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萬兵
【摘 要】 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催生了大數據時代的出現,但與此同時其安全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突出?;诖?,為了幫助更多的技術人員在大數據時代,更好地應對網絡安全問題,本文以大數據時代下網絡信息在物理安全方面、信息內容方面所出現問題的基本特征為出發(fā)點,對相關安全保障策略做出了研究,并進行了相應的闡釋和說明。
【關鍵詞】 大數據時代 網絡安全問題 訪問權限控制
引言:在人類社會走向世界全球化、經濟多元化的當今。如何保障通過互聯(lián)網收集到的大數據能夠不出現安全問題,已成為整個互聯(lián)網行業(yè)乃至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點話題。而大數據在互聯(lián)網、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目前已經深入到了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使各行各業(yè)發(fā)展前景變得更加廣闊。但這也導致其更容易出現安全問題,需要全體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提高重視并加以解決。
一、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的基本特征
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1)物理安全特征:指的是大數據時代網絡建設必須要重視對網絡工程的規(guī)劃和設計,以保證網絡信息在傳播過程不會出現丟失問題,對于個人用戶來說,保證自身的網絡安全需要其重視起對自身計算機硬件的配置,保障其先進性、嚴密性,以防止因故障原因而可能會被入侵者“乘虛而入”,而導致出現信息泄露情況;2)信息內容安全,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保護上,依據受保護對象不同,可以被分為位置保護、標示符號保護、連接關系保護等三種類型。只有實現了對網絡信息安全的保護,才能使數據信息免遭黑客或病毒的入侵,從而對之后可能會出現的非法數據盜竊行為作出有效抑制[1]。
二、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的保障策略
(一)做好訪問權限控制
大數據記錄著大量與企業(yè)、個人有關的基本信息情況,涉及很多隱私性問題,必須要得到保護。因此,為了確保大數據時代下網絡安全問題能夠得到保障,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做好對數據訪問權的控制工作,其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為了防止出現黑客攻擊或木馬病毒盜取機密數據,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加密算法、密鑰等方式來加密數據,使其成為只有通過特定手段才能解讀的一種密文,這可以保證哪怕其被竊取但不法分子仍然無法對信息進行解讀,從而保證其數據不會發(fā)生真正泄露;2)控制好數據訪問權限需要技術人員,既要確保用戶可以對網絡資源進行合法訪問和使用,還能對其訪問量做出控制,對一些機密性數據要通過設置密碼等手段進行訪問認證,以此來達到避免出現用戶非法訪問的情況,從而實現對數據保密性的有效維護。對于以云計算方式存儲的大數據,應以此為依托來為用戶進行服務。這時可以將數據的應用與存儲相互分離,并通過過濾器監(jiān)控數據的應用情況,對于出現的異常要進行跟蹤,并做好對關鍵數據的備份,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對于數據在應用過程和中所出現的惡意代碼或病毒問題,技術人員要不斷提升數據加密技術的先進性,確保其能夠對抗當前最先進的用戶入侵手段,例如:可以通過聲音、指紋等個人特征較強的權限手段來提升數據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二)做好網絡隔離控制
利用防火墻技術區(qū)分內外網來達到網絡隔離目的,是大數據時代保證網絡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應用方式如下:
1)網絡隔離的主要目的是保證用戶內部網絡環(huán)境達到安全,當前其已經可以通過智能防火墻來達到。智能防火墻能夠自主實現對有價值信息的采集,并時刻監(jiān)視是否有外部網絡試圖入侵的情況。同時,該防火墻還能實現對局部內部網絡系統(tǒng)功能的優(yōu)化,使網絡系統(tǒng)能夠實現對數據信息的智能決策,這可以保證其具備更強的穩(wěn)定性;2)做好網絡隔離控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阻斷非授權用戶對大數據的訪問渠道,在這一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通過對互聯(lián)網節(jié)點與端口的保護來達到這一目的,技術人員在使用完數據后臺之后需要及時將其關閉,并通過刪除歷史痕跡等方法,來規(guī)避因黑客入侵而可能會導致的數據丟失問題;3)此外,技術人員還要對內部所時用網絡系統(tǒng)配置一些入侵檢測控制軟件,該軟件能夠對非法入侵的黑客做出識別并及時做出處理。該軟件同時還應當具備足夠的殺毒功能,可以及時實現對入侵病毒的查殺,從而保證大數據系統(tǒng)的安全性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確立安全管理意識
隨著社會競爭激烈程度正不斷增加,各個企業(yè)都在想方設法來獲取競爭對手的大數據信息,以此來找到其中的漏洞而加以利用,因此,確立安全管理意識已成為保障網絡大數安全的的重要途徑,其工作方式如下:
1)首先各個大數據用戶應當確立起足夠的安全管理意識,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透露給別人,系統(tǒng)登錄時的密碼一定設置的盡量復雜且定期對其進行修改,以此來避免其出現泄漏問題。此外,若電腦損壞需要維修時,用戶也可以通過提前將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備份保留,并將其在現有電腦刪除的方式來確保信息不會在維修時出現被偷竊丟失;2)同時,在制度層面有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網絡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嚴懲網絡入侵等危害網絡安全的行為,并根據網絡技術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的修改法律,以此來保證大數據時代下網絡能夠始終處于安全狀態(tài);3)而對于使用大數據的企業(yè)來說,其也應當制定出嚴密的安全制度,特別是針對泄露而問題出現時的應對預案,以此來保證將信息泄露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2]。
總結:綜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和解決對策,得出結論:為了保障大數據時代的網絡安全只有通過做好訪問權限控制、做好網絡隔離控制、確立安全管理意識等三個方面的策略才能獲得實質性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幫助更多的技術人員,在大數據時代更好地應對網絡安全問題,從而使其能夠更安全的利用大數據開展工作。
【參考文獻】
[1] 姜斌,劉靖,劉福強.探析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5,6(06):6-7+22.
[2] 張傳勇.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分析[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5(0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