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燕
【摘要】本文以反撥效應理論為基礎,簡述反撥效應的概念和功能;接著從完形填空的特點和考點出發(fā),分析該題型的體裁、題材、難易程度、考點層次和推理能力,并結合實驗分析和課文實例,論證完形填空應該如何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起正反撥作用。
【關鍵詞】完形填空 反撥效應 效度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10-02
一、反撥效應的概念和功能回顧
反撥效應是指考試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產(chǎn)生的影響。這個概念最先是由莫羅(Morrow)提出,他認為評價一個考試的效度要看這個考試多大程度上對教學產(chǎn)生了正面影響。其實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人們就把學習評價的功能鎖定在確認學習效果上。三四十年代后,受到泰勒等人影響,評價被定義為對目標和表現(xiàn)的吻合程度的確認。八十年代,人們認識到評價對學習過程具有回流作用,評價能引導學習過程的不斷修正,成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媒介。進入九十年代,測試界將評價的回流作用逐漸轉(zhuǎn)移到研究具體的考試所產(chǎn)生的影響。希頓(Heaton)指出:“一個好的考試會對教學產(chǎn)生有利的影響,相反,一個不好的考試會對教學產(chǎn)生破壞性影響”。
高考作為我國規(guī)模最大,影響力最為深遠的考試之一,是教學的“指揮棒”。2016年,廣東高考英語首次采用全國卷,而“完形填空”一題是全卷的難點,值得分析。
二、完形填空的特點和考點分析
1. 完形填空的體裁、題材和難度分析
完形填空旨在考察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重點考查語篇理解能力、邏輯推斷能力、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詞匯、習慣用法和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等。分析其篇章特點,需要從體裁、題材和難度三個方面考慮。
首先,體裁分為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記敘文是傳承生活經(jīng)驗的載體,其描述的內(nèi)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存在高度對應,在歷年考試中所占比重是最大也是合理。
完型題材覆蓋了人物故事、日常生活和個人經(jīng)歷三方面,都是考生熟悉的內(nèi)容。然而,理想的話題應當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不能太生僻或過于熟悉,還要有一定程度的不熟悉性,才有助于激發(fā)閱讀興趣。評價篇章難度的指標有很多,易讀度被認為是較理想的評估指標。
2004~2017年完形填空文章易讀度平衡,均在70左右波動,最低為63.4,最高為80.6。研究還發(fā)現(xiàn),完形文章易讀度分數(shù)普遍高于閱讀理解。根據(jù)易讀度參考量表,數(shù)值越大越簡單,越小越難。完形要求考生根據(jù)上下文相關知識將刪詞補充完整,相比同樣的閱讀文章來說,完形由于信息殘缺,難度較大,因此,選材難度比閱讀理解小是合理的。
2. 完形填空考察的能力和實驗設計
本文通過一個實驗,說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隨堂所出的練習和考試試題間的差距:
實驗受試:高三年級2個班共125面學生作為受試。
實驗設計:①本實驗共用兩份試題,每份試題均是有20個空的完型;②兩份試題所用短文完全相同,且每份試題所刪除的詞的位置(即所刪除的詞)也相同;③試題1為選擇式完形填空題,即針對每個空提供4個選擇項,其中1項為答案,而試題2為開放式完形填空題;④筆者要求1個班的學生做試題1,一個班做試題2。
實驗結果:利用題目分析理論統(tǒng)計每次測試的平均難度、區(qū)分度和效度:
上表顯示,兩次測試無論在難度、區(qū)分度及效度方面有很大差異。試題1的難度小于試題2,而區(qū)分度和效度卻高于測試2。完蘊含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是考點層次,本文對實驗結果做了分析,按從小到大順序,完形填空題的考點有4個不同的層次:單詞層次、詞組層次、句子層次和語篇層次。依據(jù)考點層次的下義和分類,對測試1和測試2每個空格的考點層次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D=discourse (語篇層次); S=sentence (句子層次);P=phrase (詞組層次)
測試1有8個語篇層次考點、8個句子層次考點和4個詞組層次考點,而測試2則分別有4個語篇層次考點、5個句子層次考點和11個詞組層次考點。很明顯,測試1中各個題目的考點層次都高于或等于測試2中相對應題目的考點層次。開放式完形填空試題要求受試能根據(jù)語篇進行產(chǎn)生性語言運用,選擇式完形填空則由于提供了選擇項,但開放式題型的自由度過大,與語篇聯(lián)系不緊密,影響到考點層次,減弱其試題考察能力的綜合性。選擇類試題能夠?qū)⑼评磉^程緊密關聯(lián),在有限的時間和內(nèi)容內(nèi)提高試題難度和區(qū)分度。
三、完形填空對教師在題型設置上的反撥效應
1. 增強題目的體裁和題材多樣性,重視易讀度的提高。
首先,想在教學中滲透不同體裁并非易事。以教師講解meaning / function / theme三個高頻詞為例,應該體現(xiàn)三種文體在錯詞造句上的特色,比如Life seemed to have lost its meaning since Janet's death. / The nervous system regulates our bodily functions (=eating, breathing, going to the toilet etc) . / The stories are all variations on the theme of unhappy marriage, and we will have a discussion on it.教師需要對不同文體的基本特點、高頻用詞和句子結構有較好的把握,才能在出題時聯(lián)系不同的文體特色。
其次,盡可能將新詞賦予豐富的題材,以“cruel”為例,在基于篇章理解的情況下融入人物故事:Tales of the supernatural are common in all parts of Britain. In Particular there was (and perhaps still is) a belief in fairies. Not all of these fairies are the friendly, people- loving characters that appear in Disney films, and in some folktales they are ______ and cause much human suffering. A. cruel B. powerful C. frightened D. extraordinary
2. 以篇章理解為基礎,增強考點層次的深度
考點層次指受試在做題時,需要考慮多廣的上下文信息,具體包括單詞層次、詞組層次、句子層次和語篇層次。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單元Annes best friend為例。首先,entirely是新詞,那么可選擇詞義辨析的練習,如:The dark, rainy evening, the wind, the thundering clouds held me _____ in their power. A. wholly B. completely C. entirely D. extremely。其次,set down是新短語,可考慮上下文銜接的題目,如I dont want to ___ a series of facts in a diary as most people do, but… A. go through B. set down C. pick up D.come over 。再者,講解its the first time that…句型時,可采用推理判斷的方法,如______ in a year and a half that Id seen the night face to fac… A. it was the first time B. there is a time when C. it is high time D. when 。學生需要對Anne在講這句話之前對周圍環(huán)境的描寫,激活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推理判斷出這事她心態(tài)的一個結論句。
3. 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首先要求受試能夠利用當前的信息來激活長時記憶中與答題相關的信息,然后要求受試將激活的信息與當前的信息在工作記憶中加以綜合,引出新的判斷。以筆者所做的實驗為例:分析做測試1中第一題的推理過程,學生首先必須能夠根據(jù)“Early in this century blacks began pulling____ legal structure of segregation”這句話,激活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本世紀初,黑人對于種族隔離做了什么),然后根據(jù)第二句話激活長時記憶中的另一信息(斗爭的結果如何),其后根據(jù)第四句話判斷作者對于祖輩們這一斗爭的評價和態(tài)度,最后將這3步推理與試題的指令(每格填一詞)和空格前后的詞(beneficiaries和achievements)相綜合,才能推斷出“historical”一詞。這給教師的啟發(fā)是,在設置題目過程當中,盡可能將能推斷出結論的細節(jié)隱藏在各個支線情節(jié)當中,隱藏的支線情節(jié)越多,所考察的學生思維能力越有效。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應對完形填空,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考試所要考察的能力訓練,練習設置應立足于課本上下文,注意文章里面的上下聯(lián)系;注意文章的前后對比關系;注意文章的結構平衡;充分利用同義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關系,在有限的文本材料里搜尋可存在的答案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陳曉扣.論語言測試反撥效應研究對效度研究的反哺作用[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6(1).
[2] 袁錚.完形填空在英語測試和教學中的作用[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