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梅
【摘? ? 要】素質教育是提升學生思想道德、能力素質、實現(xiàn)身體和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審美能力和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貫徹終身學習的理念。
【關鍵詞】初中語文? 素質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0.033
初中階段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構建知識架構,打牢知識基礎,更應當強調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強調學生對于語文學知識的認知和學習,實現(xiàn)知識積累和提升,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科目的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內心的學習意識,體會在學習過程中對人格情操的培養(yǎng)和熏陶。
一、素質教育的含義和內容
素質教育指的是通過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素質教育中的“素質”,包括人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質、能力素養(yǎng)、個性發(fā)展、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并且注重對于學生品質性格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雖然相區(qū)別,但并非相對立。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往往是同時進行的,無法做到對學生只進行一種教育而忽視另一種。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少不了對于知識的學習、訓練和測試,這些都是應試教育經常使用的手段,但同時這些手段和方式也是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也是能力和素養(yǎng)提升的過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同樣也要注意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二、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對素質教育的開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對應試教育的過分強調,導致了對素質教育的忽視。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都以升學為目的,強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分數(shù)的高低,并以此作為升學和進入重點學校的籌碼和敲門磚。因此導致了對于應試教育的過分強調,忽視了對素質教育的開展。對于這種情況要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著它的歷史原因,但畢竟影響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品質的培養(yǎng),并且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非對立的教育模式,不應如此偏向于某一方。因此,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警惕這種教學觀念,重視素質教育,實現(xiàn)兩種教育模式的同步開展。
(二)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理解和記憶的知識點較多,這一方面是為了學生通過對知識“量”的積累,實現(xiàn)“質”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和技巧,但在開展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分強調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而擠占了對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教學時間,忽視了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知識性的記憶是幫助學生完成對于科目的理論學習,單從此方面開展教學,而忽視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被動的接受,而非主動的學習,增長的只是對既有知識的學習量,而非對于學習能力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
(三)忽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
教育的過程并非只是在學校接受教育,在家庭、在社會、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時時刻刻都在接受教育。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對于受教育的觀念,還是只停留在學校教育的范疇內,忽視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家庭教育的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性格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家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人們形成健全的性格和各種優(yōu)秀的品質,而這些性格和品質,對于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不可忽視。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素質教育理念
(一)重視素質教育的開展
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讓教育者完全拋棄應試教育,而只進行素質教育并不現(xiàn)實,而且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并不科學。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非對立的教育模式,在開展應試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能夠實現(xiàn)知識量的提升,從而構建完整的知識架構,對于學生日后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人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了應試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矯枉過正”,重視對素質教育的開展,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強調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對于社會品德和優(yōu)秀品質的認知與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優(yōu)秀的榜樣。
(二)重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知識的學習、記憶和應用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科成績,但更深層次的學習應該是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的學習只是實現(xiàn)了對于知識量的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更應當注重對于“質”的變化,也就是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只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具備觸類旁通和應用實踐的能力。真正的教育并非讓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于知識的記憶,實現(xiàn)對能力的培養(yǎng)。知識的記憶只是暫時停留在大腦中,而能力的培養(yǎng)卻能融入到血液里,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學生即使忘記了這些知識,同樣也具備了這些能力。因此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三)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發(fā)展
在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學校教育的單一教學模式,要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發(fā)展,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實現(xiàn)家庭教育的跟進。素質教學以學生品德和三觀的培養(yǎng)為主要內容。對于這些內容,學校教育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些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動態(tài),可以通過微信的方式建立家長群,讓家長時刻與教師保持聯(lián)系。
四、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語文的基本知識,了解語文的基本概念。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重視素質教育的開展,重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發(fā)展,促進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