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擬從教學反饋的角度,通過所羅門控制實驗法,隨機抽取T校四個自然班級,進行高職高專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期探索適合幼專師范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受課時限制和教學內容繁重的大學英語課程提供一種新的解決路徑,同時也為相關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參考和課改思路。
【關鍵詞】微課;翻裝課堂;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朱麗平,銅仁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國際教育學院。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通過CNKI(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進行文獻檢索,分別以“翻轉課堂”、“英語翻轉課堂教學”、“高職高專翻轉課堂教學”和“高職高專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作為關鍵詞,搜索到文獻數(shù)量。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則較為滯后。而高職高專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研究就更寥寥無幾。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利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構建大學英語課堂模式,加強對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改變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強的現(xiàn)狀。
此外,本研究對象所在地區(qū)的幼兒英語教育卻尚處在起步階段,幼兒英語教師普遍存在專業(yè)性不強、實踐能力差的特點。而高職高專學前專業(yè)的學生作為未來幼兒英語教師的主力軍,不僅需要學習英語基礎知識,更需要加強幼兒英語教學技能方面的學習。但受課程設置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很難在課堂上完成基礎知識、英語日常交流、學歷提升練習和幼兒英語教學技能等多重任務。教師在優(yōu)化課堂設計,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融入學生職業(yè)發(fā)展技能指導,全方面促進學生發(fā)展。因此,翻轉課堂的多重任務性就十分具有實踐意義。
二、翻轉課堂及高職高專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研究現(xiàn)狀
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兩位老師Jon Bergm和Aaron Sams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以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同時,Salman khan也開發(fā)了全新的教學工具和模式,并創(chuàng)立了可罕學院(Khan Academy)。美國加州河畔聯(lián)合學區(qū)采用了基于iPad的數(shù)字化教材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深受學生歡迎。總之,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呈現(xiàn)出起步早、樣式多、成果豐碩的特點。而國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自2013逐漸火熱,重慶市聚奎中學的翻轉課堂試驗走在全國的前列,它將翻轉課堂實際操作的路線總結為3個“翻轉”、課前4環(huán)節(jié)、課堂5步驟和6大優(yōu)勢。目前國內學者將研究主題主要鎖定在對翻轉課堂的適應性研究、配套技術研究和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三方面。
縱觀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基本均包括課前學習、課上研討、課后拓展幾個環(huán)節(jié)。實際教學中均符合“課前閱讀材料、做練習,課上分享成果、研討問題、教師指導,課后鞏固提升”的教學流程。筆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它既要符合學科特點又要兼顧學生特點,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這就對一線教師提出新的挑戰(zhàn),需要不斷開展教學實踐研究,優(yōu)化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三、高職高專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實例
筆者以復旦大學出版社的《新潮英語2》Unit 4 Reading “Eat Your Way to Glowing Skin”為教學內容,隨機抽取學前專業(yè)2017級四個自然班為實驗對象,分別標注為RG1, RG2, RG3和RG4進行所羅門控制實驗。其中RG1和RG3為實驗組,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RG2和RG4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現(xiàn)主要介紹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本次教學流程見下圖。
1.準備階段。此階段教師主要負責課前學習資料的開發(fā)設計和整理。針對本單元內容,教師需完成課前自學階段的資料,如導學案、自測卡和微視頻,并將資料推送到藍墨云班課。同時在藍墨云班課開設討論區(qū),方便學生在課前進行互動討論疑難問題或分享意見,也方便教師實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鎖定重難點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準備課中的教案和課件,知識卡、星星獎章,并在藍墨云班課開設評價活動區(qū),以便進行師生互評、生生互評。最后教師需準備課后的測試卡,推送至云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2.課前自學階段。課前自學的主體是學生,他們首先按照導學案依次完成藍墨云班課上的內容,即識記單詞闖單詞游戲關,閱讀文章闖閱讀游戲關,觀看微視頻闖語法游戲關,進入討論區(qū),提出疑問或分享見解。教師需要在藍墨云班課的客戶端觀察學生學習行為和效果,并將共性和特性問題反應到課堂教學中。
3.課中內化階段。本階段是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如下五個步驟:
(1)組間PK賽。首先播放小視頻《釣個美人魚》,引入話題。然后根據(jù)學生課前自學效果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討論區(qū)交流情況,制定出五大研討問題。將全班分成五組,進入小組PK賽,發(fā)布競技規(guī)則,即小組得分為個人得分,且每人答題機會為一次。每組負責一個研討問題,在固定時間內深入探討,而后每組選派一人上臺展示研討結果,其他各組同學在展示后可向改組提問。
(2)教師精講答疑。教師首先對上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總體表現(xiàn)做點評,然后更正學生不恰當?shù)闹R點解釋或補充說明某具體知識點用法等。同時對學生提出的其他問題,給與解答,并提供適量練習幫助學生消化理解。
(3)強化訓練。本板塊仍然采用組間PK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賽題呈現(xiàn)方式為題卡,題型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賽題知識點分別囊括了單詞的讀音和詞義、文章大意、語法知識等多項內容,以鞏固本節(jié)課重難點,同時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4)幼兒英語教學技能。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考慮到職業(yè)發(fā)展,他們急需幼兒英語教學技能方面的培訓指導。但由于課時限制和諸多因素的影響,實踐中只能將該部分內容融入課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前完成部分學習內容,這就使得幼兒英語教學技能學習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本環(huán)節(jié)可進行幼兒英語兒歌、韻律操、英語故事等方面的指導。
(5)今日之星。課堂教學結束后,師生登錄藍墨云班課進入評價區(qū),進行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同時選出本節(jié)課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為今日之星。教師根據(jù)評選結果,為當選今日之星的學生頒發(fā)星星獎章。
4.課后提升階段。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測、演、曬三個板塊。首先學生在課后登錄藍墨云班課,完成后測題,檢查學習效果。然后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句型和知識點,將常見蔬菜或水果的營養(yǎng)成分和功效用英語介紹給其他人,并將其拍成視頻,上傳到藍墨云班課或其他社交平臺。
四、小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養(yǎng),已經(jīng)受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的認可。但不少教師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學校教學設施不完備,教師信息化水平不高,教學設計技巧欠缺等。因此,筆者認為一線教師需要通過更多的教學實踐把握該模式,不斷地進行反思、理解和修正,使翻轉課堂不斷完善改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Khan Academy.http://www.khanacademy.org.
[2]張金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201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