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勤
2017年6月12日,我參加援非醫(yī)療隊來到桑給巴爾,進行為期一年的醫(yī)療援助。
納茲莫加醫(yī)院眼科中心不在醫(yī)院里面,而是在距離駐地6千米遠的郊區(qū),共3層小樓,這里周一、周三是門診,周二、周四是手術日,周五是特殊手術日。每次門診,醫(yī)院的黑人司機開車接我去眼科中心。
這兒的門診習慣是看到下午2點或者更晚,將所有的患者都看完再下班。每天2點多回到駐地,看到大廚和其他隊友為我留的可口飯菜,雖然很累,心里卻很暖,感謝我們這個團結的團隊。
剛走進納茲莫加醫(yī)院眼科手術室時,我震驚于患者、護士都衣著混亂地坐在準備間里?;颊呱碇阊b,不戴帽子,并且赤足;護士們雖然穿著手術室的工作服,頭上卻裹著伊斯蘭教的頭巾。她們的無菌觀念很薄弱,這讓我很擔心。患者們不懂英語,都不吭一聲,可能即使有疼痛或者其他不適,也在默默忍受,讓人很心疼,不禁讓我想為他們做更多一些。
第一周的兩個手術日,我共做了10臺手術,其中8臺是白內障,我的手術助手是45歲的默罕默德。手術室護士有4個,但通常我只能看到1~2個,年齡大多超過50歲,其中的法萊曼護士人最好,對患者也很認真負責,愿意在休息日來陪我查術后的患者。
非洲氣溫高、患者經(jīng)濟困難、衛(wèi)生條件差,白內障又都是門診手術,患者做完就回家,眼科中心也沒有規(guī)范的白內障術后宣教,我很擔心會發(fā)生術后感染。于是我求助國內鼓樓醫(yī)院眼科的同事,黃宏、江靜兩位護士長用最快的速度分別發(fā)來了白內障術后宣教和手術室護士術前準備規(guī)范。我連夜翻譯成英文,帶到納茲莫加醫(yī)院眼科中心,希望能讓這兒的白內障術前術后準備及護理更加規(guī)范,對患者的指導更加細致。
桑給巴爾的艾滋病發(fā)病率比較高,我的第一例艾滋患者,是一位60歲的女性,常規(guī)的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主切口做在上方角膜緣處,但她在幾年前雙眼因為青光眼做過抗青光眼手術,因此上方做主切口的位置剛好有濾過泡。于是我把顯微鏡轉了90度,改在了患者的顳側做切口,粘貼巾還是常規(guī)的粘貼方法,積液袋在患者的顳側。
手術進行到一半時,我感覺自己的肚子和右側大腿涼涼的。我的眼睛沒有離開顯微鏡,于是請助手默罕默德看一看怎么回事。助手說,因為在顳側手術,積液袋被壓住了,從患者眼內流出的灌注液都流到了我的身上。我也沒多想,繼續(xù)做著手術。手術結束后,患者從床上坐起來用英語對我說了一句:“感謝你為我手術?!?/p>
我換下手術衣匆匆趕回駐地,來不及吃飯,趕緊先洗澡,畢竟沾染了艾滋患者手術中的灌注液,好在我的肚子和腿上沒有傷口。第二天患者來復查,門診的護士并不知道她有艾滋病,為她換完藥后還在我的提醒下才及時洗手。我想這還需要我們和當?shù)貑T工進行溝通,完善這類預防制度,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忙碌的日子,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來到桑給巴爾之后,治療的患者無數(shù),每次看到患者臨走時微笑著對我揮手,我覺得再累也值得。我會全力以赴為這兒淳樸的患者們帶來更多光明!
(編輯 林 妙)
(投稿郵箱:32317945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