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語文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口語交際教學對促進高年級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qū):首先是認識不清晰,有些教師認為口語交際就是語文習作課教學,或者等同于品德教育課,留給口語交際的教學空間少之又少,往往是一帶而過;其次是講解太枯燥,只是完成課本中的口語交際教學任務,每次的教學流程都是教師指名學生回答,簡單點評后講解答案,讓學生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教學中缺少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向互動,枯燥的課堂氛圍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是訓練不徹底,部分教師將口語交際教學等同于講解教材中單元練習的一個板塊,割裂了教材與學生生活實踐的密切聯(lián)系,訓練時仍把口語交際在形式上等同于口頭作文,學生自說自話。由此可見,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參與口語交際的鍛煉,參與意識不足,使得原本就欠缺的口語交際訓練的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關鍵詞:口語交際;教學;案例
為此,我在開展口語交際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真實情境,進行了以下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社會實踐的煩惱
又到一年花開時,孩子們滿滿的期待。當聽到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地點是紅山動物園時,六年級的他們表示不可思議,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我都去過十幾回了,還要去……”“都長這么大了,還去小孩子玩的地方,真沒勁。”“老師,能不能不去啊,我想請假。”……一通牢騷抱怨,孩子們的情緒可以理解,但這是因為行程沖突,臨時調整的折中方案,學校也有苦衷,學生當然不會理解這些,難道我們老師就不管學生們的情緒,強行春游嗎?
突然間我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話題嗎,平日里都是講解教材中的口語交際,往往都是先花時間營造情境,進而展開討論,而今天不是水到渠成的情境嘛!于是我現(xiàn)場創(chuàng)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討一個話題,面對熟悉的紅山動物園,我們還有沒有必要進行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話匣子一打開,學生們立即展開了討論,根本不需要我再過多引導。首先就有幾位學生重復了剛開始的牢騷話,我沒有批評,只是追問:“為什么我們總是會去那固定的幾個地方呢?每學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什么不直接改名叫春游秋游呢?”同學們一愣,面面相覷。思考了一會兒,小軍站起來答道:“因為‘社會實踐活動含義更豐富,包含著春秋季節(jié)的外出游玩,但也是一種體驗學習,類似于陶校長說過的教學做合一?!甭牭竭@么有覺悟的答案,我內心很高興,但也只是笑了笑,示意大家繼續(xù)討論,不要介意老師的態(tài)度。接著小琪說:“學校在挑選時間地點時,一定要挑選地方足夠大的場所,還要適合我們小學生游玩,還不能離得太遠,這樣算來,可選擇的景點就剩下那么幾處了?!闭f完還擺出一副無奈的表情,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學生們煩躁的情緒漸漸消退了下去,最后我做了總結,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在體驗中學習,學會團結協(xié)作,學會頑強拼搏,建立真摯的友誼等等,就算是同樣的地點,只要我們本著學習和鍛煉的心態(tài),也會有新的收獲。
案例評析:
原本怨聲四起的社會實踐,因為臨時產(chǎn)生的口語交際,竟平息了大家的埋怨,而且大家參與的程度非常高,幾乎人人都參與了討論,看來這個和學生的生活相關聯(lián)的情境,讓學生有親切感,使他們不由自主地進入角色,大膽交流。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能打開他們的話匣子,使他們樂于傾吐心聲,自由表述。在這種真實的情境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述,句句發(fā)自內心,而且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探討。身為教師,我們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發(fā)現(xiàn)并捕捉生活中的訓練點,抓住時機讓學生交流,進行口語交際。
案例二:課余活動的思考
每學期,學校都會舉行一些寓教于樂的課余活動,電影進校園、消防安全演練、拔河比賽、師生趣味運動會等等,學生們都很樂意參與其中,但是有些老師會趁機布置孩子們寫一篇體驗作文,學生們都很苦惱。自從承擔口語交際課題研究以來,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是拓展口語交際訓練的好素材??!比如早前學校又一次組織消防安全疏散演練,警報聲想起,全校師生迅速離開教室,依次跑步進入操場,接著是消防官兵知識講座,書記做總結發(fā)言。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排隊回到教室后,我拋出話題:“同學們,今天的消防演練,你有哪些收獲?”平日里不善舉手的小雅靦腆地說:“我掌握了逃生技巧,當火災來臨時,可以自救?!蔽椅⑿χc點頭,但之后就沒人再舉手了,似乎她把大家的心聲說完了。我接著引導:“難道只有在校園里才需要這樣的演練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電影院里也需要,有的說家里燃氣泄漏很危險,也需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我進一步追問道:“那碰到以上你們說的情況時,剛才我們掌握的知識還夠用嗎?”同學們不語?!爱斎徊粔?,火災煙霧彌漫時,我們需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慢行,以防吸入有毒氣體。切忌乘坐電梯,因為火災容易引起電路故障,導致乘客被困電梯。”我簡單補充了兩條,引導學生們課后進一步搜集逃生資料,然后在班級展開討論,整理出相對完整的逃生準則十二條,牢牢記住并介紹給家長和身邊的朋友。
案例評析:
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言的進步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因此,口語交際在課外有著更廣闊的天地,平日里校園的課外活動,假期里學生們的娛樂游戲、走親訪友等等,都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好素材。教師要拓展空間,拓寬渠道,創(chuàng)設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想說、樂說,真正愛上口語交際。
總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在平時要抓住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促其想說;有步驟地進行指導,有需要時還要親身示范,開闊學生的思維,助其會說;最后要拓寬訓練的渠道,細心捕捉身邊的每一次活動,讓孩子們在鮮活的情境中豎起耳朵,動起嘴巴,真正感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享受口語交際的快樂。
作者簡介:
張星,二級語文教師,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南化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