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榮譽教育的模式構建與路徑選擇

        2018-09-17 09:34:36張清姚婷
        中國大學教學 2018年4期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模式

        張清 姚婷

        摘 要:實施榮譽教育是國內外研究型大學開展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典型方式。文章分析了“榮譽教育”的緣起與發(fā)展以及在中國高校的實踐,提出國內研究型大學實施榮譽教育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榮譽教育;模式;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榮譽教育,是專門為拔尖的本科生設計的個性化教育模式,是在大眾化教育時代以培養(yǎng)精英人才為目標的教育形式[1],更是國內眾多研究型大學探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典型方式。榮譽教育起源于英國,興盛于美國,美國的榮譽教育發(fā)展頗為成熟,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了解榮譽教育在美國的發(fā)展歷史、分析其內在理念和實踐經驗,對于指導我國研究型大學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

        一、榮譽教育的緣起與發(fā)展

        榮譽教育在西方由來已久,一般認為榮譽教育起源于19世紀初的牛津大學。作為全球高等教育最發(fā)達的國家,美國擁有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最為成熟的榮譽教育體系。

        1.榮譽教育在美國的緣起與發(fā)展

        美國高校的榮譽教育始于20世紀20年代,第一個榮譽項目于1922年誕生于斯瓦斯莫學院,項目的創(chuàng)建者——斯瓦斯莫學院的第七任院長弗蘭克·艾德洛畢業(yè)于哈佛大學,他成功地將哈佛大學課堂中實施的小班化教學和深入式學習方式引入,同時通過聘請各領域的專家擔任教師、降低生師比、營造學院內部競爭環(huán)境等方式,逐步提高了整個學院的教學水平[2]。

        榮譽教育在美國的興盛還得益于專業(yè)化組織的設立。1957年“大學間優(yōu)異學生委員會”(簡稱ICSS)成立,獲得了卡耐基基金會多次項目資金資助,極大地促進了美國高校榮譽教育項目的開展,為美國高校的榮譽教育發(fā)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1965年,ICSS改為“全美高校榮譽教育理事會”(簡稱NCHC),其身份從一個高等教育協(xié)會轉變?yōu)楠毩⒃O置的教育專業(yè)組織。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NCHC非常強調其服務性和領導力,每年均組織開展榮譽教育年會,不斷探索榮譽教育開展的有效方法,注重總結美國榮譽教育的特征和經驗。截至目前,NCHC有超過900個成員高校,每年設立超過1 300個榮譽項目、招收超過325 000個

        學生。

        2.美國榮譽教育現狀與述評

        美國的榮譽教育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充分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從榮譽體系的構建到榮譽學生選拔標準的制定,從課程的設置到完善的資源的支持,均彰顯出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激勵與支持。

        (1)設立合理的培養(yǎng)目標。美國的榮譽項目在設計之時就設立了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依據目標著重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方面能力:書面交流能力,口頭交流能力,對學術研究進行分析、總結和理解的能力,獨立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書面交流重在培養(yǎng)學生有效把握信息的能力,一般會通過讓學生撰寫研究報告、評論、短文等方式提高書面交流能力,課程的考核也多用開放的題型而非選擇題;口頭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重在課堂,榮譽教育的課堂多采用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但討論的課題通常提前布置,便于學生做好準備;榮譽項目著重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比較強調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通過對大量材料的歸納和演繹,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榮譽教育的課堂十分重視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開放式的課堂上,授課老師會鼓勵學生們提出不同觀點,通過問題教學法讓學生不斷探求“為什么”“怎么辦”,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開放包容的環(huán)境中得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

        (2)制定嚴格而靈活的選拔制度。選拔優(yōu)秀學生,是一切榮譽教育開展的基礎性工作。美國高校在榮譽學生的選拔上大多體現了嚴格而不失靈活的特點。在美國,不同高校的榮譽項目在學生選拔時都會有不同的標準,一流大學榮譽學生的選拔標準相對較為嚴格,選拔對象可分為新生、在校生和轉校生三類,選拔的條件一般會參考學生高中期間的成績(GPA)、學生申請讀大學時的成績(SAT或ACT),在符合學校規(guī)定的績點成績的基礎上,需要完成各校設定的特別任務,比如提交自薦表、榮譽短文、原創(chuàng)作品等,重點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部分綜合素質過硬但基本分數不合格的學生,也可以向榮譽學院招生委員提交相關材料用來證明自身的優(yōu)異,以爭取特別錄取。當然,進入榮譽學院不意味著一勞永逸,開放式的動態(tài)管理、靈活的淘汰機制是每個榮譽學院的必備制度。大多數榮譽學院有年度審查制度,對于不符合審查標準的學生,將在規(guī)定的時間終止“榮譽學生”的身份,而這一比例大約在10%;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榮譽學院的大門始終敞開,只要經過嚴格的選拔,也會有機會享有“榮譽學生”的身份。

        (3)設置個性化的課程體系。美國高校的榮譽課程具有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課程設置一般包含通識教育課程和專門為榮譽學生開設的跨學科課程、人文課程、研究性課程、實踐學習課程、領導力培養(yǎng)課程,此外還設有學術性研究或者創(chuàng)新項目。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課程。榮譽學生在課程選擇上享有的優(yōu)勢在于:課程選擇時間先于常規(guī)選課時間、課程選擇范圍廣于普通學生、課程學習順序可不受拘束而進行靈活調整。專門針對榮譽學生開設的榮譽課程,大多會聘請較為杰出的教授授課,與非榮譽課程相比,榮譽課程在課程的難度和深度上有所加強,授課時會更加注重學科交叉的引導,促進學生掌握出色的科研方法,培養(yǎng)其卓越的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寬松自由的選課待遇讓學生一方面享受到榮譽身份帶來的自豪感,另一方面激勵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完成所選課程。

        (4)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首先是強大而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榮譽課程的授課教師一般有著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較高的教學熱情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榮譽學院還會為學生配備專門的導師,他們主要負責制訂每個榮譽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并且審核和授權批準榮譽學生選擇不是統(tǒng)一標準的替代課程來滿足他的專業(yè)學習基本要求[3]。榮譽學生的導師在榮譽項目實施過程中發(fā)揮著引路人的作用,在榮譽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次是榮譽學生享受多樣化的出國留學機會。與普通學生相比,榮譽學生不僅可以優(yōu)先選擇學校的海外留學項目,還可以申請參加學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開設的國際交流項目。通過海外留學項目,榮譽學生有了更多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不僅開闊了視野,而且大大提升了溝通交流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學生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也會得到顯著增強。

        (5)采取完善的激勵措施。美國的榮譽教育非常注重對榮譽學生們提供包括物質和精神在內的支持,以激勵學生們更為出色、有效地完成學業(yè)。為了吸引優(yōu)秀的高中畢業(yè)生選擇就讀榮譽學院,同時為了讓優(yōu)秀但貧困的學生能在學校安心學習,榮譽學院為學生們提供了名目繁多的獎學金及助學金計劃,如新生獎學金、在校生獎學金、國際類的獎學金等。獎學金的享受份額根據學生的學業(yè)條件劃分為不同的標準。在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上,榮譽學院一般會設有學生的專屬空間,可以是專門的榮譽宿舍、榮譽樓層,學生們住在一起,形成一個小型的榮譽社區(qū)。在這個專屬領地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們一起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進行思維的碰撞。此外,榮譽學院建立有專門的自治組織,會定期開展各種豐富的課外學術及社會活動,學生們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參與其中,全面提高了學習協(xié)作能力和組織領導能力。此外,榮譽學院的高層領導會組織優(yōu)等榮譽生去家里聚會,通過非正式場合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領略到高層領導和教授們學術之外的魅力,同時會產生強烈的被尊重感,這樣的感受會激勵他們更為積極上進。

        3.美國的榮譽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美國的榮譽教育已頗為成熟,但就其自身的發(fā)展而言,仍然存在著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所必須面對的各種挑戰(zhàn),同時也面臨著來自榮譽教育內部的挑戰(zhàn)。

        同基本自治的私立大學相比,美國的公立大學辦學經費的來源主要有三塊:學生學費、個人資助和國家基金。與私立大學相比,公立大學更少依靠學費和個人資助,讓學生在更低的花費中享受高等教育,但在過去的十幾年,美國的經濟衰退導致了國家收益的下降,對于高等教育的支持也大幅下降,削減預算已經成為公立大學的常規(guī)行為。對于民眾來說,日益上漲的高等教育學費使得他們的負擔能力變弱,為節(jié)省辦學成本,高等教育的班級數量在減少、人數在增多,同時基礎設施投資受到限制,更多的公立學校轉而尋找個人資助。

        榮譽教育是一種奢華的教育。經濟的不景氣和政治上的挑戰(zhàn)和威脅使得美國公立大學的發(fā)展受到一定限制,榮譽項目和榮譽學院也因此變得十分脆弱。榮譽教育對于一個學校來說是昂貴的,它所要求的小班教學、額外的教學指導和管理以及額外的師資配備甚至讓一些人認為榮譽教育并不是必需的,因為在一些好的高校,大部分學生即使不接受榮譽教育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還有一類爭議的聲音認為,榮譽教育是少數人的精英教育,主要為少部分需要額外資源的同學服務并支持他們以達到成功,然而在可獲得資源減少的時期,應該將資源側重分配給相對較弱的學科學生。

        總體上來說,榮譽項目和榮譽學院比學校的其他學術單位更顯得資金不足,而對于這些項目資源投入的缺乏,使得引進并且保留優(yōu)質的、有奉獻精神的領導者變得更加困難。盡管關于榮譽教育的爭議有多種,但不管怎樣,美國的榮譽項目增加了大學的價值,通過招收那些能夠全面提高海外學術交流質量和學校聲譽的學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榮譽教育課程質量的提升為課程和聯(lián)合課程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試驗田,為美國的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提供了大量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保障。

        二、國內榮譽教育的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

        借鑒美國榮譽教育開展的經驗,在榮譽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國內諸多研究型大學建立了專門的實驗班、基地班、試點班、特色學院等,如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四川大學吳玉章學院等,通過設立各自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特色的學生選拔方式,進行小班化授課,配備高水平師資,提供較為優(yōu)越的育人環(huán)境,以確保優(yōu)秀人才成長為社會的精英。

        1.國內榮譽教育實施的理論起點

        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的同時,也伴隨著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轉變。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培養(yǎng)理念的問題,也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是求全還是求精的問題。高等教育大眾化是我國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育公平,但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不等于人才培養(yǎng)的批量化,高校也并非生產人才產品的流水線,學生個體的獨特性決定了好的高等教育首先應是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綜合素質有效提升的教育。因此,以榮譽教育為代表的精英教育仍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正如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馬丁·特羅曾經在《從精英向大眾高等教育轉變中的問題》中提出的,“大眾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不一定要破壞精英高等教育機構及其組成部分,或者是一定要其轉變成大眾型高等教育機構。精英高等教育確實仍在發(fā)揮著大眾高等教育所不能發(fā)揮的作用,其中的一些功用是教育和訓練經過嚴格選拔的學生,以使他們適應高標準和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工作。”[4]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理性的教育質量觀,大眾化教育階段可以并且應當包含精英教育的部分,在優(yōu)質資源短缺和改革試點的初期階段,集中力量和資源,讓優(yōu)秀的本科生獲得“各得其所”的高等教育,并以此來實現對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探索,以便為將來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經驗支持,有其時代性和合理性。

        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是榮譽教育開展較為適宜的試驗田。在本科教育中開展榮譽教育,開發(fā)優(yōu)秀本科生的潛能,一方面為社會輸送優(yōu)秀本科人才,另一方面為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庫,無疑是較為正確的做法。

        2.國內榮譽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般認為,中國大學的榮譽教育開端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今有30多年的歷史。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國內研究型大學的榮譽教育大多形成各具特色的培養(yǎng)體系,如中山大學逸仙班的“一制三化”培養(yǎng)體系、山東大學泰山學堂“三制四性七化”培養(yǎng)體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三自”培養(yǎng)體系。從諸多的榮譽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大體能總結出以下共同點:

        (1)實施分階段貫通式培養(yǎng)機制。絕大多數高校的榮譽教育采取分階段培養(yǎng)的教育模式,前階段開展通識性的學科基礎教育,后階段根據學生意愿確定主修專業(yè),實行寬口徑的專業(yè)教育。研本貫通或本博貫通的培養(yǎng)方式是榮譽教育特有的培養(yǎng)機制,對于嚴格選拔、精心培養(yǎng)出來的優(yōu)秀本科生,不少學校在學歷提升上為他們提供了綠色通道,在榮譽學院本科后可直接攻讀本校研究生,接受更長時間的精英培養(yǎng)。

        (2)實行“一制三化”培養(yǎng)體系。榮譽教育的“一制三化”即“全程導師制、國際化、個性化和小班化教學”的培養(yǎng)體系,這一模式是我國較為普遍的榮譽教育模式。導師的個性化指導對于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將學生帶入實驗室和團隊進行科學研究,另一方面,在學生專業(yè)方向的確定、教學計劃的修訂和專業(yè)課程的選擇上給予重要的指導。國際化的培養(yǎng)方向是榮譽教育努力的方向,國際學術交流、聯(lián)合培養(yǎng)、海外深造為學生高層次求學深造、提升科學文化素養(yǎng)、開闊海外視野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不少榮譽學院是由教改試驗班發(fā)展而成,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榮譽學院普遍比較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小班化、研究性教學、個性化教學都是探索的方向。

        (3)強調學科基礎教育和通識教育。作為“錢學森之問”的回應,教育部于2009年開展了“珠峰計劃”,目的就是大力推進拔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從而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內培養(yǎng)一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拔尖計劃中入選的10多所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中無一例外地重點強調數理基礎和學科領域基礎知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前司長張大良曾如是概括錢學森教育思想要點:“拔尖人才應該實施通才教育,使之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理、工、文、藝結合,有智慧;政治可靠、道德純潔、文理并重、古今融會、中西貫通。”[5]在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關系上,大多數榮譽學院實行通識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精英培養(yǎng),前期牢固的基礎知識教育為學生后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yǎng)出具備博與專素質的人才。

        (4)普遍制定有多樣化的選拔標準和選拔、淘汰機制。國內的榮譽教育絕大多數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選拔標準,一般涉及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綜合素質等方面,知識能力結構一般從入學成績上體現,其他較多考量學生科研能力或相關興趣特長。招生多采取一次招生和二次選拔形式,并通過“選”“鑒”結合的方式進行選拔,力爭遴選出最優(yōu)秀的學生。在淘汰機制的制定上,多實施動態(tài)遴選和不定期分流、淘汰的機制,實現對人才的逐步識別、精準培養(yǎng),確保榮譽教育目標的最終實現。

        (5)重視課程建設,尊重學生選擇。自主選課、自主選擇專業(yè)也是國內眾多高校榮譽教育的共同點。不少高校整合利用全校教學資源,開設交叉學科專業(yè),學生可以跨院系選修幾乎所有的本科課程,也有高校打通本科、碩士、博士課程體系,打破學科專業(yè)界限,允許學生自由選課。尊重學生,還體現在課堂之上。榮譽教育的課堂相對自由、活潑,開放型的課堂可以是師生間展開密切深入的互動,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被較好地激發(fā)出來。

        三、榮譽教育的制度創(chuàng)設及其路徑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國家對于高校進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逐漸明晰,《教育部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的意見》中提出,要“按照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要求,發(fā)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yōu)勢,遵循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充分利用國內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借鑒世界一流大學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成功經驗,調動高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源、師資、氛圍、培養(yǎng)模式、條件、制度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大膽創(chuàng)新、深入改革,開辟基礎學科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專門渠道,促進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眹鴥妊芯啃透咝T诎渭鈩?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上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因實施時間不長,各校榮譽教育水平參差不齊,不少地方性綜合大學來說,榮譽教育尚在摸索階段,未能有效實施。借鑒國外發(fā)達國家榮譽教育的相關經驗,根據我國榮譽教育發(fā)展現狀,提出以下構建范式,供國內研究型大學榮譽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

        1.確定恰當目標

        研究型大學的榮譽教育不應只是被動式的跟隨,而是要主動探索如何建立最恰當的制度和機制、采取最先進手段,使得最優(yōu)秀的本科生獲得最恰當的培養(yǎng)。在國內大學都在積極推進“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研究型大學開展榮譽教育應基于學校整體建設目標之上,基于學校歷史沿革的背景,依據學校的生源層次,結合學校相關優(yōu)勢學科和專業(yè)特點,圍繞學校的發(fā)展定位如何與區(qū)域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緊密結合等方面,綜合確定學校榮譽教育的發(fā)展目標以及榮譽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榮譽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可通過設定榮譽學生應當具備的若干核心能力發(fā)展因素實現,并基于此提出榮譽教育的育人理念。如四川大學吳玉章學院樹立了“培養(yǎng)個性品質一流、知識結構一流、實踐能力一流、創(chuàng)新素質一流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基于此,試圖構建“通識教育+專業(yè)教育的精英培養(yǎng):強化責任、夯實基礎、鼓勵創(chuàng)新、重視實踐、深化交流”的育人理念。

        2.構建合理模式

        國內推行榮譽教育,不能一味照搬國外高校的一般模式,而應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選擇榮譽教育實施的模式。目前國內榮譽學院中采用比較多的模式為“一制三化”,此種方式基本概括了榮譽教育的基本特點,但難以體現出各校區(qū)別于其他高校的核心培養(yǎng)特色。榮譽教育模式的構建應基于充分的調研之上,首先考慮實施對象、實施范圍,是面向全校所有專業(yè)全員覆蓋還是僅限于個別強勢學科或優(yōu)勢專業(yè);其次考慮選拔方式,是通過一次招生還是二次選拔抑或是二者相結合方式;最后考慮學生管理模式,是統(tǒng)一住宿、管理,還是分散住宿、弱化管理?;谝陨蟽热葑罱K確定學校榮譽教育的組織模式,確定選擇是進行實體化運作,還是通過榮譽項目的形式,通過半實體或者虛體的方式實施榮譽

        教育。

        3.細化培養(yǎng)舉措

        榮譽教育的實施應基于前期充分調研和研討,在政策的制定上應盡量做到制度先行。如榮譽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榮譽學生的選拔和淘汰制度、分級培養(yǎng)制度、學生管理制度、導師聘任及管理制度、榮譽課程的建設制度等,系列制度應在榮譽教育實際運行前得到確立,以提高面對實際運營中出現相關問題的應對能力,同時這也是節(jié)省人力的必要措施。對于榮譽學生的日常管理,高??梢暻闆r做出決策。集體住宿有利于學生的跨專業(yè)交流和思維碰撞,但同時會給選擇二次招生模式的高校帶來協(xié)調上的困難;分散住宿也是眾多高校的選擇,在學生管理上相對輕松,但榮譽學生的接觸相對較少,集體意識得不到加強。在課程的設置上,可基于原專業(yè)課程學習,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增置不同的榮譽教育課程模塊,亦可打通專業(yè),強化通識課和學科基礎課教育,著重培訓學生綜合素質。此外,專門的管理隊伍也必不可少,學生的選拔、動態(tài)化管理、導師的選聘、課程的落實、教育實踐平臺的搭建、榮譽學生的學業(yè)管理等工作均需要統(tǒng)籌考慮和專人協(xié)調落實。

        4.尋求輔助支持

        榮譽教育模式的實施需要以建立協(xié)同機制為保障,構建系統(tǒng)化的支撐體系。首先是組織保障,學校應統(tǒng)籌構建較為完善的組織機構,由校領導牽頭成立相關領導或工作小組,全面負責實施榮譽教育方案的擬定和相關制度的制定,領導小組需協(xié)調各部門的力量,做好榮譽教育實施的各環(huán)節(jié)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榮譽教育開展時可能形成的阻力。其次是資源和政策支持。資源豐富、享受多權益是榮譽學院的一大特色。相對于普通的專業(yè)教育,榮譽教育需要集中優(yōu)質師資開設“榮譽課程”,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計劃、提供完備的教學設備、海外交流項目以及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環(huán)境;榮譽學生的權益包括豐富的課程設置和研究項目,并具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此外,學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通過提供完善的獎學金和助學計劃,營造較為適宜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鼓勵和推進學生完成榮譽學習計劃。而這些都需要學校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并提供資金和人力物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董文楊. 我國高校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案例研究[D]. 湖北大學,2015.

        [2] Swarthmore College.Introduction to Frank Aydelotte[EB/OL].http:/ www.swarthmore.edu/news/history,2012-6-3.

        [3] 沈蓓緋. 榮譽學院:美國高校本科生“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高教探索,2010(4).

        [4] 潘懋元.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理論與政策[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87.

        [5] 張大良同志在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暨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moe.edu.cn/s78/A08/gjs_left/moe_742/s5631/s7969/201404/t20140404_166809.html.

        [本文系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基金(全通教育)重點項目(2017ZD109)、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資助項目(2014-JY-018)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周 楊]

        猜你喜歡
        研究型大學模式
        研究型大學人文通識課到課率與課堂因素關系探究
        高教探索(2016年12期)2017-01-09 22:00:06
        建設高水平大學數學教學團隊
        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56:14
        研究型大學中教師角色分析
        科教導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4:32
        淺議信息化管理對會計的影響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產業(yè)新城規(guī)劃及公共服務平臺構建
        高端飯店業(yè)產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xù)債券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區(qū)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創(chuàng)建研究型大學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10:24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亚洲桃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综合视频网站| 日本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黄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真人边吃奶边做爽动态图|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三级18| 午夜成人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女优视频| 久久99热国产精品综合| 欧美aaaaaa级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国产自拍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成人大屁股内射喷水|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中文在线| 日韩成人高清不卡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红粉|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加勒比黑人在线| 国产精品麻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妇女| 毛片av在线尤物一区二区| 亚洲av不卡一区男人天堂 | 中国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 日韩女同视频在线网站|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国产真实伦视频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