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梁成 丁永宏
[摘要] 目的 探究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在病因診斷中應用CTA的價值。方法 方便選取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30例為該次研究對象,時間為2014年1月—2017年12月,其均接受CTA(CT血管成像)檢查以及DAS(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對其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經(jīng)CTA的檢出率(92.86%)和DSA檢查的檢出(100.00%)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7 0,P=0.309),陽性率均較高。 結論 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在病因檢查中應用CTA,能夠有效對其病因進行判斷,且具有較好的診斷有效率和無創(chuàng)性,意義重大。
[關鍵詞] CTA;自發(fā)性腦室出血;病因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c)-0174-03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TA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ZHANG Jian, LIANG Cheng, DING Yong-h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Shuyang Peoples Hospital,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6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A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Methods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xamined by the CTA (CT angiography) and DAS, 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est rate of CTA and DSA was respectively 92.86% and 100.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m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307 0,P=0.309), 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higher.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TA in th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can effectively determine the causes with better diagnosis effective rate and non invas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TA;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Diagnosis of causes
自發(fā)性腦室出血可以分為繼發(fā)性自發(fā)性腦室出血和原發(fā)性自發(fā)性腦室出血,其中導致患者出現(xiàn)繼發(fā)性自發(fā)性腦室出血的病因包括外傷、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高血壓腦出血等[1]。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種急癥,其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患者起病急驟,病情危險,死亡率與殘疾率均較高[2]。大量研究表明,盡早對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的病因進行明確,對患者疾病治療以及預后的改善有著積極的意義[3]。該文主要對2014年1月—2017年12月30例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在病因診斷中應用CTA的價值作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30例為該次研究對象,其均接受CTA檢查以及DAS檢查。30例腦室出血患者中,男女之比例為18∶12,年齡范圍為8~59歲,年齡均值為(43.56±5.89)歲,其中19例存在高血壓疾病史,未有患者存在出血疾病史。患者均在發(fā)病后的2~12 h入院就診,其疾病較為急驟,患者均出現(xiàn)嘔吐、頭痛等癥狀,其中4例伴有癲癇發(fā)作,3例失語,15例肢體肌力下降(單側(cè)),16例腦膜刺激征,29例意識障礙。入院后,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加深情況,其中12例出現(xiàn)生命體征變化,2例形成顳葉溝回疝。腦室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為10例全腦室鑄型,4例第四腦室出血,4例第三腦室出血,6例雙側(cè)腦室出血,6例單側(cè)腦室出血。該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接受該次研究,在簽署知情同意書的狀態(tài)下為患者實施CTA和DSA檢查。
1.2 方法
CTA檢查:在患者發(fā)病后24 h內(nèi)實施CTA檢查,采用64排128層螺旋CT機為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實施檢查,協(xié)助患者保持仰臥位,之后實施CT掃描,從患者的C2椎體向其顱頂水平進行掃描,之后實施增強掃描,實施對比劑自動跟蹤技術,即觸發(fā)點為患者的頸總動脈,觸發(fā)閥值為100 HU,延遲時間為3 s,經(jīng)患者的肘靜脈,將對比劑(非離子型)注入,劑量為60~65 mL,注入速度為5 mL/s。將管電壓設置為120 kV,螺距設置為1.0,管電流設置為260 mAs,準直設置為128 mm×0.6 mm,間隔為0.5 mm,層厚為0.6 mm,完成掃描后,將平掃以及增強掃描后的相關薄層圖像向其工作站傳輸,進行VR技術的重建,之后形成3D-CTA成像。DSA檢查:在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發(fā)病后72 h實施DSA腦血管造影。
1.3 觀察指標
對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經(jīng)CTA和DSA檢測的結果進行觀察分析,并與術后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其中煙霧病的診斷標準為:頸內(nèi)動脈末端、大腦中動脈、前動脈起始部閉塞或明顯狹窄、腦底阻塞處存在異常血管網(wǎng)。主要為雙側(cè)受累,部分為單側(cè)受累,以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進行代償供血,同側(cè)頸外動脈、對側(cè)頸內(nèi)動脈可側(cè)支供血。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均嚴格錄入SPSS 2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診斷準確率等計數(shù)資料[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30例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中,其中16例經(jīng)影像學檢查未發(fā)現(xiàn)病變,其中10例存在明確的高血壓疾病史,判斷為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破入腦室,6例患者的出血原因不明。這16例患者中,均實施腦室穿刺外引流與尿激酶灌注聯(lián)合治療。14例患者經(jīng)CTA以及DSA檢查顯示為繼發(fā)性腦出血,其中10例為動脈瘤(7例動脈瘤患者在接受DSA檢查的過程中,同時實施介入動脈瘤栓塞術治療;1例患者經(jīng)CTA檢查漏診,實施DSA檢查后,顯示為大腦前動脈末梢部的動脈瘤,給予其栓塞術治療后,實施腦室穿刺外引流以及尿激酶灌注治療;另2例患者實施開顱動脈瘤夾閉術以及血腫清除術治療,術后同時實施腦室穿刺外引流以及尿激酶灌注治療),3例經(jīng)CTA和DSA檢查均顯示為腦動靜脈畸形(為其實施介入栓塞術治療,其中1例患者術后實施腦室穿刺外引流以及尿激酶灌注治療,2例患者在疾病穩(wěn)定后,實施二期開顱手術治療,將其畸形血管切除),1例患者經(jīng)CTA和DSA檢查均顯示為煙霧病,給予其腦室穿刺外引流以及尿激酶灌注治療。
30例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其經(jīng)手術證實14例患者疾病繼發(fā)于腦血管病變,其中DSA的檢出率為100.00%,CTA的檢出率為92.86%(1例漏診)。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經(jīng)CTA和DSA檢查的檢出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07 0,P=0.309),陽性率均較高。
3 討論
自發(fā)性腦室出血占自發(fā)性顱內(nèi)出血幾率的10%~15%左右,患者的疾病發(fā)展較為迅速,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而出現(xiàn)死亡的情況,其病死率在35%~52%左右[4]。相關研究表明,在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疾病原因未明確的狀態(tài)下,為患者實施腦室穿刺外引流術干預,則可因顱內(nèi)壓變化而出現(xiàn)動脈瘤破裂,從而出現(xiàn)大出血[5]。因此,應盡早對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的發(fā)病原因進行明確,并實施針對性的方案進行治療,將患者的治療風險降低,促進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預后的改善[6]。
目前,診斷血管病的方法包括CTA、MRA(磁共振血管成像)、DSA技術等,其中DSA是對顱內(nèi)血管病進行診斷的金標準,但是其檢查時間較長、操作復雜,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樣就限制了其臨床使用價值,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檢查時間長,而出現(xiàn)病情加重或延誤的情況[7-8]。隨著影像學疾病的不斷發(fā)展,使得CTA在顱腦出血性疾病診斷中應用,其價值得以提高,CTA是以CT檢查和圖像處理為基礎,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靈敏度高、非侵襲性的特點,在病情危重、發(fā)病急、不耐受DSA、年齡大等患者中應用,可取得較高的價值[9-10]。CTA檢查圖像在處理后,可以進行任意角度、任意方位的旋轉(zhuǎn),選擇最佳的角度對病變圖像進行觀察,更好了解患者病灶和周圍組織結果的相應立體解剖結構,臨床疾病診斷中應用,安全有效[11]。
該文研究結果顯示,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經(jīng)CTA的檢出率(92.86%)和DSA檢查的檢出(100.00%)率相比,差異較小,陽性率均較高。廖文彬[12]在《血管CTA成像技術在腦出血早期診斷及其病因判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中顯示,腦出血患者接受DSA檢查的檢出率為100.00%,接受血管CTA成像技術檢查的準確率為96.67%,兩種檢測的準確率相比差異較小。該文研究結果與廖文彬[12]在《血管CTA成像技術在腦出血早期診斷及其病因判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中的研究結果相比,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表明該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CTA與DSA相比,其空間分辨率稍差,主要是受到噪音影響或容積效應的影響所致。CTA檢查時,其較易受到海綿竇內(nèi)血液以及顱骨的影響,對海綿竇段以及頸內(nèi)動脈巖骨段動脈瘤具體空間結構的顯示較差。且CTA不能對側(cè)支循環(huán)、優(yōu)勢供血等血流動力學情況進行全面的反映,僅能夠觀察患者的血管解剖結構情況。雖然CTA在自發(fā)性腦室出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低于DSA,但是其可以有效將患者顱內(nèi)血管具體空間關系、顱骨與腦血管的關系進行顯示,準確對病灶的大小進行測定,顯示腦梗死軟化、出血、萎縮等并發(fā)癥,指導術中更好將病變血管切除,避免因血管畸形、動脈瘤所致的再次破裂出血情況,為自發(fā)性腦出血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jù)[13-14]。
綜上所述,CTA在自發(fā)性腦室出血患者疾病診斷中應用,具有靈敏度高、非侵襲性、操作簡單、快速等優(yōu)點,且診斷有效率較高,可以更好對腦血管與其顱骨之間的關系進行顯示,為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病灶的定位提供依據(jù),意義重大,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徐偉.雙源 CT 血管成像對非高血壓患者自發(fā)性顱內(nèi)出血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18):23-24.
[2] 王立江,張吉榮,韓光良,等.CT定位下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高血壓基底節(jié)區(qū)腦出血短期療效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4):391-394.
[3] 牟連生.CTA、MRA及DSA在非創(chuàng)傷性、繼發(fā)性腦出血疾病診斷的價值[J].心理醫(yī)生,2017,23(24):283-286.
[4] 王淑英.CTA點征對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腫擴大的預測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5,30(7):66-68.
[5] 劉兵榮,馬繼民,肖瑾,等.腦血管CTA點征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10):1682-1684.
[6] 牟振弘.CTPI聯(lián)合CTA對腦出血血腫擴大及灌注的研究[D].天津: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
[7] Brouwers H Bart,Battey,et al.Rate of Contrast Extravasation on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Predicts Hematoma Expansion and Mortality in Primary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5,46(9):2498-2503.
[8] 林發(fā)牧,許小兵,謝國強,等.首診CTA點征對原發(fā)性腦出血患者血腫擴大、院內(nèi)死亡及不良預后的預測[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3):181-185.
[9] 李上華,吳學永,黃雄,等.CTA點征與腦出血患者早期血腫擴大的關系研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826-2827.
[10] 牟振弘,李斌,張玉香,等.CTA“斑點征”急性腦出血血腫擴大及臨床預后的有效預測[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5,32(4):322-324,327.
[11] 白亮,毛秀琴,石俊,等.顱腦CT血管成像在煙霧病腦出血急診微創(chuàng)穿刺治療中的作用[J].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17,12(5):436-437.
[12] 廖文彬.血管CTA成像技術在腦出血早期診斷及其病因判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9):48-50.
[13] 鄧德旺,李桂心,劉必松,等.CTA斑點征在預測高血壓腦出血血腫擴大中的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6):2435-2436.
[14] 李詩雨,吳世政,才鼎,等.CT血管造影點征在早期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意義及應用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9(1):103-105.
(收稿日期: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