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敏
摘要:愛學生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極不容易。師愛,不僅僅要求教師有愛學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這種愛。教師在表達愛時,需擺正自身位置,尊重和相信學生,抓住表達師愛的契機,多用肢體語言,才能讓學生在點滴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從而接納教師對他的教育行為。
關鍵詞:師愛;表達;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5-0122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掉一個學生。我們絕大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都懷著赤誠的愛,這就是師愛。而師愛的直接表達方式就是: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遵紀守法,學好知識,學會做人。但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要讓每個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這份愛,并非一件簡單的事,這就需要教師的教育智慧,要講究師愛的表達。有研究人員在5所學校隨機抽取120名教師,問:“您愛學生嗎?”90%以上的教師回答“是”;然后向這120名教師所教學生進行調(diào)查:“你能感受到教師對你的愛嗎?”回答“感受到”的僅占10%。這說明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并非易事。為什么教師的愛學生感受不到呢?是不是教師表達愛的方式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一、改變角色觀念,是教師表達師愛的前提
有位教育學專家說過這樣有意思的話:在今天中國的教室里,坐著的是學生,站著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顛倒——站著的先生占據(jù)著至尊之位,而坐著的學生軀體內(nèi),卻掩藏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站著,甚至跪著的靈魂。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尤其是缺乏“以學生為主體”意識的教師,往往無視學生的人格,不惜扼殺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而將學生納入單純應試的軌道;甚至動輒訓斥、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更有對學生采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筆者建議教師:有意識地多和學生在一起,要抱有可以從學生身上學習的態(tài)度,表明教師重視他們的觀點,問問學生是怎樣想的,并對他們說的話表示感興趣,當學生說話的時候,避免打斷他們,仔細聽;關心每位學生,記住他們生活上每個細節(jié),定期問他們一些問題或者讓他們作出評價來表示出你的關心;在課堂以外與學生主動打招呼,在走廊或餐廳里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隨時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告訴他們什么時候以及如何與你聯(lián)系,同時尊重學生的個人空間;努力解決好課堂上出現(xiàn)的窘迫局面,諷刺會損害你和學生的關系;有幽默感,能夠勇于嘲笑自己,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教師能時刻把自己擺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位置,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發(fā)展。那么教師后續(xù)的教育行為,學生都能正確面對,欣然接納。
二、尊重和信任學生,為表達師愛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讓學生理解師愛,首要的即是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和信任是人與人相處的重要法則,更是師愛的基礎?;ハ嘧鹬亍⑿湃?,則關系融洽;失去尊重和信任,一味地苛責、批評,只會讓學生感到沉悶和壓抑,即使是表揚也顯得空洞,更談不上讓學生理解師愛了。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都有要求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做任何一件事情也肯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想法,愛生就應該尊重信任學生的人格和思想、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相對待;愛生就應該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善于捕捉表達愛的契機,讓表達顯得更自然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表達師愛的契機是經(jīng)常大量出現(xiàn)的,但跟機遇一樣,它是不規(guī)則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同時契機又是稍縱即逝的,要及時利用,如果錯過時機,效果可能就不明顯。這種契機特點要求教師在班級管理中要有敏銳的“眼”,善于發(fā)現(xiàn);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要有睿智的“腦”,善于思考;要有勤快的“嘴”,善于鼓動;要有靈活的“腳”,善于走進學生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五勤”。一句話,就是要求教師善于敏銳地識別表達師愛的契機,及時抓住并加以利用。
表達師愛的契機是無限的,它棲息在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泊在教育者靈魂的深處。教師善于捕捉契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關鍵所在。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如果能善于挖掘,為我所用,就能逐步使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乃至毅力、意志、品質(zhì)得到進一步的磨練和提高,從而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用肢體語言,使表達更深入人心
肢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各部分能為人所見的活動來進行表達和交流,也可稱之為體態(tài)語或無聲語言。它主要包括手勢、眼神、動作及姿態(tài)等,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手段和補充,通過肢體語言的應用及其有聲語言的有機結合,能達到“眉來眼去傳情意,舉手投足皆語言”的境地。
在表達師愛的方式中,發(fā)人深省的語言固然重要,但肢體所表達的信息也不容忽視。在人類之間相互接觸中像親密、生疏、隔閡、嫉妒、猜疑等狀態(tài)中,主要是一個“情”字作怪。言辭固然能表達一個人的態(tài)度,但自己的肢體語言卻能加深并藝術化對對方的感染。如教師在表達時肢體語言可以做到:用眼睛傳遞愛。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一個人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心情通過眼神完全可以流露出來。當你與學生交流時,眼神所傳達的信息尤為重要。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學會觀察學生的眼神以便從對方真實的眼神中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交往方式是必須培養(yǎng)的技能。在與學生對話時,如果你的目光沒有與他們平視,而是居高臨下地看著他們。那么不管你的語言是多么得真摯,也無法表達你對他的愛。因為你的身體姿勢在不停地告訴他們,你不尊重他們,沒有真心地接納他們。如果你能與他平視或者蹲下來仰視他,那么他們會覺得你很尊重他們,很愿意與他們交流。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凡是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fā)展,只有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才能夠精雕細刻地去塑造他們的靈魂?!鄙鐣诎l(fā)展,觀念在不斷更新,“師徒如父子”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在新的形勢下,怎樣才能使嚴師與摯友和諧地統(tǒng)一在一起呢?怎樣體現(xiàn)對學生的愛才算是恰到好處呢?這一課題永遠是全新的,永遠沒有標準答案,這就要求我們不懈地去探究表達師愛的藝術。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zhèn)第六中小學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