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云
【摘要】閱讀能讓人體會生命的價值,思考人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閱讀能力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文學名著,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還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關(guān)鍵詞】文學名著;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可以引導學生與智者交流,觀古論今。名著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應(yīng)該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閱讀中引導學生感悟和思考人生,從中獲得啟迪,使學生具有初步審美能力,在閱讀中享受審美的樂趣。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名著有很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資源。在教學中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一、閱讀文學名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shù),在文學作品中蘊含著一定的思想和理論。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擔負著傳承文學內(nèi)涵的重要責任。文學作品的學習與語言學習是不可分割的,學生通過閱讀文學名著能夠感受作品中的特有風格,以及精美的語言。文學名著中還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感悟人生,理解生命的價值。閱讀文學名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文學名著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通過閱讀能夠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領(lǐng)略不同風格的文采,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但是當前小學生對閱讀名著的興趣不大,他們中大部分是通過影視劇了解四大名著的,能夠完整閱讀四大名著的學生極少,對外國的一些文學名著則了解得更少。學生之所以對這些文學名著不感興趣,主要是由于這些名著年代久遠,學生在閱讀時存在著語言障礙。而且這些文學名著的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時對于字詞的理解還存在著困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讓他們主動進行閱讀。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遇到名著中的片段,可以給學生制造懸念,讓學生迫切地想要尋找答案,消除懸念,進而引導學生主動在課外閱讀文學名著。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使學生的閱讀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進而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量。
二、閱讀文學名著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我國教育部于2017年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他們活潑好動,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文學名著。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給學生講一些奇特驚險的名著片段,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戛然收聲,并向?qū)W生推薦這部文學名著。把學生引到原著中去,促進他們主動去進行名著閱讀。如在學習大禹治水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禹父親鯀的故事,在講解到故事的精彩處停止。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華上下五千》,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把名著中的片斷與相關(guān)影視劇播放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把原著與影視作品進行比較,進而讓學生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題及精彩之處。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其中的視頻片段,并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的人物感情。通過閱讀名著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精研細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準備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讓學生通過品讀文本,感知文本內(nèi)容,理解文章內(nèi)涵。名著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和永恒的主題,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實學生的心靈,開發(fā)學生智力,對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文學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價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多閱讀和品味原著,其間可以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思維,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關(guān)注作者的表達手法和思想感情。并且引領(lǐng)學生品味名著中的精彩故事,通過細細品讀,把書中的精華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闹R,最終獲得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名著集聚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名著中的經(jīng)典片段,在這些片段中有細致的描寫、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和個性化的人物形象,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時,要找準人物的精神點,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內(nèi)涵,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審美能力。
四、結(jié)語
文學名著是人類歷史文化精髓的沉淀,也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學標志,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學名著,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精華。學生從小閱讀文學名著有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名著教學,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名著的興趣,進而主動去閱讀。在教學中引領(lǐng)學生閱讀名著,汲取名著的營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羅小紅.淺談小學語文古典名著類課文的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7).
[2]黎瓊.打開語文素養(yǎng)的“天窗”——《天窗》(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J].四川教育,2016(2).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