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紅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于宮肌瘤患者手術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住院先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及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差異。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在于宮肌瘤患者手術當中有著明顯的應用效果,能夠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以及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有著突出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子宮肌瘤;手術;應用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以育齡期女性為多發(fā)人群,該病的發(fā)生會加大患者身心痛苦和壓力,同時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上針對于宮肌瘤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而手術治療會為患者帶來一定的身體創(chuàng)傷,如果不能夠在整個過程當中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很容易影響到術后恢復以及預后。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預見性和計劃性的臨床護理模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注重從疾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服務,能夠明顯提高臨床護理工作的專業(yè)性和高效性[1]。為進一步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在于宮肌瘤患者手術中的應用成效,本次研究對45例子宮肌瘤手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獲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接受子宮肌瘤手術的患者,患者全部經過臨床診斷確診,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以及手術治療標準,并在開始此次研究前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全部患者均分成兩組,命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患者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9-51歲,平均年齡(39.5±5.3)歲,未育患者15例,已育患者3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為30-53歲,平均年齡(39.9±5.5)歲,未育患者13例,已育患者32例。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完善術前準備工作,做好健康宣教,為患者實施圍術期的基礎護理。實驗組患者則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開展標準化和計劃性的護理工作。按照臨床護理路徑計劃,具體的護理方法包括:第一天: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護理人員要熱情的接待子宮肌瘤患者,并對他們進行全方位的入院宣教,為患者安置好床位,介紹住院以及病房的整體環(huán)境。在具體的講解過程中,護理人員利用口頭和書面相整合的方法,以便增強患者對于宮肌瘤疾病的認識;對入院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基本把握患者健康情況和子宮肌瘤病癥,同時也掌握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狀況;指導患者完善各科室的檢查,并讓患者意識到各項檢查的必要性以及目的。第二天,對患者入院第一天檢查的各項指標進行整體評估,進而做好手術準備工作。護理人員負責在術前開展全面宣教活動,指導患者禁食禁水,完成術前備皮、用藥以及腸道準備;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為患者介紹手術的大致過程以及麻醉方法,消除患者的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手術治療信心,贏得他們的積極配合;在術前指導患者正確排便、體位調整等的方法。第三天為手術日,要求護理人員將患者推入手術室,留置好導尿管,在手術過程當中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在手術結束之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成功的消息,并為患者介紹術后監(jiān)護、用藥、麻醉之后要注意的問題等。第四天至第七天是術后患者恢復期,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術后的身體恢復情況進行觀察,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指導其下床活動,等到患者肛門排氣之后指導患者進食;指導患者做好外陰清潔以及護理,以免發(fā)生感染等并發(fā)癥。第八天至第十天,患者的身體基本恢復,于是可以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在家觀察的內容以及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辦好出院手續(xù),并讓患者及時復查。
觀察指標和效果評價方法: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同時,運用自制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分表劃分成三個層次,分別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分數越高則表示滿意度越高[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全部數據均納入到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3.0當中分析和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表2。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另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臨床護理模式,該模式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以時間為縱軸,以患者住院期間的多樣化理想護理手段為橫軸,最終建立起一個預見性和計劃性的護理體系。這樣的護理方法除了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快速恢復之外,還可以有效減少醫(yī)療資源的浪費。在大量的臨床實踐當中,臨床護理路徑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規(guī)范護理服務流程。臨床護理路徑把健康教育和護理工作進行了時間上的細化和計劃安排,因此在護理實踐當中會有一個規(guī)范化的指導,進而避免工作遺漏、疏忽等問題。第二,加強患者的疾病認知。由于事先制作完成了臨床護理路徑表格,于是使得護理人員每天都知道要護理的內容以及過程,因而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健康知識,提升患者的知曉率。第三,提高患者滿意度。臨床護理路徑能夠讓整個護理工作更加的主動積極和專業(yè),因而可以滿足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也可以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3]。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在于宮肌瘤患者手術當中有著明顯的應用效果,能夠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以及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有著突出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姜亞平,戴文英嚴麗芝.臨床路徑在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室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7(02):131-132.
[2]賴偉芬,陳風云.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術治療子宮肌瘤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2):54-55.
[3]劉逸霞,張愛華.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08):2708-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