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銀
“問題”的創(chuàng)設是問題式探究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對于“問題”的設計不能隨心所欲,必須把握好五個“度”才能提高問題式探究教學的實效性。
一、設計趣味性問題
在設問中,教師應遵循趣味性的原則,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引用口語、諺語、俗語、成語等耳熟能詳?shù)男蜗蠡Z言,設計探究性問題,將政治課程中教條化、政治化、理論化的內容融入到幽默、詼諧的形象化語境中,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學習高中必修1中“股票”知識時,教師設計問題:“我國的股市為什么會‘牛氣十足,一路飆升?面對激情燃燒的股民,政府應如何加以調節(jié)、引導?”在學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一節(jié)時,教師設計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你的家庭生活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通過“牛氣十足”“激情燃燒”、“ 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等通俗風趣的語言“包裝”,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課堂上洋溢著濃濃的求知解疑的氣息,每一位同學都融入其中,不再是“冷眼旁觀”。
二、設計深刻性的問題
問題式探究是一個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悟知識生成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可探性。學生能在探究的過程中生成知識、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像“為什么”、“怎么樣”這類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是高中政治課堂思維訓練的需要。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還應遵循深刻性的原則,問題的設計要源于教材,又適度高于教材。
例:高中必修2《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課
問題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有何不同?
問題2:我國能不能實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為什么?(分小組提前搜集資料后進行辯論)
三、設計實踐性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本地區(qū)的實際,進行適時、適度地選擇和使用,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使學生不僅在課上,而且在課外能主動探究;不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動探究,而且能和其他同學合作探究,把探究當作一種學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
例如教師設計“如果你是服裝企業(yè)的廠長或經(jīng)理,將采用哪些經(jīng)營戰(zhàn)略占領市場?”、“村委會或居委會的工作你了解多少?你將為創(chuàng)建文明村鎮(zhèn)、文明社區(qū)作出哪些貢獻?”、“我國的文化市場應該如何規(guī)范?”“人性是自私的嗎?”等實踐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探究。
四、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
教學重點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適應未來社會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教材的主干知識;教學難點是教材中學生因缺乏知識經(jīng)驗或生活經(jīng)驗而難以理解的知識;知識的銜接點是新舊知識的交匯點,學生對舊知識比較熟悉,對新知識相對陌生,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思維“短路”;情感的觸動點是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能教育人、感化人的那一部分知識。在這些“關節(jié)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引起認知需要,開啟思維閥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掃清思維障礙,推進求知進程,提高思想覺悟。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吃透”課程標準,把握住探究的“點”,在課前作好充分地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
總之,教師應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思維特點,高度重視“問題”在探究活動中的意義,力求掌握和發(fā)掘課堂設問的技巧,充分發(fā)揮“問題”的“導火線”作用,引領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促成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