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林
作者單位: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yī)院 麻醉科 461000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上常見的微創(chuàng)外科手術,具有微創(chuàng)性、出血少、恢復快等優(yōu)勢,但手術所產生的疼痛感使患者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同時因該手術通常采用全麻方式,進一步增加患者風險[1,2]。超前鎮(zhèn)痛是指在患者出現(xiàn)疼痛之前給予鎮(zhèn)痛,可有效幫助患者術中循環(huán)穩(wěn)定,緩解患者應激反應,降低術后疼痛感[3]。本研究主要將鹽酸氫嗎啡酮超前鎮(zhèn)痛應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探討其對患者鎮(zhèn)痛效果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的9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利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9例。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34~78歲,平均53.26±9.48歲;體重49~75kg,平均59.43±10.24kg。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齡36~77歲,平均52.84±9.36歲;體重50~73kg,平均59.21±9.45kg。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ASA)[4]為Ⅰ~Ⅱ級;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等功能異常;②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存在阿片及酒精濫用史;④依從性較差者。
1.3 方法
1.3.1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均建立靜脈通道,密切關注患者心率(HR)、血壓(BP)、血氧飽和度(SpO2)等指標變化情況;兩組患者均選用全憑靜脈麻醉,靜脈注射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0.3μg/kg;咪達唑侖(江蘇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33),0.02mg/kg;維庫溴銨(安徽威爾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26),0.1mg/kg;丙泊酚(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42),2mg/kg進行麻醉誘導;誘導完成后,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并連接麻醉機實施機械通氣,術中為患者泵注丙泊酚6mg/(kg·h)和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14)0.2μg/(kg·min)維持麻醉,手術結束前15分鐘給予0.1μg/kg舒芬太尼,結束前10分鐘停用丙泊酚。手術結束后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且呼吸頻率>8次/分鐘時,拔出氣管導管,并給予面罩吸氧,持續(xù)關注患者生命體征。
1.3.2 超前鎮(zhèn)痛方法:超前鎮(zhèn)痛需在手術切皮前15分鐘進行,對照組皮下注射2ml 0.9%氯化鈉注射液;觀察組皮下注射鹽酸氫嗎啡酮(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20100)2mg。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鎮(zhèn)痛效果及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①鎮(zhèn)痛效果分別于拔管后10分鐘、拔管后30分鐘及拔管后1小時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5]進行判定,分值0~10分,其中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劇烈;②血流動力學:分別于麻醉前、術畢、拔管時、拔管后10分鐘、拔管后30分鐘記錄兩組HR及平均動脈壓(MAP);③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便秘、蘇醒期躁動等。
2.1 鎮(zhèn)痛效果 觀察組各個時間點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拔管后30分鐘、拔管后1小時VAS評分均較拔管后10分鐘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VAS評分對比(分)
注:與同組拔管后10分鐘相比,*P<0.05。
2.2 血流動力學指標 觀察組術畢、拔管時、拔管后10分鐘及拔管后30分鐘MAP與HR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畢、拔管時、拔管后10分鐘及拔管后30分鐘MAP與HR均較麻醉前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
注:與同組麻醉前相比,*P<0.05。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20%(5/49),其中惡心2例,嘔吐1例,蘇醒期躁動2例;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53%(13/49),其中惡心2例,嘔吐1例,腹瀉1例,便秘1例,蘇醒期躁動8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56,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在術前人工氣腹、術中牽拉內臟等刺激下,均會產生疼痛及不適感,加上缺氧、氣管導管、尿管、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影響,進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HR與BP均隨之升高,還可能引發(fā)心血管意外,增加手術創(chuàng)面出血的風險[6]。因此,如何提升鎮(zhèn)痛效果,減輕患者應激反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具有重要意義。
鹽酸氫嗎啡酮屬于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是目前較為新型的半合成強效藥物,該藥物主要通過激動中樞神經系統(tǒng)μ阿片受體而達到鎮(zhèn)痛效果,皮下注射2mg鹽酸氫嗎啡酮所產生的效果與10mg嗎啡效果相當,鎮(zhèn)痛作用十分強大;同時,皮下注射僅需15分鐘即可起效,鎮(zhèn)痛起效快,可有效維持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各時間點的鎮(zhèn)痛需求;同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通常完成時間約為30~60分鐘,而鹽酸氫嗎啡酮藥效達到峰值的時間約為30~90分鐘,因此,術前15分鐘為患者皮下注射鹽酸氫嗎啡酮可持續(xù)作用至患者術后蘇醒期[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個時間點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觀察組術畢、拔管時、拔管后10分鐘及拔管后30分鐘MAP與HR均較對照組低,提示鹽酸氫嗎啡酮超前鎮(zhèn)痛可有效減輕患者圍術期疼痛程度,并有效促進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張楊[9]等研究指出,鹽酸氫嗎啡酮超前鎮(zhèn)痛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蘇醒期躁動,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且鎮(zhèn)痛效果良好。此外,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鹽酸氫嗎啡酮超前鎮(zhèn)痛具有較高安全性,這主要與拔管時鹽酸氫嗎啡酮的血藥濃度逐漸下降有關,不僅維持麻醉效果,還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劉杰[10]等研究指出,鹽酸氫嗎啡酮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VAS評分,降低患者心率,維持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鹽酸氫嗎啡酮超前鎮(zhèn)痛可有效提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鎮(zhèn)痛效果,促進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