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錦
摘要:學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場所,愛國主義教育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緊密相連。根據(jù)自己多年教學工作經(jīng)驗,結(jié)合初中歷史教材,加強對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觀念,提高他們的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十分重要。
關(guān)鍵詞:愛國主義教育;初中歷史;興趣;中國夢
中華民族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民族,是一個偉大團結(jié)的民族。愛國,是我們中華兒女們一直來所崇尚的。近年來,我們祖國日益繁榮昌盛,國民素質(zhì)不斷提高,校園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樹立遠大志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年青一代更是肩負起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不要只局限于傳授基本知識、讓學生了解基本國情、掌握解題方法,而且注意通過歷史課程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下面,本人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一、祖國的繁榮與傳承,需要堅守民族愛國氣節(jié)。
從民族的發(fā)展史看,多少志士仁人,為了維護祖國尊嚴和民族精神,舍生取義,萬世敬仰、流芳百世,為教育后人作出了榜樣。如屈原,對楚懷王忠心耿耿,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楚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屈原不甘受辱,因憂國憂民最終投汨羅江,名留青史;文天祥,南宋大臣,南宋滅亡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可文天祥寧死不屈,在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寫下了這樣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弊詈髲娜莞傲x;秋瑾,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積極投身革命,由于事泄被捕,從容就義紹興軒亭口;劉胡蘭,為了不泄露黨的機密,寧死不屈,最后犧牲時只有15歲。毛公贊揚她“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華羅庚,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放棄在美國富足生活和優(yōu)厚待遇,毅然選擇回國;……。以上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體現(xiàn)了幾千年來,中華兒女們高尚的愛國情操,鑄就了華夏子孫中華魂。魯迅先生說過:“惟有民魂是寶貴的,唯有它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蔽迩甑臓N爛文化,靠的就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支撐。這,就是中華魂,這些就是我們歷史課堂中的愛國教育的歷史故事。
二、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抓起。
現(xiàn)在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中長大。身處這物質(zhì)橫流的功利社會,經(jīng)常會不擇手段的求名求利,心胸狹隘,缺乏責任感。他們對愛國是沒有概念的,愛國情懷,家國情懷更無從談起。全國人大解放軍代表團代表,王莉多年來一直在呼吁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要從小抓起。目前,在中小學的教科書本上,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的容量還是遠遠不夠的。王莉說:“如果小時候沒有建立起來這種教育體制,或者形成根深蒂固的愛國意識,長大以后再補,很容易淡忘?!彼?,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并且,我們要通過班會課和歷史課,通過長期的歷史教學,利用著名的歷史人物故事去感染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對一些愛國志士、歷史事件、歷史典故進行展開探究、討論、發(fā)表、闡述,從而,讓青少年兒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鼓勵他們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堅守民族愛國氣節(jié),激勵他們更加刻苦努力學習,感恩和回報自己的祖國和家鄉(xiāng),絕不忘本。
三、愛國典故的滲入,源源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任何學生一旦對所學學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接觸、去求知、去探索,并在這過程中產(chǎn)生快樂的情緒和愉快的體驗,初中的歷史課程中的愛國勵志典故無疑就有這一特點。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西施美女助越復(fù)國、漢朝昭君遠嫁匈奴等故事,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增強學生親切感。初中學生思維活躍,愛憎分明,對知識充滿渴望,喜歡夢想,有強烈的的愛國和民族意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開始形成。如果歷史教育工作者能巧設(shè)教學情景,就能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引導(dǎo)學生走進課本,走進當時的歷史情境中,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更好地體驗到歷史中的人和事,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在學科教學中更好地落實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可以說,利用歷史故事,創(chuàng)造情景教學,對增加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他們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四、愛國思想的喚起,需要刻骨銘記歷史。
中國有句古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意思是時刻提醒后人要記住歷史教訓,并以此作為借鑒。在抗戰(zhàn)爆發(fā)77周年儀式上,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他說,今天舉行了紀念儀式,目的是銘記歷史、珍惜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唐太宗說“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薄C绹鐐惐葋喆髮W教育學院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縱觀中國歷史,屈辱增強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如外國列強對我們中華民族的侵略,并強迫我們簽訂了《南京條約》、《馬關(guān)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歷史學家總結(jié)出,近代的中國歷史都告誡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維護歷史真相,維護全人類的和平尊嚴?,F(xiàn)在的國家安寧,實屬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在課程教學中,歷史老師要盡量將歷史知識內(nèi)容生活化,不斷地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這不但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更能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歷史使命感。
五、“中國夢”的提出和實現(xiàn),引領(lǐng)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jié)全國各族人民,面對錯綜復(fù)雜的國際社會環(huán)境,緊緊圍繞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復(fù)興中國夢,謀篇布局,縱覽全局,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大勢,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順應(yīng)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實現(xiàn)和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而沒辦法辦成的大事。例如,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dǎo),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fā)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建成了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wèi)星,世界排名第二位;量子衛(wèi)星墨子號,世界獨一無二;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等標志性的偉大成就。所以,學習和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dǎo)實踐、推動工作。習近平主席強調(diào),“要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增強學習意識,提高素質(zhì)能力”。作為一位初中歷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讓學生從小就明確我國的偉大目標,還要讓他們在思想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讓愛國主義教情感上升為自覺的態(tài)度價值觀。
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從小培養(yǎng),結(jié)合初中歷史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每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應(yīng)有的義務(wù)。我們應(yīng)該多深入了解和研究歷史,扎實工作,為保衛(wèi)祖國、早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和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作者:李克亮 《文化月刊》, 2014 (28) :7-7
[2]作者: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
[3]作者:王江紅 《新課程(中學)》, 2015 (12)
[4]作者:中共德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理論學習》 , 20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