堅定不移地實施“真作文”的研究與宋道曄老師多年的研究都表明了一個鮮明的觀點: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切實關注每一個孩子習作心路。
我們的習作教學也是這樣,堅持每天的研究、思考和訓練,步子小一點兒沒有關系,但是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終將會迎來兒童站在習作課堂中央的美好境界。
年輕人仍然所見極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訊息中。訊息不等于眼界。
——陳丹青《荒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