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娜
林懷民,“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人兼藝術總監(jiān)。1947年出生于臺灣嘉義,他于1973年創(chuàng)辦“云門舞集”,將芭蕾、現(xiàn)代舞統(tǒng)一到中國民族風格中,其舞蹈大多取材于中國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歷史,帶有濃厚的思舊懷古和尋根的感情色彩。代表作有《白蛇傳》、《奇冤報》、《孔雀東南飛》、《傳薪》和《廖添丁》等。
云門這個名字出自《呂氏春秋》。黃帝氏族曾以云為圖騰,他的樂舞就叫做《云門》。林懷民拿這個美麗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舞團。帶領臺灣知名舞團云門舞集演遍全球,舞出精彩的45年后,創(chuàng)始人林懷民近日宣布將于2019年底退休,作為退休前的回顧,《林懷民舞作精選》將于11月16日起在臺北連演八場,此次演出將擷取“云門舞集”經(jīng)典作品中令人叫絕的段落,邀請觀眾“一晚看盡數(shù)十年的舞作精華?!?h3>執(zhí)著的編舞家
2007年7月14日,林懷民帶著他的舞蹈團隊在北京保利劇院表演《水月》時,突然,一道鎂光燈不禮貌地閃了一下。林懷民當即通過廣播告訴大家:演出被干擾,破壞了整個燈光音樂,只能謝幕重來。同樣的場景,也曾發(fā)生在1973年的臺北、1993年的上海。在臺北那次,是林懷民的云門舞集剛剛創(chuàng)立、進行第一次公演的時候。當時的劇院像個戲園子,演出中間會聽到一只酒瓶子“骨碌碌”從劇場最后一排一直滑到第一排。“看戲遲到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林懷民特地在“云門”的門票上寫:“準時開始。遲到觀眾中場才得就席。”演出時間一到,大門一關就開演。他用他寧可得罪觀眾也要盡善盡美的固執(zhí),給全臺灣人上了一課。也就在那一年,林懷民提出了“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的口號。
三十年多過去了,云門舞集已成為臺灣兩、三代人的集體記憶。林懷民也成了云門必不可少的靈魂人物。他依然守著過去的認真勁頭:舞臺上一個顏色的墨水,他要和臺灣工業(yè)研究院的化學家們反復商討,直到調(diào)制出五種以上不同的藍才肯罷休。表演《紅樓夢》的演員們穿的彩袍,已經(jīng)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了,還在縫縫補補地穿著。按云門現(xiàn)在的影響力,更換幾件服裝不算什么。但有些唯美情結的林懷民很犯愁:現(xiàn)在的臺灣,誰肯再去做工藝這樣精細的衣服呢?
內(nèi)地的觀眾也大多知道林懷民的執(zhí)著性格。所以,這次的小插曲絲毫沒有影響到演出的精彩。隨后,20位身著白衣的演員重新以緩慢得幾乎沒有變化的舞蹈節(jié)奏一一登場。巴赫無伴奏組曲的背景音樂響起,一泉清水默默無聲地從舞臺一角淌出,漸漸地,舞臺成了一池淺潭,舞者依水而舞,水中倒影與舞者相映成趣。舞者俯伏水面,造型有如唐代佛教中優(yōu)雅的觀世音。眾演員群起而往,動態(tài)各異,看似各自為舞,整體動勢卻保持和諧一致,雙人舞和單人舞的出現(xiàn)更使作品的布局疏密有致。有時又頗像慢動作鏡頭的播放。觀者可一幀一幀地欣賞每一個優(yōu)美的畫面。臨近結束時,黑幕拉開,舞臺背景顯現(xiàn)出一面巨大而稍微前傾的鏡子,有些不甚清晰甚至變形的倒影。舞臺與鏡像產(chǎn)生出神奇迷幻的奇景,仿佛另一個世界。
在林懷民的舞臺上,可以出現(xiàn)水、鏡子,也可以出現(xiàn)大米、字畫、竹子、荷花池、煙等等布景?!稛煛纷畛醯挠洃浭橇謶衙駥ι赖母惺?。有一年,林懷民走在恒河畔,眼見夜霧在河面上升起,河岸的另一邊正是一場火葬。喪者家屬一襲白衣,被籠罩在焚燒尸體的火光迷煙中,這樣的印象深深的留在了他的記憶里。他的《竹夢》,舞臺上是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邊,一長發(fā)白衣的青年男子席地而坐,搦一管簫,吹奏出簡單的旋律,寧靜悠遠。衣袂飄飄的白衫舞者,輕緩地穿過竹林,打破了竹林過于出塵遺世的靜謐……林懷民說他編舞的時候,想到過“竹林七賢”的故事,但他不要直接去說他們的故事,竹林里季候嬗遞,日夜流轉,一段一段的舞蹈,感染著觀眾的情緒,那是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體會到的情緒,有困頓,有無奈,有孩子氣的純真,有喜悅,有顫栗,有激動……還有一個演遍全世界的《流浪者之歌》,這個舞唯一的舞美因素就是黃金稻谷,不斷地流動、像瀑布一樣流下來。流到整臺都是稻子。那是林懷民一次在紐約看到一些孩子在公園玩沙偶的的啟發(fā)。但他后來考慮如果玩沙的話對舞者的呼吸很不好,就換成了染色稻米。
林懷民正式接觸舞蹈是在26歲。他之前的身份是臺灣文壇矚目的作家。他在14歲就開始在臺灣最著名的報紙《聯(lián)合報》上發(fā)表文章,22歲出版《蟬》,27歲在美國取得寫作學碩士學位回臺灣教書。誰都勸他,這個年齡再去學習舞蹈已經(jīng)是為時已晚,身體素質未必合適。但他一定要堅持,誰也拿他沒辦法一一任性是他的本性。林懷民還記得父親看了他高中時填的志愿表后,撕了,全部換成了法律系。他考上了。一年后卻轉到新聞系。學的是新聞,但他又轉到著名的愛荷華寫作班,想要當作家。進了作家班,家人_翻開他的行囊,竟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雙舞鞋。身體素質不算好,他就抓住任何一個機會練習。1973年春天,他在臺北信義路的巷子里,租了一個80多平方米的公寓,鋪了地板,嵌上鏡子,開始以汗洗地的操練。練舞場的樓下是一家面店,食客吃到一半,常常詫異地聽到頭上有“嗵嗵”的跺腳聲。
不過,迄今為止,林懷民所上的舞蹈技術課總共不到100節(jié)。他說自己如果今天來報考云門舞團,鐵定是考不過的。云門現(xiàn)有25位舞者,他們的訓練包括現(xiàn)代舞、芭蕾、京劇動作、太極導引、靜坐、美術、書法以及冥思玄想。京劇、武術訓練使得演員將來自西方的現(xiàn)代舞中融入了東方特色的肢體語言。太極、長時間的靜坐和書法訓練都是為了調(diào)整演員氣息、清靜身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云門舞集每年都需招考新演員,與演員的身材和舞蹈技能、年齡相比,林懷民更看重演員的個性?!毒鸥琛分酗椦菖椎睦铎o君,八分鐘不落地在兩位舞者肩膀跳舞的“云中君”的吳義芳,都已到四十歲年紀。在別處可能算是高齡,但在云門。則完全可能將舞臺壽命持續(xù)到六十歲。讓人訝異的一點是,這群演員的身高體型并不均衡。對此林懷民認為,演員高矮胖瘦各不相同,身材不同,舞蹈時的動力也不相同。這樣舞蹈表現(xiàn)力才能豐富?!爱斣崎T舞集的舞者做同一個動作時。明明角度、手勢都是一樣的,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卻每個都不一樣,我喜歡?!?/p>
1978年的《薪傳》,是講述臺灣人祖先從大陸渡海開拓臺灣的故事。祖先是勞動人民,所以重心應該放得很低,林懷民就將所有的舞者請到了河邊,在大石頭上睡覺、走路、跑步,體驗那種重心壓低的感覺。這出劇排出來之后,引起了兩岸觀眾的極大共鳴,也是臺灣舞臺上第一部呈現(xiàn)臺灣歷史的作品。當林懷民認定《九歌》需要一池活生生的荷花長在舞臺上時,他就帶領舞者種荷花,從培養(yǎng)爛泥開始。至今在臺北云門八里排練場外,那些荷花還在生長;做《行草》時,他還增加了書法課?,F(xiàn)在,云門舞者出國演出,演員還會自帶文房四寶在賓館里練書法。排練的時候。大家經(jīng)常在一起讀一、兩個小時的書法書。
1981年開設的臺灣年度最高“文化獎”,頒給了包括錢穆、臺靜農(nóng)、郎靜山、蘇雪林、李天祿、柏楊等54人,林懷民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2003年,臺北市政府將云門30周年特別公演的首演日一一8月21日定為“云門日”,并將云門辦公室所在地定名為“云門巷”,以“肯定并感謝云門舞集30年來為臺北帶來的感動與光榮”。
到目前為止,云門已經(jīng)在全球200多個舞臺上演出了近2000場了。在國外演出時,平均每場六萬觀眾,舞者常常謝幕都要謝20分鐘?!端隆吩诎亓值乱庵緡腋鑴≡貉莩鼋Y束時,3000名觀眾起立鼓掌,馬友友跑到后臺驚叫Bravo(意大利語:好?。∨c此同時,一年兩季的臺北演出,四次面向全臺灣的下鄉(xiāng)戶外免費巡演。依舊是“云門”雷打不動的傳統(tǒng)。那些推著嬰兒車的年青夫婦,還有老太太們,常常是三代同堂,在草地上草席一鋪等著“云門”開場。風雨無阻。在這些地方去表演前,林懷民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拜佛祈禱。一位賣西瓜的農(nóng)民平時只穿拖鞋,來看云門演出前,特意買了一雙旅游鞋,以示對藝術的尊重。而當演出結束時,不管是5萬還是10萬人,廣場上沒有一張紙屑。
這,或許就是舞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