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蘭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轉(zhuǎn)變教學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高效地學好生物是非常有必要的。作為一門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學科,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將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探究高中生物知識。本文主要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分析研究,探究怎么樣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實現(xiàn)生活化的教學模式。
【關(guān)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策略;生活化;分析研究
高中生物在理科體系中往往不受重視,被當作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由于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不像物理和化學,是從初中就開始學習的;而且其內(nèi)容較為繁雜,高考所占的分值也比較少,因此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只是將高中生物當作一門“副課”來對待。但是,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之下,高中生物受到了學校和老師一定的重視,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其在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生缺乏現(xiàn)代意識、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資源匱乏等。因此,探索新課改下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中生物的本質(zhì)就是自然科學,而多彩多姿的生活是生物學賴以建立的基石,它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相關(guān)事物、現(xiàn)象引入到生物課堂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降低高中生物教學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高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學方式。
1.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來源于生活,高中生物知識往往也是貼近我們的生活的。因此,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并理清思路。
例如,在講“應激性”和“反射”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舉例,當人感覺到冷的時候,會有豎毛肌會收縮,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起雞皮疙瘩,同時伴有骨骼肌顫栗,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等反應,這就是人對于寒冷的應激性。又例如,當觸碰含羞草時,它會葉柄下垂,小葉片合閉,這是植物的一種應激性。通過舉出這些同學們經(jīng)歷過的生活情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是對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賦予相應的專業(yè)術(shù)語,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了學科專業(yè)化、教學生活化。
2.挖掘教材中生活化的內(nèi)容,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內(nèi)容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起來,因此,老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程度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知識,當然,也有必要從日常生活中挖掘生物知識。教師在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知識時,要盡量找一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見到的現(xiàn)象或事物。
例如,在講基因時,教師可以舉例有些患有紅綠色盲的人,其X染色體上攜帶有控制紅綠色盲的隱形基因。由此可以推算患有紅綠色盲的母親必定將紅綠色盲遺傳給其兒子。教師還可以根據(jù)一些生活常識向?qū)W生傳授知識,如:高溫工作的人要補充鹽水;嚴重腹瀉的人要注入生理鹽水,海里的魚在河里不能生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會起皺;生理鹽水濃度一定要是0.9%;紅細胞放在清水中會脹破;吃冰棋淋會口渴;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等等。因此,生物教學除了以教材為基準之外,更要積極挖掘教材之外的生活生物知識,將其運用于課堂之上,這樣貼近生活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形成積極主動的自我學習態(tài)度。
3.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走出課堂
對于高中生物學科而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到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而課外實踐活動則是最好的方式。首先,課外實踐活動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會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其次,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在課堂上不能發(fā)現(xiàn)的的問題,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使用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生物知識,能加深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增強生物學習的實際意義。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引導學生觀察樹木的種類、生長方向,樹葉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察包子的制作過程,甚至讓學生親自體驗嘗試,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酶的作用;教師也可以設立一些有趣的例如微生物觀察實驗等。學生將在課上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實踐活動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高中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常識有機結(jié)合,創(chuàng)設適宜的趣味的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趣味、開放的課堂氛圍。教學時還要堅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選擇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課外實踐內(nèi)容,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在提高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也鍛煉高中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崗樓.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3):100+156
[2]姚亞.高中生物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分析與研究[J/OL].銅仁學院學報,2017(09):133-134
[3]李紅娟.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8):126-127
[4]曲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生物技術(shù)世界,2015(07):169