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相對普高的學生來講:底子薄但個性強,思想意識活躍但學習動機缺失,渴望得到認可,但人際關系存在障礙,自我意識增強,但自控能力不足。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針對中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筆者提出了中職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方式及其有效性這一課題研究。
師生互動,顧名思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放低”身份,主動邀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己,師生在平等的關系中,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師生互動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本文主要提出了問題互動、討論互動、換位上課互動、游戲互動這四種互動方式,并研究了其有效性。
二、互動方式
1.問題互動
問題互動,是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方式中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但往往大多數(shù)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這種單向的“師問生答”互動方式,并不能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因此筆者提出了“師問生答”“生問師答”和“生生互問互答”等三種問題互動方式。
(1)師問生答
師問生答的互動方式,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雖然常見,但對老師來講,要抓住中職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提高和改變自身的提問技巧與方式,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教學能力之一。例如,在教學《將進酒》這首詩之前,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問題一:“詩人之印象:從小學開始到現(xiàn)在,我們學習了詩人李白的多首詩,請談談對李白的認識,你喜歡他嗎?”問題二:“《將進酒》這首詩中你最喜歡的詩句是什么?為什么?”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激發(fā)了學生對詩人李白和這首詩的興趣,教師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積極發(fā)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生問師答
生問師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出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來解答。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另外,教師回答學生的問題,也要有針對性,挑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回答,剩下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荷花淀》一文后,學生提出:如何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藝術特色一般從哪幾方面來分析?也有學生提出作者孫犁的相關問題。此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藝術特色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并為以后閱讀分析奠定基礎。針對作者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課后自己查閱,然后與大家分析。
(3)生生互問互答
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在“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下,也是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表現(xiàn)方式之一。教師在講解完課后,讓學生分成合作小組,小組內(nèi)進行互問互答,學生之間先自我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尋求老師幫忙。這樣生生之間互問互答,互相幫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感情,更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2.討論互動
討論互動,主要還在于學生之間的討論互動,教師起到輔助、引導的作用。在討論互動這一互動方式中,教師可以借鑒對分課堂模式下的討論教學——“隔堂討論”。即教師先講授,等下一節(jié)上課時學生討論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如何討論?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亮考幫”開始?!傲痢奔础傲灵W閃”,學生在聽課后,總結(jié)出自己感受最深、收益最大的內(nèi)容;“考”即“考考你”,學生認為自己弄懂的問題但他人可能不懂,通過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挑戰(zhàn)別人;“幫”即“幫幫我”,學生把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也通過問題的方式,尋求他人的幫助,以得到解決。同時,學生討論可安排成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
例如,對分課堂的核心要求是:精講留白。而魯迅的《拿來主義》對于學生來講,單純的精講并不能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下一節(jié)課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學習。如在四人小組中,每位學生向其他三位學生介紹自己對本文的理解與感悟,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組內(nèi)選出最亮閃閃的看法,隨后小組長代表小組表達本小組的亮閃閃的想法,全班進行交流討論。同樣,學生可在小組內(nèi)提出自己的問題來挑戰(zhàn)其他三人;也可提出自己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這樣大家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積極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既為討論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內(nèi)容,也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參與討論學習的熱情。最后教師進行小組抽查,可以隨機抽查小組提問,也可以隨機選小組進行回答。這樣不僅促進生生互動,更是督促全班學生認真討論聆聽。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3.換位上課互動
換位上課,主要指師生角色互換。這種互動方式對學生來講,要求比較高。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任務,做出相應的提示。課上,隨機選取小組代表講解自己小組負責的部分,等所有的小組講完后,全部討論補充,教師進行最后的總結(jié)和深化。
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前,教師可以為小組A分配“講解作者的生平信息以及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小組B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小組C講解教學過程;小組D總結(jié)教學。在此過程中,小組代表講解本小組負責的部分。教師要求在各小組講解過程中,只能傾聽,不能提出不同意見,等所有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學生可提出不同意見與問題。教師也要做好聽課筆記,做好總結(jié)。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多鼓勵,有不同意見時注意表達方式,不要打擊學生的主動性。這樣師生互換角色進行上課,完全抓住了中職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學生多參與。師生互換位置,學生站在教師的位置,以教師的角度思考問題,體會教師的工作,并為講好課做好功課,認真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與分析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為學生進入更高一級的學府或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職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
4.游戲互動
游戲互動,對于中職生來講,需要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游戲教學不但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可能會因游戲的幼稚性而參與度不高。但為緩解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嚴肅性、沉重性,師生間的游戲互動也不乏為一種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互動方式。為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教師可以參考借鑒現(xiàn)階段比較火爆的知識型競賽節(jié)目,如江蘇衛(wèi)視的《一站到底》,央視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等,可以借鑒其形式展開游戲互動教學。
例如,在語文復習課中,傳統(tǒng)的復習方法是教師先講述大概的知識框架,然后讓學生自由復習,最后進行考試測驗,這種放任自由的復習方法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來講沒有任何效果,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討厭沒完沒了的大測驗、小測驗。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復習重點,然后模仿《一站到底》的競賽形式,進行復習測驗,并設置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措施,競賽活動可以定期開展,提供“復活”機會。這樣教師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大大提高了復習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再如詩詞復習,可以借鑒《中國詩詞大會》的競賽形式,教師出題,學生報名參與回答,另外,安排學生進行詩詞解釋,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這樣的競賽游戲互動,緊跟潮流,大大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學生在既緊張又輕松的游戲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提高互動方式的有效性研究
中職語文新課標指出:本課程的任務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思維發(fā)展,加強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的應用能力,為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xù)學習奠定基礎。作為中職教師,要達到新課標提出的課程要求,就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針對上述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方式,如何提高其有效性,以下再談談筆者的看法。
1.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
教育事業(yè)伴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也為教師、為學校提出了新的教學命題。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中互動方式的有效性,提高教學效率,就要與時俱進,積極轉(zhuǎn)變自身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明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開展教學活動,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標。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是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有效進行的前提與關鍵。
2.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學水平
要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的有效性,創(chuàng)建高效中職語文課堂,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強自我理論學習,提高自我教學水平。例如,對分課堂模式的學習。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雖是為大學開展教學提出的教學模式,但對于中職教學來講也不失為可借鑒學習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另外,為提高自我教學水平,也要積極參與學校的教學研究,為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3.關注學生身心發(fā)展,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
作為中職教師,要明確中職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是有別于普高學生的,教師要提高師生互動方式的有效性,首先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平等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有效進行的核心。
四、小結(jié)
中職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方式以及有效性研究是中職語文教師創(chuàng)建高效語文課堂,創(chuàng)建生本課堂不可忽視和缺少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中職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把握中職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強自我學習,創(chuàng)建以中職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的互動教學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中職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養(yǎng)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提高中職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為中職生今后的繼續(xù)學習和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開平市教育局教育科學“十三五”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負責人盧琳杰,課題批準號KP20170311。]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