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仁高娃 張春艷 隋哲峰
【摘要】目的 進一步了解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醫(yī)學基礎課的現(xiàn)狀,探討其影響因素,為更好地開展護理教育、提高醫(y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提供依據(jù)。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我院120名2016級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進行研究。結果 90%以上的學生認為改革后的教學方式及內容與護理專業(yè)相關程度高,課程整合后的教學內容更有條理,內容簡化、難度下降使其更易于理解。結論 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途徑可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融會貫通,又可強化學生護理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關鍵詞】中職護生;醫(yī)學基礎課;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38;R4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1..02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in Minority Areas
GAO Wa Sharen, ZHANG Chun-yan, SUI Zhe-feng, ZHAO Yan-ping, YANG Jing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 Department of nurs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Inner Mongolia Hulun Buir 021000,China)
【Abstracr】Objectiv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 for nursing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minority areas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better nursing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120 nursing students in 2016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our hospital.Results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s after the reform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nursing specialty. Th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after the integration is more organized, the content is simplified and the difficulty is reduced, which makes it easier to understand.Conclusion B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asic knowledge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are for clinical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can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Basic medical courses;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近年來,隨著國家的政策支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中職教育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同時,社會對高素質、高質量、高技能的護理人才需求量也顯著增加。而醫(yī)學基礎課是連接護理與臨床的橋梁,現(xiàn)代護理人員只有具有扎實的醫(yī)學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理論,才會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因此,為進一步了解本地區(qū)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醫(yī)學基礎課的特點,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學習素質的有效途徑,更好地落實護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們通過調查分析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學習醫(yī)學基礎課的現(xiàn)狀,查找相關的影響因素,對中職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進行改革,改變應該舍棄的傳教模式,這便可以有效地促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職教育的發(fā)展。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組織校內專任教師對我院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評估分析,編制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需要包括多個方面,包括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目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內容,需要將問卷發(fā)放給120名中職護理專業(yè)學生,以匿名方式完成。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其學習行為是一種被動的應付[1]。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中職學生是因為自己的愛好而選擇學習護理專業(yè)的人數(shù)僅有53例,所占比例僅為44.2%,而由于父母建議、就業(yè)趨勢等因素而學習護理專業(yè)的人數(shù)高達67例,所占比例為55.8%。由問卷的結果顯示,大多數(shù)的學生并不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選擇學習護理專業(yè),屬于被動選擇的范疇,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學習缺乏動力的情況。
2.2 教與學脫節(jié)
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選擇為不滿意的學生比例僅有5%,也就是說高達9成以上的學生對于任課教師的滿意程度較高。而經過對經常曠課的原因調查中,發(fā)現(xiàn)僅僅只有6%的學生認知教師的授課不佳,而2%的學生認為經過自我學習便可以,有48%的學生是因為對于課程不感興趣,有44%的學生是出于其他原因而曠課。在與教師的溝通程度的調查結果來看,3%的學生與教師從未溝通過,31%的學生很少與教師溝通,58%的學生與教師偶爾溝通,而與教師經常溝通的學生僅占6%。這些調查結果說明,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教與學相互脫離,使得教學效果下降。除此之外,有89.6%的學生十分喜愛試驗教學法以及演示教學法,這些學生認為這些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3 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
絕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接受過專門的、系統(tǒng)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因此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經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有7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的能力一般,有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的能力較差,如果沒有教師等教輔人員進行監(jiān)督,僅僅有22%的學生能夠進行主動的學習,有52%的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地完成作業(yè),因此作業(yè)抄襲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且大多數(shù)的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很難在學業(yè)上獲得進步。
3 對策研究
3.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總體來說,中職的學生往往是因為在初中學習階段的學習成績不佳,因此早已經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因此中職的教師的主要任務為恢復學生的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調整課程體系
在傳統(tǒng)的醫(yī)學基礎課程之中,教學的主線為“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且醫(yī)學基礎課程的教材內容也僅僅是簡單的重組、疊加等。所以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可以參考學生的意見,建立一個學生喜愛的知識體系,達到真正的學習內容的優(yōu)化[2]。
3.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本研究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1)注意要將護理臨床實踐經驗貫穿教學之中,注意教學的內容一定要符合護理工作的基本需要[3]。使學生在基礎課學習階段就了解護理臨床實際工作。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更喜歡實驗法和演示法教學模式。所以教師需要多采取該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結合PBL教學法[4]、情景教學法、病例討論教學法[5]、角色扮演教學法等,將護理的基礎知識講授給學生,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3)教師需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與研究,一定要將實踐作為主要的目的,同時還要由淺入深,使得學生更易學習。
4 結 語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職護理專業(yè)的學生作為中職學生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因此,我們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探索,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護理的專業(yè)能力,以此來適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中職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趙以文,袁 瀟,李永娟.中職學生專業(yè)認同、學習動機和專業(yè)課成績之間的關系:自我控制的調節(jié)作用[J].人類工效學,2016, 22(1):16-20.
[2] 韓 璐,付廣全,呂 昕.護理專業(yè)基礎醫(yī)學三理一剖課程的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2(下旬刊):149-150.
[3] 湯之明,陳曉霞,楊宇輝,等.基于崗位需求的護理臨床思維培養(yǎng)方法及其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11:58-59.
[4] 杜 喆,陶 凱,杜惠蓮.PBL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結合在中職解剖學基礎中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3):155-157.
[5] 龐 煒,李肖霞,李 爍,等.案例教學法在護理專業(y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18(1):13-16.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