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山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眾多農村地區(qū)的夫婦選擇到遠離家鄉(xiāng)的城市中工作,增加自身收入,改善現有生活,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了一份力量,這類群體被稱作“農民工”。相比于城市居住的市民,“農民工”所能享受到的福利有限,很多農民工夫婦沒有條件將子女帶到身邊,給予子女應有的家庭溫暖和教育,這部分“子女”被稱作“留守兒童”,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廣大的農村地區(qū)。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農村地區(qū)的教師要針對這一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身心發(fā)育上遇到的問題,幫助留守兒童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家庭教育;教育觀念;教育方式
工業(yè)化的推進,必然推動城市化的進程,而城市化進程中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是社會向前發(fā)展不可避免的陣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農民夫婦外出打工,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在追求物質豐富的同時,也要正視子女的教育問題。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指引,兒童很容易誤入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違背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初衷。作為農村地區(qū)的教師,要重視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在兼顧教學的同時,盡自己最大能力彌補留守兒童在情感上的缺失,使留守兒童在收獲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筆者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驗,談談關于留守兒童教育的建議。
一、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調查
結合相關資料和生活實際,越是經濟落后地區(qū)的留守兒童問題越是嚴重。從全國來看,僅僅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數量已經達到了3100多萬,多么驚人的一個數字。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一個數學意義上的數字符號,而是一張張失落的臉龐,一顆顆孤獨的內心。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為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了諸多問題。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據調查,大多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或外祖父照顧,老一輩的人重勞動,輕學習,認為勞動才是最好的教育,對兒童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根植下了落后的學習觀念。還有一部分兒童是由其他親戚代管,大多情況下,無法真正融入“別人”的家庭。長此以往,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缺失必要的家庭關懷,容易使兒童形成冷漠、叛逆的心理。
(一)家庭教育有缺失
學校的教育教學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不是全部。一名兒童的完整教育是由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組成的,在學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幫助兒童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而家庭教育是學生最熟悉也最安心的場所,是兒童感受溫暖、關懷、傾訴煩惱的安全港灣。
(二)“隔代教育”和“代管教育”較嚴重
沒有條件將孩子帶在身邊的夫婦,只能將孩子“托付”給自己的長輩或親戚。大多長輩對兒童過分寵溺,而兒童父母又通常以給予物質和金錢的形式來彌補對兒童教育的缺失,容易使兒童陷入享樂主義的成長誤區(qū),以金錢來衡量一切。通常情況下,親戚家都有自己的孩子,而留守兒童面對親戚一家的時候,即便親戚對自己再好,也會天然生出一種隔離感。親戚又不能像對自己孩子那樣教育留守兒童,在教育上畏首畏尾,使得留守兒童形成不好的性格,要么自卑、內向,要么逆反心理嚴重。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脫節(jié)
外出打工的夫婦大多工作繁忙,加之對孩子教育不是很重視,與學校聯系較少,不能及時了解孩子的現狀。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不能進行有效的了解和解決,導致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脫節(jié)。
三、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問題的成因
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的推進,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們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從事原有的工作,其收入已無法滿足家庭開支,導致眾多農村夫婦選擇到回報更多的地區(qū)務工。由于自身經濟狀況的限制、自身落后的教育觀念等都使得農村夫婦不能對兒童開展有效的教育,造成留守兒童缺失家庭教育現象的出現。
四、改進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優(yōu)化教育方式,為留守兒童教育提供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
留守兒童現象普遍的農村地區(qū),教師肩負著更多的責任,在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投入更多精力,了解兒童的性格特點、家庭狀況、興趣愛好等,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兒童在學校能夠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二)轉變教育觀念,為留守兒童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留守兒童家長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條件的同時,應該分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創(chuàng)造條件將孩子接到自己身邊,使其能夠擁有完整的家庭教育。暫時沒有條件的家長,要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多與兒童進行溝通,使其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創(chuàng)造條件多回家,即使現實條件不允許,家長也要多與學校教師、鄰居、長輩、親戚進行溝通,時刻關注兒童的動態(tài),為兒童的成長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三)整合各方力量,為留守兒童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留守兒童的現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來進行解決。加大對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關注,挖掘、開發(fā)當地的特色,創(chuàng)建產業(yè),為外出務工群體回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從政策層面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解決城市中的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為留守兒童教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黃教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葉敬忠.關愛留守兒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