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技能,這是學好數學的關鍵。通過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可以讓學生學習四則運算方法,能夠結合數據特征,合理運用運算定律與性質,并選擇相應的計算方法與過程,讓計算更加簡單,得出正確的答案。在此過程中,還能加強對學生記憶力、觀察力和注意力的培養(yǎng),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提升數學綜合素養(yǎng)。文章將簡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計算教學;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標下,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與運算的意義,了解數的基本運算,不斷提升計算技能,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教學作為小學數學學習核心的基礎構成,只有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保證他們學習數學的高效性[1]。計算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占據的篇幅較大,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關鍵。對此,教師要真正意識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充分掌握計算的內在思想與方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1.注重筆算算理的教學,打牢計算基礎
計算教學中,算理先于算法,理解算理是學生正確計算的基礎。在進行口算教學時,教師均能通過理解算理來進行教學??墒窃诠P算教學時,往往會重視了算法而忽視了算理。筆算教學如果在起始課時就重視算理的教學,有利于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便于在后續(xù)的筆算學習中學生能“舉一反三”,利用舊知來解決新知。教師要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圖,從生活中理解“算理”,結合學生動手操作,加強數形結合來理解算理。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筆算乘法的例1,主題圖出示的是三個學生在畫畫,小精靈提出問題:每盒顏色筆有12支,三盒一共有多少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知道此題是求3個12是多少,很快就能列出橫式。筆算乘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所以筆算的格式是重點,但不能忽略的是另一個重點——筆算的算理。應該讓學生明白:把12分成10和2,先算3×2=6,再算3×10=30,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然后對豎式的格式進行筆算乘法算理的理解。到了例2,16×3的筆算,增加了小棒的操作。學生擺出1捆零6根,先算3×6=18,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再算3×10=30,捆出3捆;最后算18+30=48。接著就是對應小棒圖,出示筆算的格式。這樣學生對乘法的豎式計算也就理解得更加透徹,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八憷怼笔且匀粘I顬樵瓦M行的抽象的總結,在“算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來理解“算理”,學生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
2.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提升計算速度
口算是計算教學中的基石,在學生口算練習中,既要保證速度,還要提升學生基本口算的熟練程度。以四則計算為例,先要讓學生熟悉2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表內乘法與除法,然后能夠準確、熟練地進行口算。學生口算技能的提升,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訓練,才能有所收獲。如在每節(jié)課前的2分鐘,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口算練習,提高計算的速度?;蚴枪P答,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題目;或是視算,教師出示一道題,學生根據題目將答案寫出來;或是聽算,教師直接念題,然后學生將答案說出來……每節(jié)計算課上都重視并開展針對性的訓練,如學習筆算“46×37”等進位乘法時,先讓學生開展6×7+4、3×4+1等口算訓練,這樣學生計算時方可正確 進位。
3.注重估算練習,培養(yǎng)估算意識
估算是計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和調整意識。估算訓練不強調數值的精確性,只需要將結果范圍估計出來,這個過程學生也將用到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等知識。學生準確計算前進行估計,應該認真觀察與分析,雖然估算的結果不精確,但結果是合乎實際的。如三年級下冊除法的估算例題中,已知三天的住宿費是267元,求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有的學生用口算就能得到商,那么這時可以用乘法來算。在比較把267看做300還是看做270時,通過比較可知,“300”和“270”都是把數估大了,但是與“267”比,“270”更接近“267”,所以選“270”。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觀察力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教師在計算教學中,要從實際教學情況出發(fā),為學生提供足夠多估算訓練的機會,這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2]。以下面幾道題為例,讓學生通過估算,將計算正確的題找出來:
(1)63.6×0.44=431.77;
(2)483×0.64=309.12;
(3)0.04×68=0.17;
(4)0.84×7.5=0.705。
在第(1)題中,根據積的小數位數能夠判斷這道題計算不正確;在第(2)中,雖然積的小數位數正確,且500×0.6=300,表明積的值要大于300,由此得出這道題計算正確;在第 (3)題中,0.04×70=2.8,但積的小數位數為17,表明這道題計算不正確;在第(4)題中,因為兩個因數相乘末尾有0,而積的小數位數為705,故而這道題計算不正確。
4.巧用錯誤資源,鍛煉計算能力
對于學生經常計算錯誤的題型,教師要進行開發(fā)與利用,在通過提煉以后,為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通過對錯誤的糾正,可以提升自己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逐步提升計算能力[3]。如在一次有余數的小數除法中,題目為:45.1÷3.4,教師讓學生計算和驗算,大多數學生計算都不正確,少數學生的答案為1.3,一些學生計算的余數為9。對于這種比較典型的錯誤,教師要將其利用起來,通過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引領,讓他們對有余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牢固掌握。教師要以判斷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探究,先將答案是否正確判斷出來,并問:“你是如何發(fā)現錯誤的?”通過教師的逐步誘導,學生積極展開探索,并掌握了以下三種判斷錯誤的方法:
(1)余數9與除數3.4比,余數比除數大,表明計算不正確;
(2)驗算:1.3×3.4+0.9≠45.1,表明商不正確;
(3)驗算13×3.4+9≠45.1,表明余數不正確。
之后,教師要繼續(xù)讓學生進行分析,將正確的商與余數計算出來。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學習中選擇錯例,將其中潛在的智力因素全面挖掘出來,提出啟發(fā)性強的問題。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能夠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通過對錯誤的糾正,對算理的理解與掌握將逐步深化,計算能力也將獲得提升。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保證訓練的常態(tài)化,有針對性、有步驟開展教學活動,既要注重形式與內容的靈活性與新穎性,也要注重速度與準確率。這樣長時間的練習下,學生的計算能力定能逐步提升,教師也能順利完成小學數學教學任務。學生在接受訓練的過程中,也會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這能讓學生一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受益。
[1]楊在會.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探析[J].數學大世界(上旬刊),2016(4).
[2]宋澤舉.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對策[J].現代交際,2016(7):212.
[3]蘇火林.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點滴思考[J].華夏教師,201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