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怡琳
教科研工作的質量關系到幼兒園的發(fā)展,凝心聚力是增強科研團隊力量的關鍵,只有把團隊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才能讓教師在科研工作中點燃熱情,只有合力使上一把勁才能讓教師在科研道路上增加信心,才能助力教師主動從科研觀望者轉化為參與科研的主力軍,在奮力前行中開啟一場幸福而又深遠的科研之旅。
一、同心同德,共解科研困境
教育科研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主旋律,但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經調查大部分教師都存在知識匱乏、對科研的偏激理解等情況,導致力不從心,望而卻步。唯有正確認識,團隊同心,讓教師真正感受到教科研不是一個“包袱”,才能使其化壓力為動力,走出科研困境,一起踏上科研快速成長之路。
1.博覽群書,在行思并進中積淀智慧
俗話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睂τ诒∪醯膱F隊來說,更需要營造“多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只有正確認識科研意圖,不做“井底之蛙”,才能打開視野,在廣納經驗的科研路上元氣滿滿。為此,在科研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園倡導以自主學習與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支持鼓勵教師在書香里體驗科研的樂趣。為了鼓勵教師都參與研究,幼兒園每學期初開展“我的科研幸福感”為主題的學習活動,通過說收獲、談提升,“以點帶面”地讓每位教師明白研究并不只是專家的事,在再識科研中打消教師參與科研的疑慮,明確所有的研究都依附于實踐,從而增加教師參與科研活動的信心,讓每位教師都緊跟研究步伐。當然,只有學后有所思,思后才會有所悟,為此,幼兒園在鼓勵教師將好的文章分享到課題網(wǎng)的同時,還緊鑼密鼓地開展“相約星期三 閱讀我成長”的讀書沙龍活動,每月分年級組通過階段式的定點分享,以主動分享的模式,讓理論成為實踐的基石,在持之以恒的分享與交流中讓理論與實踐緊密融合,并智慧積淀教育實踐的“金點子”,激勵教師在幸福研究中快樂成長。
2.博采眾長,在互助學習中夯實梯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睘槿ν七M教師快速成長,幼兒園關注教師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需要,采取全方位、多途徑的培養(yǎng)措施,分層加強適應期教師(1~2年)、發(fā)展期教師(3~10年)、成熟期教師(11年以上)的培養(yǎng)力度,通過骨干引領、自我內驅力的推動,在結對指路子、厚底邁步子、架梯搭臺子成長“三步曲”中逐步突破、超越。同時,為了讓全體教師在博采眾長中邁實成長足跡,幼兒園本部與各村園聯(lián)盟,通過整合各領域、各崗位的專業(yè)優(yōu)勢,匯集全體教師的智慧形成學習共同體,組織成立“我行動 我成長”特色工作室(舞蹈工作室、美工工作室、聲樂工作室等),讓教師在專業(yè)領練中每天提升一小步,每月提升一大步,從而促使教師在持之以恒的磨礪互學中快速成長為幼兒園的科研砥柱,大幅度強化幼兒園的梯隊建設。
二、群策群力,共升科研品質
俗話說“團結力量大”,教科研品質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們的同心同軸,幼兒園重視教師參與科研的幸福感,只有讓教師感受到教科研是一個提升自我、突破自我的有效平臺,才能使其在求實中勇于創(chuàng)新,并在化集體智慧為合力中幫助幼兒園教科研工作走向精細、走向精品。
1.延展主課題研究的深度,在智慧碰撞中集思廣益
幼兒園的課題是“‘真趣鄉(xiāng)土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研究”,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教師以沿著綠色鄉(xiāng)趣、人文鄉(xiāng)趣、現(xiàn)代鄉(xiāng)趣三條主線來打造快樂童年,通過園級與年級組、班級不同層面的合作研究與智慧碰撞,延展主課題研究的深度。
比如在“人文鄉(xiāng)趣”主題研究中,首先通過分層式的商量,發(fā)揮核心組和課題組成員的不同優(yōu)勢,讓人文鄉(xiāng)趣的實施在計劃先行中確保有效性。在這個過程中,前期核心組立足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將研究方向商討確定為《吾是南麻人》《快樂小時光》兩大塊內容。為確保走實、做細,經過課題組的集中商議,每學期圍繞其中一個重點內容進行主題式的探討研究,同時發(fā)動每位課題組老師都參與到主題框架預設思考的提議中來。經過全園的全力行動與定期疑難雜癥的沙龍式互動研討中共生智慧,讓《吾是南麻人》與《快樂小時光》的主題研究不斷往深度延展,不僅做實原先計劃中《請你來喝茶》《我們知道的節(jié)日》的子主題研究,還共生了一個新的子主題《南麻閑話真好聽》,讓科研真正成為教師與幼兒同成長的有力推手。
2.點燃微課題研究的熱情,在共研互學中釋疑解惑
科研重在參與熱情,只有自身的研究熱情高漲了,集體的科研才會氛圍濃、質量高。為動員青年教師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突破,讓教師從被動的應付參與逐漸向主動研究轉變,幼兒園支持以微課題為契機的小團隊研究中共進。
一日生活皆課程,只要用心觀察、發(fā)現(xiàn),處處都蘊含著教育契機,在實施研究中,有的以班級為單位圍繞孩子們的生活中的“哇”時刻來緊密追隨幼兒的探究足跡,有的在班班結盟中以孩子們的共同興趣為研究點來追蹤解惑,有的在年級組主題式的研究中啟發(fā)釋疑。比如,大班組“繩子家族大探秘”微課題研究,以“繩”為主體,年級組在定期討論互動中從“毛線編編樂”“花樣跳皮筋”“手上花式繩”“快樂跳跳繩”四個方面陪孩子進入奇妙的繩子家族探索各種各樣繩子的趣味玩法,感受一根根小繩子帶來的魔力。在這個過程中,小團隊的攜手研究總會帶來很多驚喜,孩子們在探索、質疑、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中得到了真的知識和有趣的享受,老師們在陪伴成長中,在收獲經驗的同時,也集一線教師的智慧進一步推進了主課題研究。
“人心齊,泰山移”,凝聚團隊研究正能量是促進農村幼兒園打開研究視野、提升研究品質的重要舉措,只有合力奮進,棄“偽研究”,才能在行思并進中化解農村幼兒園難做科研、科研難做的困境,共享科研盛宴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