缐維海
摘 要:古詩詞教學的成功與否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多是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成效差強人意。本文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分析
古詩詞作為閃耀在中國古典文化長河中的一顆星,光華燦爛,一直以來都備受推崇。小學生學習古詩詞,既是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也是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之一。但是小學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學生不愿意學或是學不得法,教學效率不高。那么,怎樣改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呢?
一、以讀為本,品味古詩詞
誦讀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之一,尤其是對于古詩詞教學,誦讀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以讀為本,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詩詞真意,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具體來說,誦讀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是初讀。初讀就是對古詩詞了解的階段,這一階段學生通過誦讀主要完成三方面的任務:一是認識字詞。即熟練掌握詩歌中生字、生詞,大概了解其意思,讀準每個字的讀音。如果遇到拿不準的讀音,尤其是因為古文和現(xiàn)代文的讀音不同而造成的差異,一定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其中的不同。比如學習李嶠的《風》時,“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边@個“斜”字,古代的讀音是“xia”,正好押韻,但是現(xiàn)代文中讀為“xie”,學生開始不太理解,讓他們多讀,他們就能體會其中的韻律美了。二是了解作者。即簡單了解一下作者的朝代、個人資料和文學地位,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詩歌風格和蘊含的情感。三是把握節(jié)奏。節(jié)奏是古詩詞韻律美的具體體現(xiàn),不管是五言還是七言,都有其內在的節(jié)奏,學生在多次誦讀中才能跟上節(jié)奏的步伐,培養(yǎng)語感。
其次是精讀。即通過認真地分析、探究,了解詩詞的真正意思。這個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兩步走:第一步是粗略地翻譯詩文,大致明白整首詩的意思。語文教材中對詩詞不好理解的地方多有注釋,學生要仔細閱讀注釋,將其中的意思翻譯出來,并放到文中去整體認知。第二步是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將自己領悟到的“點”在小組中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同學之間互相補充,教師根據(jù)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點撥。這個過程主要是有學生自己主動完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次是研讀。就是探究性地誦讀古詩詞,了解詩詞成文的時間、背景,體會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以“送別詩”為例,小學階段所學的送別詩有很多,李白、王維、高適、王昌齡、白居易等都寫過送別詩,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各有不同,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時的王昌齡兩次被貶,處境堪憂,但他并沒有灰心喪氣,并在此詩中表達堅持自己、絕不屈從的決心;而在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毕e之情更為濃烈,對朋友的留戀不舍、對朋友別后生活的掛懷躍然紙上,這場離別蘊含深情卻不黯然;高適《別董大》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雖是送別,卻不悲傷,反而有一種豪邁之意,將詩人寬闊的胸襟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對比賞析,體會古詩詞
古詩詞短小精煉,一句詩、一個字就能抒發(fā)作者的情感,展示著先賢們的智慧,對于其中用字的精妙,實在令人嘆服。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詩歌中的關鍵字進行替換,對比賞析一下替換后的效果如何,進而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用字的精準,逐漸積淀下來,就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個“綠”字,就用的十分精妙,本來是形容詞,這里卻用作動詞“吹綠”的意思,將這個字用其他字替換,效果如何?學生們紛紛發(fā)言,用了“吹、到、拂”等,但是都及不上“綠”的意境。通過這樣的一對比,詩詞中的美感就體會出來了,學生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都能得到鍛煉。
三、課外拓展,貼近古詩詞
古詩詞優(yōu)美而又精煉的語言令人心折,但是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理解起來有些吃力。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探析解讀外,還要進行課外拓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多種手段使學生更為貼近古詩詞,走進詩詞天地。例如,在學習白居易的《憶江南》時,教師一邊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江南風景照片,一邊讓去旅游過的學生講述他所看見的美景,雙管齊下,使學生對江南的美景有了直觀的印象,也對詩人的心境產(chǎn)生了共鳴。又如學習《春曉》時,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一幅雨后春景圖,在一場春雨后,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花瓣落在地上好像鋪了一層薄薄的地毯,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古詩詞精美又講究,它蘊含了先人的智慧,也抒發(fā)著美好的情感,確是人類文化的一塊瑰寶。學好古詩詞,不僅能積累語言、提高語感,也能受到人文熏陶、提升語文素養(yǎng),因而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立足學情,改進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小學生的古詩詞教學之路,為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蔣小榮.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9)
[2]盧麗紅.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5(23)
[3]潘娜.借助多媒體更好開展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