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婷
摘 要:幼兒數學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重視對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培養(yǎng)中班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觀,改變教育策略方法,尊重幼兒的主體性,使幼兒自主的學習。本文提出了支持性策略:營造氛圍喚醒幼兒的自主參與意識;情景式游戲活動導入、激發(fā)自主參與熱情;利用多種探索方式,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自主學習;中班數學;集體活動;支持性策略
幼兒期是掌握知識技能,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時期。皮亞杰認為:數學開始于對物體的動作,真正理解數意味著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發(fā)現或能動地建立關系。而幼兒數學對于幼兒園的幼兒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若活動的設計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學出來的內容就變得十分呆板,信息反饋不及時,教學效率低的現狀,因此需采用各種學習數學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幼兒學習數學的自主性、主動性和主體性,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一、營造和諧、愉悅氛圍,激發(fā)幼兒的自主參與
(1)讓環(huán)境準備引領幼兒主動進入課程
主題背景下包含著大量數活動的內容。要讓這些數活動發(fā)揮功效除了活動中傳授新知識以外,還可以在環(huán)境上創(chuàng)設一份安全的探究氛圍使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只有讓幼兒在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中互動才能發(fā)揮環(huán)境真正的作用。如在上“找蛋”這節(jié)集體活動前,我們將有關蛋的圖片、標本等集中起來布置在墻面上,以各種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觀察、觸摸蛋的外形特征,讓幼兒從環(huán)境中了解這些動物以及蛋的不同之處,為之后的分類活動做好鋪墊。而集體活動中環(huán)境的渲染也能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在數數“秋天的花”這節(jié)活動中,教師事先將整個桌面周圍的柜面都布置成花的世界,誘發(fā)幼兒們的好奇心,有的幼兒會問:“老師,接下來我們要干什么,好多花呀”“老師我們要和小花朵做游戲嗎”,因為好奇,對這節(jié)活動也就十分的期待,各個都熱情參與,活動的效果也高了許多.通過這樣的環(huán)境使幼兒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調動幼兒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不斷體驗到自由感和成功感,感覺到學習數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使幼兒在融洽、愉悅的教學氛圍中自覺形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2)以情景式游戲貫穿整個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熱情
許多幼兒對數概念形成比較晚,由于數內容較抽象,多數幼兒都會出現不會做數學練習這樣的現象,因此我在活動設計時就考慮到以情景式來導入整個活動,提出問題情景,問題情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欲與好奇心。我從幼兒的主體地位出發(fā),圍繞教學的目的、積極啟發(fā)、熱情鼓勵幼兒質疑,激勵幼兒大膽探索問題,使幼兒從不敢問到敢問,從不會問到善問,把幼兒引導到自覺參與學習上面來。如:在“我在馬路邊” 的主題中,我?guī)ьI著幼兒玩小司機的游戲,以去送貨引出整個情景,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尋找出對應的車牌號碼,進行停車的游戲。因為只有停了車后才可以進入下個場所,幼兒的積極性也高漲了起來。我以情景式的口吻問他們:“瞧,第二層的車牌號碼缺少了一個,小司機們能幫我猜出是什么號碼嗎?”有的要利用數數的方法找出完整的號碼,有的需要尋找對應的紙來找出完整的號碼,問題情景吸引到許多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通過幼兒與教師的互動,使幼兒在活動中從質疑到解疑,從探索到實踐,開拓了思維,引發(fā)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見解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二、靈活運用多種探索方式,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1)放手,讓幼兒個別探索學習
目前幼兒數學主題教育現狀來看,教師與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實現幼兒自主發(fā)展在教育行為上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雖從主觀意識上知道要讓幼兒自主去學習,但在行動上還是“以教為主”占多數。如:在排序活動中,許多教師不再使用教具呈現,而是使用多媒體一個個的教給幼兒們如何排序,但萬變不離其中,教的元素依然存在,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和體驗的基礎上的。在排序活動“有趣的花”活動一開始,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給幼兒們設計了兩種不同花的排列方式,一種是有規(guī)律的,而另一種是無規(guī)律的,讓幼兒們自由說說哪種排列方式更加好記住,幼兒們很快達成了一致。于是我讓幼兒們在我提供的幾種材料的花中,先選擇兩種顏色的花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隊,自由探索出不同的排列方式。再將幼兒探索出的答案在臺上進行交流,得出有用的結論。
(2)以小組操作形式自由探索學習
中班開始就可以進行一定的合作。尤其在數學探索活動中小組操作活動變得十分普遍。教師要為幼兒做的就是提供豐富適宜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把自己的想法作用于材料,嘗試去解決問題。為幼兒的探索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凡是幼兒能思考的決不進行暗示。在“裝飾掛毯”這節(jié)數活動中,我讓幼兒合作將各種圖形進行組合。能力強的一組幼兒很快找到了圖形開始拼起來,只有一組幼兒比對來比對去,一個都沒有動手操作,這時,教師并沒有上前幫助,只是在旁邊觀察,給與幼兒們充分的時間去探索,肯定并相信幼兒們。最終,這組幼兒們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不負眾望也完成了任務。
(3)以集體形式自由探索學習
數學集體活動中,多數都會以小組單位進行學習,而整個班級一起探索同一教學內容的形式也能激發(fā)幼兒自由探索的興趣。教師在活動中只需給出一個任務,幼兒就可以自由去探索解決問題。如:在“男孩女孩排排隊”的活動中,教師提出了這樣的任務:讓幼兒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排成隊伍或排在第一個隊伍的是男孩,排成兩組或者三組隊伍等等。雖說這是教師發(fā)出的各個指令,但都是由幼兒自由選擇排列順序,排列方式的一種學習。通過這樣的探索游戲,幼兒們會自己判斷或由同伴去發(fā)現錯誤,再由自己去思考問題將問題解決。
參考文獻
[1]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李文馥《自主性的基本概念和實施方略》
[3]《幼兒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俊 2005年10月出版
[4]《學前教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石筠濤 2006年出版
[5]鄭國芹.淺談幼兒獨立性的培養(yǎng)[J]. 現代教育科學,2009年 08期
[6]科教創(chuàng)新 2011年第10期
[7]《對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 名師在線 沈祺瓊 2017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