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雙
[摘要] 目的 研究創(chuàng)建并實施全程糖尿病疾病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方式以及實際價值。方法 從該院選擇9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時間為2016年6月—2017年6月,采用電腦進行隨機分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健康教育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對比兩組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及各項指標。結果 觀察組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及各項指標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加深其對糖尿病的認知,并改善其血糖指標,從而提高了護理的效果。
[關鍵詞] 糖尿?。唤】到逃?;護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2(b)-0165-02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與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有密切的聯系,如若患者在確診之后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容易導致其神經系統(tǒng)、肝腎等器官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出現殘疾或死亡等情況[1]。當前,大多數患者對糖尿病并無太多的了解與認識,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按時用藥、不忌口、不按時作息,導致其血糖水平長期得不到降低,病情越來越嚴重。由此可見,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該研究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該院收治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全程糖尿病疾病健康教育護理模式的方式以及實際價值進行分析,現作以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選擇92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采用電腦進行隨機分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均為46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5:21,平均年齡(56.39±1.82)歲,平均病程(7.61±1.50)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6:20,平均年齡(57.62±1.42)歲,平均病程(7.92±1.08)年。對比兩組的各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如發(fā)放宣傳冊、口頭講解、看圖對話、仿真模具、拍攝視頻、講座培訓等,以此來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與理解。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護理的方式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①入院評估: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并為其詳細介紹醫(yī)院周邊情況、主治醫(yī)師等,從而消除其陌生感與不安感,并鼓勵患者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使得自身病情盡快得以歸轉。隨后,醫(yī)護人員應詳細詢問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患病時間、治療情況、飲食情況、用藥情況等,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的檢查,如血脂、血壓、肝功能等。將檢查結果與患者情況進行結合,以此評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②飲食教育:患者日常的不良飲食與病情加重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必須要對其進行飲食教育。患者入院之后,營養(yǎng)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嚴格限制每天每餐的營養(yǎng)攝入量,禁止患者食用高脂肪、高糖分以及高熱量的食物,多食用大豆、蔬菜、水果等低糖食物。同時,禁止(限制)患者吸煙飲酒,以提高護理的質量與效果。
③運動教育: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增強抵抗力,還能保持身心健康,并具有降低體重的作用。因此,護理人員應告知糖尿病患者運動的作用與意義,鼓勵其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合適的運動。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身體以及意愿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起初每天的運動時間大約為15 min,運動的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壓腿、跳繩等,隨后可逐漸延長運動的時間、豐富運動的方式,以提高治療的效果。
④心理教育: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病程長,治療的時間也相對較長,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大多數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會產生悲觀、焦慮甚至是絕望的心理,不愿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從而導致自身病情不斷加重。而良好的溝通不僅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讓其積極主動接受治療。因此,護理人員應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教育,告知其健康的運動、飲食對身體具有極大的好處,只要長期堅持,病情必定會有所好轉,堅持服藥不僅能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還能減輕疾病對正常生活的影響。同時,護理人員應建議家屬多關注患者的心理及情緒變化,多組織家庭活動,讓患者感受到溫暖與關愛,從而提高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進行護理干預前,先測量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進行護理干預2個月后,再次測量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變化情況。采用該院自制的表格對患者的知識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分,85分以上為優(yōu)良;采用該院自創(chuàng)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83分以上為滿意。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處理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其中,患者年齡、病程、血糖指標等計量資料應以(x±s)表示,并采用t檢驗,患者性別比例、護理滿意率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分析兩組的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同組相比,兩組護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自我管理良好率以及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多尿、肥胖、乏力以及日漸消瘦,且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其發(fā)作的頻率會越來越頻繁,并誘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從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2]。然而,大部分患者對糖尿病并無全面的認知,且在治療過程中均會產生消極悲觀的心理,最終影響了治療的效果,因此,必須要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改善預后[3]。
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即入院評估、運動教育、飲食教育以及心理教育(還有藥物治療和血糖監(jiān)測)?;颊呷朐阂院?,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宣教,以加深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與理解,讓其意識到飲食、鍛煉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從而積極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4-5]。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從身心出發(f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干預,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舒心,并讓其對相關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從而能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主動做到按時用藥、鍛煉、作息,進而提高護理的質量與效果[6]。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自我管理良好率均比對照組優(yōu),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患者采取全程多元化健康教育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加深其對糖尿病的認知,并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治療,從而改善其血糖指標,最終提高了護理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侯曉紅.探討實施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2):197-198.
[2] 劉春利,尹榕,王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0):209-211.
[3] 陳小燕,吳小燕.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9):105-106.
[4] 石麗麗.探討糖尿病護理管理中運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臨床價值[J].臨床研究,2015,23(11):138.
[5] 熊海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21):180-181.
[6] 周云彩.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54-155.
(收稿日期: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